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宁波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高三上册 浙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宁波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高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哽咽梗阻田埂骨鲠在喉B.宾白傧相滨海落英缤纷C.缟素铁镐蒿草形容枯槁D.亵渎牛犊文牍买椟还珠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面对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引发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的
试题预览
  宁波市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哽咽   梗阻   田埂   骨鲠在喉  
B.宾白   傧相   滨海   落英缤纷  
C.缟素   铁镐   蒿草   形容枯槁 
D.亵渎   牛犊   文牍   买椟还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面对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引发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政府千方百计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家团结一心,共度时艰。
B.在印度,水和修行关联密切,在酷热难当的季节,即便你有深厚的定力,心绪恐怕也会被天气扰乱,只有凉凉的河水或井水才能让人安心修练。
C.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量摄入食醋会有碍钙的代谢,使骨质疏松,而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食醋过多会使征状加重,至于骨伤患者更不宜多食。
D.影片不是通过影像以及对时间跨度极大的真实事件的编篡来再现主人公的一生,而是截取了格瓦拉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来讲述为梦想而前行的故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大学生片面认为,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与其坐在教室里按部就班地上课、自习,还不如出去实习,将来为自己的简历“添砖加瓦”。
B.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的领域安之若素,日益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阅读趋势,而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而代之。
C.制片方透露,《非诚勿扰》完成版本与最初有所偏离,更多的笑料来自冯小刚对当下热门事件的调侃,让该片的剧情变得扑朔迷离。
D.人们一方面动用舰艇轰轰烈烈为营救一头遇险的鲸而殚精竭虑,一方面却利令智昏地为了满足市场的时髦消费而煞费苦心地狂捕滥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代和古代,最大的差别恐怕就是随交通进步而导致的时空观念变化,交通进步不但改写了人类历史,而且影响了战争胜负。
B.中国人口多,就业需求大,推迟退休年龄固然可以缓解养老金的压力,但势必将要导致年轻人就业难。
C.我们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D.受网络泡沫破灭的影响,加之强劲对手不断涌现,雅虎的市场份额开始减弱,互联网搜索市场逐渐形成谷歌、雅虎和微软MSN鼎立的局面。
5.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头”,上世纪30年代的作家陆蠡说得富有诗意。同样是荻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                      。”
①王孙芳草伤心色 ②雪点芦花起白鸥
③散作江南处处秋 ④片帆一片画中游
6.我们在诗歌学习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在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4分)
     橘子洲    浔阳江    天姥山    洞庭湖    长亭    兰亭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的云彩
下联:                              
7.下面是一则汽车的广告语,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50个字左右)(5分)
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在贵族政治未崩坏的时候,所有的知识、礼、乐等等,都在贵族手里,平民是没份的。那时有知识技能的专家,都由贵族专养专用,都是在官的。到了贵族政治崩坏以后,贵族有的失了势,穷了,养不起自用的专家。这些专家失了业,流落到民间,便卖他们的知识技能为生。凡有权有钱的都可以临时雇用他们;他们起初还是伺候贵族的时候多,不过不限于一家贵族罢了。这样发展了一些自由职业,靠这些自由职业为生的,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阶级,便是“士农工商”的“士”,这些“士”,这些专家,后来居然开门授徒起来。徒弟多了,声势就大了,地位也高了。他们除掉执行自己的职业之外,不免根据他们专门的知识技能,研究起当时的文化和制度来了。这就有了种种看法和主张。各“思以其道易天下。”诸子百家便是这样兴起的。
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是孔子。孔子名丘,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蹇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他自己作了一个儒士;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籍,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有能够享受的,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他是旧文化、旧制度的辩护人,以这种姿态创始了所谓儒家。所谓旧文化、旧制度,主要的是西周的文化和制度,孔子相信是文王、周公创造的。继续文王、周公的事业,便是他给他自己的使命。他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述的,所信所好的,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所以他拿来作学生的必修科目。这些原是共同的遗产,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不讲这些,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的儒家。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的专有品了。
孔子是个博学多能的人,他的讲学是多方面的。他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 “忠”、“恕”;一面还得合乎礼,就是遵守社会的规范,凡事只问该作不该作,不必问有用无用;只重义,不计利。这样人才配去干政治,为国家服务。孔子的政治学说,是“正名主义”。他想着当时制度的崩坏,阶级的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君没有君道,臣没有臣道,父没有父道子没有子道,实和名不能符合起来,天下自然乱了。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的秩序,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他是给封建制度打了个理论的根据。这个正名主义,又是从《春秋》和古史官的种种书法归纳得来的。他所谓“述而不作”,其实是以述为作,就是理论化旧文化、旧制度,要将那些维持下去。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便在这里。
(选自《经典常谈》)
8.诸子百家是怎样兴起的?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之际,本来属于贵族阶层末一级的“士”,随着贵族政治崩坏而流落到民间,他们靠卖知识技能为生,形成了以自由职业为特征的诸子百家。
B.贵族政治崩坏以后,那些有才能的人由贵族沦为平民,后来借助开门授徒的等方式,重新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这些人就是诸子百家。
C.随着贵族政治崩坏,原来由贵族专养专用的有才能的人,因贵族失势而流落到民间,靠卖知识技能、开门授徒为生,渐渐形成了诸子百家。
D.春秋,战国之际,有才能的人随着贵族政治崩坏而流落到民间,他们靠卖知识技能为生,开门授徒,对当时的文化制度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诸子百家。
9.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A.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是一个“老教书匠”,弟子三千,为社会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
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来自社会不同层级的学生,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
C.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开中国讲学和游说之先河。
D.孔子一律教学生读《诗》《书》《礼》《乐》,而且使《诗》《书》等成为儒家的专有品。
10.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封建时代的学者热衷于政治,不愿走西方自然科学的道路,对天文、算数、医学等自然科学,很少有人肯潜心加以研究。
B.诸子百家里只有儒家始终守着《诗》《书》《礼》《乐》,其他各家都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倡导更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学说。
C.宋元以来,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礼法要求,并不是孔子礼教思想的精神,而是统治者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作的曲解。
D.当今世界,社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儒学思想的核心——“尚德”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推崇。
11.怎样理解“正名主义”,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意大利]普•莱维
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计多端、尔虞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搭拉着一根表链。他带着极重的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黄色的沉淀出现了: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铜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他对我说:“我真高兴。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吐起来。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我满足了。”
“您想控告他吗?想要一张化验单吗?”
“不,不。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那您怎么办?”
“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回去。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有删改)
12.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13.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3分)
                                                                            
14.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兄弟也是鞋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请分析公格斯拉兄弟与本篇中的“他”形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5分)
                                                                            
16.“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①,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
    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②,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③,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注]①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②降麻:唐宋任免将相。③端揆,指相位。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继丁内外忧        忧:忧愁
B.请别置局,命官专莅      别:另外
C.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    屏:隐藏
D.向敏中大耐官职          耐:胜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贿败            君子不以言举人 
B.先驰骋于中门外    徘徊于斗牛之间     
C.卿往观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宗谔与其亲径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向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②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
③按实,尝有书及门
④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⑤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⑥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瑀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
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
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网打尽。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3分)
                                                                            
⑵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22.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23.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浙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高二(上)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下一个『江西省七校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