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阅读(二)明辨论据,分析方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议论文的阅读(二)明辨论据,分析方法(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三语文练习二议论文的阅读(二)明辨论据,分析方法知识要点一、课内阅读(一)《敬业与乐业》第8节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阐述了哪些理由?请概括出来。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4.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主要语言特色。
试题预览
  初三语文练习二
议论文的阅读(二)明辨论据,分析方法
知识要点



一、课内阅读
(一)《敬业与乐业》第8节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阐述了哪些理由?请概括出来。
                                                                                     
                                                                                     
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4.请举例说说这段文字的主要语言特色。
                                                                                     
5.你能为作者说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个观点提供一两个例子吗?
                                                                                     
(二)《傅雷家书两则》中第二则第一节
1.这段文字表露了父亲丰富的情感。请你仔细品味这段文字中包含有哪些情感?
                                                                                     
2.用文中语句回答作者所说的神圣使命是什么?
                                                                                     
3.“坚强”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请你结合文意回答
                                                                                     
                                                                                     
4.“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原因有哪些?
                                                                                     
                                                                                     
5.作者为什么说“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了”?
                                                                                     
                                                                                     
6.音乐对于人们的崇高意义是什么?请你在理解上段文字内容的基础上概括。
                                                                                     

二、课外阅读
(一)成  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                 +               =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大学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   
    王国维的《人间诗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
    答:            +                 +               = 成功
2.本文开头通过            ,引出“            ”这个话题;结尾提醒人们   
                     ,强化文章的中心。(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如果要补写一个名人事例来论证文章的中心,下面恰当的一项是:(    )
    A.陈景润得到华罗庚的赏识,被从厦门大学调到中科院,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
    B.苏秦以锥刺股,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C.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革命斗争中结下深情厚谊,至今传为佳话。
4.请你解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名言的大意。
    答:                                                                            
5.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不妥,请你举一例加以反驳。
答:                                                                        

(二)
 ①溪流拒绝了湖泊的挽留,把活力送到了无边的大海;小草拒绝了绿荫的庇护,把坚强展现于烈日风霜;繁星拒绝了黑暗的诱惑,向大地撒下点点星辉……
 ②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是我们熟知的清高的典范。他于四十一岁时拒绝了官位俸禄,归隐田园。拒绝,让他得到了心灵最终的归宿。与之相仿的隐士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不问世事,以梅为妻,以鹤为予,在宁静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绝唱。
 ④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希望之光的照耀,也会遇到藏在海底的暗礁。触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拒绝失望的心理。诗仙李白官场失意后并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调整情绪。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地让自己脱离了许多仕途失意者无法脱离的苦海。
 ⑤然而,世上许许多多诱惑人心的东西,都有着华丽的外衣,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走向了诱惑,坠入了深渊。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拒绝。
 ⑥清代大贪官和坤便是一例。和砷一生贪赃枉法,家中累积的财富不可胜数。正因为他对钱财来者不拒,换未了他人生的悲哀——嘉庆赐死,家产查抄,他一生费尽心机,换来的不过是一卷破席,更多的则是后世的唾弃。他不是愚昧之人,却做了让自己身败名裂的愚昧之事。在钱财的诱惑面前,他没有学会拒绝。
 ⑦在这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学会拒绝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良药。学会拒绝不义之财,学会拒绝非法利益,学会拒绝贪图享乐,学会拒绝嗟来之食……让我们用拒绝换来良知,换来无私,换来正直,换来尊严,换来我们每一个人的无愧之心!
 ⑧学会拒绝吧!让我们给自己的航程点亮明灯,带上我们快乐的心情,还有明天的希望,顺利远航。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2.文章第⑥段引用和砷的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答:                                                                              
                                                                                   
3.(1)“陶渊明拒绝了官位俸禄”、“林和靖拒绝了热闹”,你对此有何评价?  (2)作为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拒绝什么?请举一例,并说说理由。
答:(1)                                                                        
(2)                                                                             

(三)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
①前辈的学者常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辈,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说的大门。例如,梁任公先生(梁启超)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
②任公先生注重趣味,学问甚是渊博,故能有他那样的成就。一个人在学问上果能感觉到趣味,有时真会像着了魔一般,真能废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钻研,锲而不止。在学问上焉能不有收获?不过我曾想,以任公先生而论,他后期的著作如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以及有关墨子佛学陶渊明的作品,都可说是他的一点“趣味”在驱使着他,可是他在年轻的时候,从师受业,诵读典籍,那时节也全然是趣味么?作八股文,作试帖诗,莫非也是趣味么?我想未必。大概趣味云云,是指年长之后自动做学问之时而言。在年轻时候为学问打根底之际恐怕不会过分重视趣味。学问没有根底,趣味也很难滋生。任公先生的学问之所以那样的博大精深,涉笔成趣,左右逢源,不能不说一大部分得力于他的学问根底打得坚固。
③我曾见过一些人,聪明用功,数理科成绩优异,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又有一些人,执笔为文,斐然可诵,而视数理科目如仇人,勉强才能及格,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数理方面。而且他们觉得某些科目没有趣味,便撇在一边视如敝屣,怡然自得,振振有词,略无愧色,好像这就是发扬趣味主义。殊不知天底下没有没有趣味的学问,就看我们如何挖掘其趣味,如果在良师指导之下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发现新天地,当然乐在其中。如果浅尝辄止,当然味同嚼蜡,自讨没趣。一个有中上天资的人,对于普通的基本的文理科目,都同样的有学习的能力,绝不会本能地长于此而拙于彼。只有懒惰与任性,才能使一个人自甘暴弃的在“趣味”的掩护之下败退。
④其实,在初学的阶段,由小学至大学,我们与其倡言趣味,不如偏重纪律。一个合理编列的课程,犹如一个营养均衡的食谱,里面的各个项目都是有益必需的,不可偏废,不可再有选择。所谓选修科目也只是在某一项目内略有拣选余地而已。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犹如一个科班出身的戏剧演员,在坐科的时候他是要服从严格的纪律的,唱工作工武把子都要认真学习,各种角色的戏都要完全熟悉。学成之后才能各按其趣味而单独发展其所长。学问要有根底,根底要打得平正坚实,以后永远受用。初学阶段的科目之最重要的莫过于语文与数学。语文是阅读达意的工具,国文不通便很难表达自己,外国文不通便很难吸取外来的新知;数学是思维条理之最好的训练。其他科目也各有各的用处,其重要性很难强分轩轾,例如体育,从另一方面看也是重要得无以复加。总之,我们在求学时代,应该暂且把趣味放在一边,耐着性子接受教育的纪律,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实的材料。学问的趣味,留在将来慢慢享受一点也不迟。                           (本文有删改)
1.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议论文的阅读(一)读懂论题,把握论点』  下一个『中考名著阅读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