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傅龙福200811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6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八卦研究”别亵渎了学术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
试题预览
  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二年期中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傅龙福     200811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6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八卦研究”别亵渎了学术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司马相如骗钱、骗色、骗婚,还包二奶”;“徐霞客风流遍于足下”;“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如此等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而这几天又有人宣称:“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也有才,但好赌、好酒、好色。”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人们常把追逐明星隐私、热衷名人琐事的报道者称为“狗仔队”,称呼中充满了不屑。而研究历史人物不去关心人家的成就、思想和贡献,不去关心那些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却对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兴味盎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这样的“研究成果”多了,是学术界的尴尬和不幸。对于把“八卦”当学术来“钻研”的学者,人们不禁要奉劝一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适逢社会转轨之际,需要也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研究点什么不比研究这些好?
  退而求其次。也许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接纳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不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即便如此,既然冠名“学术”,就该拿出个学术的样子,遵循学术的准则: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断言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仅凭李清照爱打麻将就断言她是赌棍,写了26首涉酒诗就推定她是酒鬼,写了一句“今夜纱厨枕簟凉”,就认定她是色鬼;仅凭瑶姬给大禹送过“红宝书”(丹玉之书)就说大禹有婚外情,这种结论下得是否也太过武断?按这种思维,中华历史将新增多少古惑仔、赌棍、色鬼、酒鬼及婚外情?纵观“八卦学术”,“也许”、“可能”、“大概”充斥其中,“戏说”、“大话”、“恶搞”极尽其能,又哪有学术研究科学、严肃、严谨的影子?如果这类“八卦学术”也能位列学术,岂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遗憾的是,一些学者非但没有树立标杆,反而一味媚俗,迎合大众对八卦隐私的“低级趣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追逐名利,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大肆炒作,大抖“包袱”,“八卦研究”透出的浮躁、铜臭、名利熏心,别说为正直学者所不耻,即便是普通公众,也羞于为之。这种学者越多,人们对学者的印象就越打折扣,这种“学术”影响越大,对学术的清誉破坏就越重。对于这种学者,应该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还学者和学术一个本来的面貌。
(选自2008年4月15日《新华日报》,右删节)
1.下列对“八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八卦研究”兴趣盎然地关注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等。
B.“八卦研究”为了迎合大众,哗众取宠,使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
   C.“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和品格,让人不屑的行为。
   D.“八卦研究”中充斥着“也许”“可能”“大概”这样的词,这不是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八卦研究”虽然冠名学术,但毫无意义且会导致政治、经济、文化这些重大问题无人问津。
 B.如果“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这样的研究只是个特例,那么对如此“学术”就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C.如果将只关心古人的“八卦”“花边”的研究位列学术,就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有损学术的清誉。。
   D.去除功利思想,维护学术尊严,保护学者形象,才是学术研究的正确之道。
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目前“八卦研究”学术品位低下,学术趣味低级。
B. 功利驱使是有些学者研究“八卦”的原因之一。
C.学者在研究历史人物的成就、思想和贡献时,可不必关注其“边角八卦”。
D. 即使研究古人的“边角八卦”,也不能凭主观臆测轻易下结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被:遭受
B.诸葛恪率军拒之                    拒:拒绝
C.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径:直接
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        间:离间
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乃使兵解铠著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与敌追军战于高亭                 月出于东山之上
C.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
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
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采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
(二)文化经典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8题。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内篇•人间世》)
7.翻译划线句子。
  (1)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3分)
                                                                            
  (2)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3分)
                                                                           
8.庄子借助这个养虎的寓言来说明什么道理?(4分)
                                                                               
                                                                                 
(三)文学名著阅读(5分)
9.简述题(5分,100字左右,任选一题)
(1)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2)简述玛丝洛娃这个人物。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0-11题。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②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③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④,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流:流逝  ④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0.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                                                                                                      
                                                                                                             
11.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2)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
(3)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4)                 ,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5)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6)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僧面佛面
           沈祖连

小伟从幼儿园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书柜顶上有一匹马,很光滑很好玩。那马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小伟极想得到它。
书柜太高,够不着,小伟便搭了三张椅子登上去——够着了。他把马抱了过来,很得意。不想那椅子歪了,哐啷一下,椅子翻了,人摔了,马碎了。小伟骇得哭了,连屁股肿痛也顾不上了。
小伟知道,打碎了爸爸的马,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怎么办?怎么办?
小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妈妈。他一拐一拐地来到办公室,哭诉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哭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哭什么?乖乖,看摔着了没有?”
妈妈把小伟拉过去,又是摸又是捏,又是搽肿痛灵,又是搽紫药水。
小伟的骇怕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怎样为他解救的办法。
“还哭?是不是摔骨折了?来,我看看。”
“不,我怕。”
“怕什么?不就是一匹泥马么?”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说是我打的好了!”
小伟破涕为笑了。
不过妈妈也知道那马在丈夫心中的重量,说是自己打的,他能信?能不能为小伟开脱,那还说不准,妈妈感到心中没数。妈妈一转念,有了,找小伟的爷爷去。他们家的传统都是儿子怕老子,能搬出这尊老佛爷就万事大吉了……


大伟在机关混过几年,出任了xx有限公司的经理。
大伟的处境一直都挺顺,只是近来出了问题,在边境贸易中参与了一起走私事件,上边查得紧。据说,大伟还是案中要人。
大伟糟了。他胆子大,以为开放搞活,见着什么做什么,谁知……
怎么办?怎么办?
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妈妈及爷爷是帮不了忙的,必须……
大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局长,局长是一位慈善得像妈妈一样的女人。他的提拔,便是女局长慧眼发现的。
女局长安慰他。
“可是,上头查的!”
“上头来人,不也是先到我这里么?问题是,你老实说,那些车款,有没有落入你的腰包?”
“这点你放心,我大伟再穷也不至于贪公家一分!”大伟心虚地说。
“那就好,回去放心上班,天塌下来老娘顶住。”
大伟走了,女局长也感到心中没底,查走私是上边下的文,她区区一个局长,能抗住什么?为了保险起见,她想起了老部长。倘能搬出这尊老佛爷,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能减轻一二……
13.这篇微型小说的题目是《僧面佛面》。(1)请指出,文章中谁的面是“僧面”、谁的面是“佛面”?(2)“僧面佛面”在文中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4分)
(1)                                                                                  
                                                                                 
(2)                                                                                  
                                                                                 
14.“小伟”、“大伟”惹祸以后寻求解脱时的动机和行为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4分)
                                                                                  
                                                                                 
                                                                                  
15.(1)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一、二两部分选材、叙述有“呼应与对比”的特点。这种艺术特点有什么表现作用?(4分)
(1)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清远市第一中学必修二模块考试』  下一个『2008-2009年九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