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9届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高三选择性必修 浙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此次“神七”发射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中国航天
试题预览
  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卷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68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此次“神七”发射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试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飞行。
出舱活动试验技术难度高、风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对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技术,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具有重大意义。
太空行走是空间出舱活动的俗称,是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座舱,到开放的太空中活动,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也包括在其他天体表面上的活动。严格地说,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下是无法行走的,只能是飘来飘去;在其他天体上也只有在具有固态表面,如月球、火星等类地行星上才能行走。
通常而言,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为了完成以下任务:一、将从地面分散运到轨道上的舱段、 构件进行拼接组装,建造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二、检测、维修或更换航天器安装在外部暴露在太空中的仪器、设备和部件,如太阳电池翼板、天线、望远镜等遥感仪器的镜头、探头,探测太阳紫外辐射、粒子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等实验装置;三、检查、维修或回收在轨道上发生故障的航天器。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完成舱外航天服研制、神舟飞船改装、气闸舱研制,以及航天员地面模拟出舱活动训练等一系列工作。
凡有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载人航天器,必须设置气闸舱。气闸舱是一种特设的专用小舱室,可供两名航天员同时在里面穿、脱航天服。
气闸舱的主要特点是有内、外两扇门,内闸门与座舱相通,外闸门与太空相通。航天员欲出舱,先在外闸门关闭情况下打开内闸门。航天员进入气闸舱,穿好航天服后,关闭内闸门,以防止座舱中的空气外泄,然后将该舱的压力逐步降低到零,然后打开外闸门,走入太空或其他天体表面。返回时,则经过相反的过程。因此,气闸舱必须具有良好的减压与增压功能,压力变化速度必须与人体生理功能相适应。
出舱之前,航天员必须在气闸舱内完成吸入纯氧、呼出氮气的程序。因为座舱内航天员呼吸的是1个大气压的氮氧混合气体,而航天服内提供的是1/3大气压的纯氧,外界压力降低时,人体血液中的氮气会逸出,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引发减压病。所以,在穿航天服之前,                                 。
1.下列对“太空行走”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太空行走一般就是指航天员的空间出舱活动。
B.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座舱,到开放的太空中活动。
C.太空行走实际上是指人在太空中飘来飘去,因为人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
D.太空行走严格地说,只是指人在其他天体的表面,如月球上的行走。
2.根据文意,下列对“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的重大意义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出舱活动试验技术难度高、风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B.它有助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技术,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C.它是实现发射空间实验室,开展短期有人照料、长期自主飞行的运营任务的先决条件。
D.它保证空间实验室能长寿命、高可靠地运行,为建造多舱组合式大型空间站创造条件。
3.填入文末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必须提高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氧的含量。
B.必须提高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氮的含量。
C.必须降低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氧的含量。
D.必须降低溶解在人体组织中的氮的含量。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庄子的草帽
陈所巨
庄子在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不是两淮平原上农人们惯常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笑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草丛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那濠中的鱼,看得很投入,庄子情不自禁地说:哎呀,鱼真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看了惠子一眼,说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倒,就是那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在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地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把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的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的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家里,才发现有个梦黏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亦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稍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觉和做梦的人。他的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甚至让女人也不敢走得太近。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里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的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在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上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选自《华人优秀散文精选(2000—2005)》有删改)
4. 解说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4分)
(1)“把庄子弄糊涂了”:                                                                  
(2)“活着的鱼和蝴蝶”:                                                                  
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的两个画线句,作者将“庄子的草帽”与“惠子的草帽”对比着写,有何用意?(5分)
                                                                                           
                                                                                           
6. 最后一段的画线句,从全文来看,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7. 综观全文,“庄子的草帽”作为文章的中心意象,有哪些内涵? 请分两条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学者溺于所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                ②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10.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与(商鞅)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B.(圣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                    D.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之)客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 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
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 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
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2.(9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
                                                                                         
  ②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齐 人 有 欲 得 金 者 清 旦 被 衣 冠 往 鬻 金 者 之 所 见 人 操 金 攫 而 夺 之 吏 
搏 而 束 缚 之 问 曰 人 皆 在 焉 子 攫 人 之 金 何 也 对 吏 曰 殊 不 见 人 徒 见 金 耳
(二)《论语》阅读(8分)
   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 
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
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衍文:                         
产生原因:                                                                             
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6分)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浙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学考试卷


上一个『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下一个『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