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爱莲说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文言文复习-爱莲说(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爱莲说》(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一、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1、益:副词,更。2、植:树立。  3、鲜:少。4、濯:洗涤。5、亵:亲近而不庄重。 6、妖:妖媚。7、蕃:多 8、宜:应当9、独:只,仅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试题预览
  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 周敦颐)
      一、 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 益: 副词,更。 2、 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 亵:亲近而不庄重。  6、 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理解背诵: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④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答案;
   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阅读下文,完成 11-15题。(l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答案: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2.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李唐来(        )            ②不蔓不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爱莲说》 1.①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十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注: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fù):异香。
1.甲文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能事不已(          ) (4)宜乎众矣(          )
3.甲文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甲]文                                                                           
[乙]文                                                                           
5.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下句:

(十六)1.(1分)宋  周敦颐
2.(2分)(1)多  (2)少  (3)停止  (4)应当
3.(2分)借菊花从正面衬托,借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
4.(4分)甲文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主要是基于荷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许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的原因,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5.(2分)如:疏篱黄花暗香浮动;雪中红梅坚贞不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不蔓不枝                         ④陶后鲜有闻                 
2.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君子者也
3. 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我的理解: 
4.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
我喜爱的原因是: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分。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 

(十)1.①多;②洗涤;③长枝蔓;④少。2. B(B为取消句子独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其余均是结构助词)3. 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4. 符合要求即可。如:我喜爱兰花,因为它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它默默地绽放,为人们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股暗香。5.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爱莲说》
1.作者写出了莲哪些优点?
2.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
3.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的原因。
4. 和“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始龀,跳往助之 D.无丝竹之乱耳
5.将菊、牡丹、莲—一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婉曲批判
《爱莲说》
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2.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3.出淤泥……亵玩焉。   4.A   5.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十二、爱莲说(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句子。(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2、 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前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
3、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天下之伟观也
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素质检测题』  下一个『2009年1月济宁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