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古诗文阅读专题(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客发笤溪①叶燮②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
试题预览
  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古诗文阅读专题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
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三)(6分)
    5.(6分)
    (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
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
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
情。
(福建省泉州一中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各3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
答: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
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福建省福州八中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 (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7.这两首不同朝代的诗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何处,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6分)
7.两首诗都是反复使用一个字词的类迭修辞(1分)。第一首第二句通过“几家欢乐”与“几家愁”的对比来发问,这个问句的涵盖而极大。此诗三四句是二句发问的具体化,选择了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满足与欠缺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通篇连用四个“几家”发问,而不作答,发人深省,有悠悠不尽的情思。(2分)
第二首诗人从“点灯”到“灯残”,再到“灯灭”,巧妙从时间上交代他心事重重,通宵未眠。(1分)
8.第一首短短四句,道尽了世上苦乐,人世间的不平(1分)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郁闷、凄苦、悲愤的感情。(1分)
9.(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挟飞仙以遨游
(4)不带走一片云彩
(5)放浪形骸之外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5.(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福建省柘荣一中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9、古代诗歌阅读(8分)
(1)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1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1分)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2分(原因2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2] 觉(jià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5] 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6] 逾(yú 余):更加。
  [7] 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8] 倚( yĭ 乙):斜靠着。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元和五年(810),这已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了。以前住无定所居无安室的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而在这期间所写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则叙述了诗人触景生情而引发的一种别样的心境。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耳畔传来“嘀嗒、嘀嗒”的声音,点点敲在诗人心扉上。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于是披衣下床,循声开门探听。原来是屋前菜圃中露珠滴落,露水凝重,掷地有声。东边岭上升起的月儿显得格外清冷,寒气拂面,耳畔传来溪涧泉流冲刷竹根的“泠泠”声,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愈流愈远,越远却显得越发响亮。随着清越的流水,心也飞到了久远的时空……山上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鸟鸣,莫非鸟儿也有心灵感应?! 就这样,诗人靠在柱子上望着愚溪西畔的菜园,直至天边破晓,心底的寂寞感彻骨铭心,经久弥深。
  寂寞从何而来呢?除了远离京城,心绪起伏这“僇人”(囚徒)之常情外,更有诗人自己境遇的特殊缘由。人思归乡,可诗人家破人亡,家安在?亲人何在?严父慈母都已作古,贤妻杨氏夭折,皆弃他而去,家道空落,这是其一。其二,“故旧”已天各一方,“新交”多已北归。昔日的“同志”,仅剩鸿雁往来,同病相怜;而“谪吏”、“新交”的相继北去,加之求助无果,留给他的是无限的困惑与无尽的落寞。更让诗人悲凉的是“旧我”不再,聪颖早慧、自视甚高的少年“奇童”,超取显美、卓励风发的青年朝官,而今的南荒“系囚”才过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之际,却百病集身,精神萎顿,惶惶如“丧家之犬”。悲悲相迭,让诗人透心凉骨。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全诗着力写声音,有繁露坠落声,泠泠泉流声,以及山鸟的喧叫声,更有月光银辉泻地,反衬出的是内心的黯淡、凄凉、孤寂。看到四周起伏环绕的山峦,就觉得自己像被囚禁在其中一样,境界空旷而冷寂,“寂寞而莫我知”之感寒彻灵魂。诗人正是通过有声世界巧妙而鲜明地刻画出了“自我”形象,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与同情,“不眠之心”之寂寥几乎令人伸手可触,呼之欲出

(青于蓝2008高考语文核按钮•期末综合冲刺训练(下编•福建卷)(一))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冬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请分析两首诗各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3分)
答:


(2)喜爱“含蓄”的读者认为,若删去《秋歌》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认为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答:

7.(1)《秋歌》是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表达思妇的思夫之情的。(1分)“长安一片月”是景语,但又能引起思妇的情思;“万户捣衣声”的特定氛围,极易触发思妇之情;“吹不尽”的“秋风”,更能撩人愁绪。诗歌就是这样做到情景交融的。(2分)《冬歌》则是通过赶在“明朝驿使发”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现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的。(1分)
(2)不能删去。因为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而且从内容上看,从闺情说到“罢远征”,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大大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能删去。在前四句,秋月、杵声、秋风已经形成浑然天成的境界,虽无人出现而“玉关情”自浓。删去后两句使思妇之情更含蓄,更耐人寻味。
(福建省古田一中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
(三)古诗鉴赏(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2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6.(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福建省金丰中学2008-2009学期期末考试)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寒食①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诗中“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凭几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对其艺术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中有“舟中作”,这三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读来倍觉真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浙江省2008年高中会考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个『福建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精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