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中08-09上高三语文半期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厦门一中08-09上高三语文半期考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语文试卷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审核:陈岩立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上。2.本试卷不分Ⅰ、Ⅱ卷。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高祖孝文皇帝①,讳宏,显祖
试题预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核:陈岩立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不分Ⅰ、Ⅱ卷。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高祖孝文皇帝①,讳宏,显祖献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覆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每言: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髀骨。及射禽兽,莫不随所志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帝纪第七》)
【注】①孝文皇帝(467—499):南北朝北魏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           躬:亲自
B.巡幸淮南,如在内地               幸:宠幸
C.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雅:平素
D.不以世务婴心                     婴:缠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  并笑而恕之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去
C.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3分)
译:
② 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3分)
    译:

二、(6分)
4.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答:

三、(10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柳永《望海潮》)
(4)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5)倩何人唤取,                     !                     (辛弃疾《水龙吟》)
(6)三杯两盏淡酒,                    !                    (李清照《声声慢》)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8)                     ,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9)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1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四、(9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曹刘大军在汉中展开激战。曹军战局不利,曹操发布“鸡肋”军令,主簿杨修认为曹操即将退兵,被曹操斩杀。不久曹军战败,刘备夺取汉中,又乘势夺取西川,流放刘璋,晋位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黄忠为“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
B.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不听劝谏,执意率军讨吴。孙权起用陆逊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不与蜀军交战;待蜀军疲惫不堪、戒备松懈时,采用火攻,尽烧蜀军四十多座军营。蜀军溃败,刘备败走白帝城,后病发而死。                (《三国演义》)
C.薛宝钗养病梨香院,贾宝玉前往探望。宝钗赏鉴通灵宝玉,念出玉石正面“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莺儿听了便说这两句和宝钗金锁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看宝钗的项圈上果然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红楼梦》)
D.黛玉夜访怡红院,却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增误会,夜间失寐。次日交芒种节祭饯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便独自一人把些残花落瓣在幽僻处掩埋,不由感花伤己,哭吟《葬花吟》。宝玉听着,不觉恸倒。              (《红楼梦》)
E.众人于秋爽斋商议起诗社之事,李纨自荐掌坛,自号“稻香老农”,探春自称“蘅芜君”,给黛玉起号“潇湘妃子”,称宝钗“蕉下客”,其余人也各取了别号。即日开社咏白海棠,李纨、探春评黛玉诗夺魁。                                 (《红楼梦》)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请以《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为例,简述关羽“以短取败”的经过。
答:

(2)下面文字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答:





五、(28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0题。(14分)
流浪的本义
余秋雨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个主题,往往用一条中心大街来表现。是尊古?是创新?是倚山?是凭海?是厚土?是广交?……
巴塞罗那的主题很明确,是流浪。全城最主要位置上的那条大街,就叫流浪者大街。
这条大街是逛不厌的,我先是和伙伴们一起逛,不过瘾,再独个儿慢慢逛,逛完,再急急地拉伙伴们去看我发现的好去处。
这里,不分当地人和外来人,不分西班牙人和外国人,不分东方人和西方人,大家都是流浪者,因此也不分严格意义上的卖者和买者。这种浑然一体又互不相识的气氛,让人迷醉。所有的卖家多半不是真正的商人,而是昨天和明天的行者,只因今天缺钱,便在这里稍稍闹腾。主要不是闹腾资金和商品,而是手艺和演技。和艺术衔接在一起,大街光鲜夺目,绝招纷呈,就像过节一般。不知什么时候形成的规范,在这里出现的一切,必须干净、文雅、礼貌、美观,不涉恶浊,不重招徕,绅士风度,君子作派,自尊自爱,心照不宣。这就使它与我们常见的喧闹划出了界线,具备了国际旅游质素,让人每一步都走得放松,走得自在。
    这些特点,在我看来,全都体现了世间优秀流浪者的素质。他们的溶化本领,谋生能力,开阔心境,自控风范,物化为一条群体人格的长廊,熙熙攘攘。其实,这也是一切远行者的进修学校。
我一直认为,除了少数逃罪人员和受骗人员,正常意义上的远行者总是人世间比较优秀的群落。他们如果没有特别健康的情志和体魄,何以脱离早已调适了的生命温室去领受漫长而陌生的时空折磨,天天都可能遭遇意外,时时都需要面对未知,许多难题超越精神贮备,大量考验关乎生死安危,如果没有比较健全的人格,只能半途而返。
    据我自己的经验,几乎没有遇见过一个喜欢远行的现代流浪者是偏激、固执、阴郁、好斗的。反之,那些满口道义、鄙视世情的书斋文人如果不得已参加某种集体旅行,大多连谁扛行李、谁先用餐、谁该付款等琐碎问题也无法过关,总是众人侧目,同室翻脸,不欢而散。流浪,一个深为他们耻笑的词汇,却又谈何容易!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因此,在我眼中,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流浪者大街,也就是开通者大街,高贵者大街。
流浪者大街的东端直通地中海,逛街劳累后我想吹吹风,便向海边走去。
海边是一个广场,中间有一柱高塔,直插云端。高塔底部,有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尔女王的雕像,他们坐姿端庄,神态安详,一副指挥若定地在做大事业的模样。说是底部,人们还须仰视。仰视完他们再抬头,分明看到在高塔的顶部,还有一尊立像。
    这会是谁呢?连堂堂国王和女王都在那么低下的部位守护着他,侍候着他,难道他是上帝吗?
云在他身边飘荡,他全然不理,只抬头放眼,注视远方。远方尽是地中海的浩荡碧波,他的目光全然穿越地中海,锐利而又渺茫。
我立即猜出来了,只能是他,哥伦布。
一问,果然。
这座哥伦布高塔,正与流浪者大街连成一直线,那么,这位航海家也就成了大街上全体流浪者的领头统帅。或者说,他是这里的第一流浪者。
其实岂止在这里。他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流浪者。
    他发现了一片大陆。
想到这里我豁然领悟,什么是流浪的本性……
    (本文有改动)
8.作者初到巴塞罗那,就被流浪者大街吸引住了,这条大街有哪些特点吸引住作者,请分点说明。(5分)
答:                                                                  
 
9.“那些满口道义、鄙视世情的书斋文人如果不得已参加某种集体旅行,大多连谁扛行李、谁先用餐、谁该付款等琐碎问题也无法过关,总是众人侧目,同室翻脸,不欢而散。”这里,作者记述了一些“书斋文人”的表现,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0.文章从“流浪者大街”写到“哥伦布雕像”,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5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3题。(14分)
衡阳大火“烤问”中国消防思维
李径宇
【新闻背景】2003年11月3日凌晨4时40分左右,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一栋八层四合院式商住楼突然起火,由于大厅内堆放的都是干燥的易燃品,火势发展异常迅猛。衡阳市消防支队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冒死进行救援疏散,他们在火场浓烟和毒气弥漫、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挨家挨户叫醒居民,组织群众疏散;在楼房经过大火长时间焚烧致使强度下降、形势极度危险的时候,几进几出,将老弱病残者逐一背出,使412位居民无一伤亡。但在救援过程中,该楼的东面、北面及西面的一小部分房屋突然倒塌,共有20名消防官兵因公殉职,其中最年轻的仅有17岁。

2003年11月3日,和平时代的中国少有的一个悲伤日子。人们难于理解,一场普通的火灾,何以吞没了20名年轻消防员的生命?
有评论将这一天比作中国悲情9•11。事实上在9•11后,复杂条件下重大建筑火灾的动力学问题、建筑结构安全问题、人员安全疏散问题等已然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热点。然而,时隔三年后的中国湖南,却在一场平常的火难中遭遇如此狼狈的结局。
首先需要检讨的是我们的消防思想。为什么一幢楼垮塌下来,如此众多的消防队员因此牺牲?而且他们牺牲在群众都被疏散之后。有专家指出,消防队员应是有专门技能的人,懂得救人更应懂得自救。以英雄主义的豪情挺着血肉之躯迎难而上,结果是产生了可敬的烈士和英雄,却以生命相抵。
英雄主义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工业化的社会秩序而言,理应更多强调的是科学精神和专业技能,说到底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在灾难面前,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比如,在今年(2007年)夏天的淮河抗洪中,让人们引以为荣的就是没有产生一个烈士。
消防是一门严肃的科学,相比西方,中国有关火灾的研究还很落后。在美国,国家设有消防学院,几乎每个州甚至一些市和县都有各种消防学校,并且美国好几所大学都设有消防系,培养消防硕士、博士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消防技能而言,美国每年招收的新消防员都要经过为期1年的培训,而我们参加此次衡阳灭火的消防员中有几个人入伍还不到一年。许多小战士看到被烧死的人仍心怀恐惧,更谈不上科学消防了。消防兵现在服役期多是2年,刚刚学会一点灭火技术就面临退伍回家。
一个专业的消防队,首先应该对自己辖区内的消防设施了如指掌,应该有一个详尽的资料库。但是,在衡阳大火烧起时,遗憾的是,事发地交通拥塞,车不能行,消防栓压力不足,没水可用。
中国的火灾发展趋势仍然严峻,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火灾科学基础研究工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表现在采取针对性强的科技措施方面依然束手无策。中国要大力开展火灾科学基础研究,以迎接将来更为复杂的火灾挑战。
中国人向来敬畏火,但今天我们要面对的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火灾。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范维澄院士不久前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高层和特殊类型的现代建筑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建筑与传统建筑在使用功能、建筑材料、结构形式、空间大小、配套设施、人员密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给火灾安全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是,如何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来防范类似大型突发性事故及其灾难性后果。
消防是政府提供给公民的一项公益服务。除了技术方面的落后外,在中国,由于公益事业市场化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致使长期以来,消防资金无法实现市场配给,消防研究进步缓慢。目前,因为消防经费有限,大部分消防队连起码的1:1的建筑实物训练场地都没有,造成在实战中经验不足。
专家指出,与国外的消防体系的构建一样,消防事业职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理应是构筑中国消防体系的根本路径。

11.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衡阳火难这一消息(字数不超过60字)。(5分)
答: 

12.在2007年夏天的淮河抗洪中,没有产生一个烈士,人们为什么“引以为荣”?(4分)
答: 

13.衡阳火难暴露出中国在消防事业上的哪些问题?请加以概括。(5分)
答: 


六、(85分)
(一)小作文(15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简短的评论(字数在250字左右)。
京城孩子隐匿山野农庄学易经
  《北京晨报》11月3日报道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儿童,每天坐进山中农舍,诵读四书五经。家长将他们蒙学的“教育权”交给了私塾,他们走上了一条效仿古人的求学之路。记者近日探访发现,北京的近郊山麓隐藏着近十所私塾,200多个孩子像古人一样在深山里接受着最传统的国学教育。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凤凰岭中的一间“三人行”私塾。私塾采用的教材参照“四书五经”等古代学堂的“课本”,孩子们每天阅读时间要达到4小时,老师每日的检查背诵就是考试。这所私塾也设置了英文、美术等一些课程,但“诵读经典”是贯穿始终的核心。
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5岁的湛然开始背诵这段时间学习的《易经》,记者拿着书本对照,湛然背诵得很流利。其他的孩子也争先恐后地背诵了《论语》、《诗经》等。
据一位老师介绍,私塾所招的学生基本分为两类:一种是偏爱四书五经式国学教育的学生,而另一种则专门招纳不适应普通学校生活的“另类”生。
当记者提出“私塾会不会让孩子不太容易与外界融合”的问题,湛然的回答是“我喜欢和我有同样思维的人在一起,如果玩不到一起的孩子,没有必要跟他们在一起玩”,而他的父亲更是信心满满:“在这里,孩子从小思想就比同龄人成熟,其实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据记者调查,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今后的社会需要的必然是有丰厚国学底蕴,同时又具备能力的人,而这种教育能给孩子更多的财富。但教育部门却表示,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教育,适龄儿童应该接受义务教育。
  “童话大王”郑渊洁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曾毅然将儿子从学校带回家,用自编的教材施教。郑渊洁表示,这是因为传统教育方式正在把孩子们变成“石舫”——被灌满了知识,却缺少使之浮游的想象力之“水”。他认为,学习知识应该是快乐的过程,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多让孩子感受到的是痛苦。每个孩子应该在受教育的时候有尊严,但是现在只有所谓的“好学生”才可以被尊重。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现为《皮皮鲁》杂志主编并任大灰狼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渊洁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很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潜力,关键在于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大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年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12分)
1.B(幸:专指皇帝到某地的意思。可参考《阿房宫赋》“幔立远视,而望幸焉”句。A项“躬”的意思可比照《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句,C项“雅”的意思可比照《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句,D项“婴”的意思可比照《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句。)(本题3分)
2.B(B项两句中的“而”都表修饰作用。A项的“虽”分别是“虽然”、“即使”的意思,C项“于”分别可解释为“对于”、“比”,D项“之”分别是第三人称代词“它”、第一人称代词“我”。)(本题3分)
3.①孝文皇帝处理政务,没有什么不从善如流的。他怜恤(或“同情”“可怜”“怜悯”)老百姓,常常思考用来帮助(救济)百姓的方法(或“手段”)。(也可翻译成“经常考虑靠什么来帮助老百姓”。)
(本小题3分。关键词“听览”、“哀矜”、“所以”、“济益”,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者扣1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综合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