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语文试题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秦安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语文试题卷(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秦安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语文试题卷高二级语文备课组杨国顺第Ⅰ卷(共33分)一、完成下列各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夙(sù)兴夜寐河畔(pàn)葳蕤(wēiruí)下榻(tā)供(gōng)养B.咎(jiù)由自取札(zhá)记窈窕(yǎotiǎo)马匹(pǐ)笨拙(zhuō
试题预览
  秦安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高二级语文试题卷
高二级语文备课组    杨国顺
第Ⅰ卷(共33分)
一、完成下列各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夙 ( sù )兴夜寐    河畔(pàn)    葳蕤(wēi ruí)      下榻(tā)    供(gōng)养
B.咎 (jiù )由自取    札(zhá)记    窈窕 (yǎo tiǎo)    马匹(pǐ)    笨拙(zhuō) 
C.载 (zài)笑载言    奢靡(mí)   伶俜 (líng pīng)   譬(bì)如    纤(xiān)细
D.淇水汤汤(shāng)  哺(pǔ)育   踯躅 (zhí zhú)     赍(jī)钱    机杼(zh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B.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消不得。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琨黄花叶衰。
D.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B.大街上,商店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D.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才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慷慨雄壮,真实感人。
B.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称近期已被北京奥组委改为汉语拼音“FUWA”之后,更加好记,从而也更便于推广。
C.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有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的功效。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计,今冬明春我国电力供需将呈现发用电增幅整体较高、大部分地区趋于基本平衡、部分地区供应偏紧的走势。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大量使用了叠音词,是为了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诗歌的音韵美和修辞美.
B.刘勰称《迢迢牵牛星》为“五言之冠”的依据是其诗句流畅,言简意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在诗中的巧妙之处是这两个意象贴切地表现了作者永远求贤若渴的心情.
D.《归园田居》中“守拙归园田”的表现手法为诗人的自谦和诙谐,也可理解为反讽.

6.与“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一句含义贴近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恶意”实在太坏了.
B.把“中国人”想得多坏都不过分.
C.“中国人”的“坏”是极难推测的.
D.“中国人”的“最坏的恶意”,我向来是不怕的.

7.选出对下面语段分析最正确的一项(      )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A.作者采用比喻修辞手法,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B.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 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 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C. 作者用白描式的手法, 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上把槐树的特征, 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D.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修辞格式, 把槐树的特征生动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

8.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用怀古的方式,引历史的教训,表达了既坚持抗金,又反对轻举妄动的正确主张.
B.词的上片,用孙权、刘裕的故事,热情赞扬自已的英雄业绩.
C.下片借刘义隆失败的教训告诫当权者,也表达了内心的隐忧.结尾借廉颇自况,慷慨动人.
D.通篇用典故组成,由于用得贴切,又贯注强烈感情,形象鲜明,因此含义显豁而不晦涩,自然而不显堆砌,表现出作者劲健的笔力.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石钟山记子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9.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响          B.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赴任
C.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敲打      D.汝识之乎:知道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因笑谓迈曰       B、硿硿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C、余固笑而不信也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D、得双石于潭上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而此独以钟名
C、事不目见耳闻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第Ⅱ卷(共117分)
三、(28分)

1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④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⑤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别无姿;以欹为美,正别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13.请仔细体会“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两句诗的意境,说说“在”“回”二字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歌一二句中最值得品味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3分)
答:                                    
                                                                            
(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0.5分)
①古代诗词很讲究借鉴。唐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之句,宋秦观也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之句。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         ,            ”,与此意境相仿。
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一文中由伶人误国的个别性事件,推引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他感慨道:“                ,             ,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⑤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抒发的“____       __,__     ___,__      _”感叹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   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⑦三五之夜,___  ____,___    ___,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四、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6—19题(19分)
收藏阳光
余继聪
    ①深冬的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屋顶上敷着的厚厚白霜,渐渐融化,潮湿了黛青的屋瓦和太阳红的瓦松。明媚的阳光,奢华地倾泻进农家小屋里来,绿色的藤萝窗纱,被金子般的阳光浸透,室内弥漫着浓浓的、暖暖的浪漫和温馨味道。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前的阳光里,一边衲花鞋,一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一边梳理着心事。甜甜的笑容,很阳光很温暖地从她美丽的嘴角漾开来。
    ②楼顶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和苞谷穗子,也在滋滋地吮吸和收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用盐巴腌浸透的腊肉,用夹杆串起的豆腐肠,一挂挂晾晒在屋檐下,收藏着阳光。摘回家的老南瓜,一个个圆溜溜的卧在楼月台上。挖回家的红薯都堆在院子一角,嵫嵫地吸收收藏着阳光。水牛和山羊都散窝在山坡上,收藏和反刍着阳光。大片的庄稼地也在嵫嵫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有的庄稼地已经被犁铧翻出了泥土,也在收藏着阳光。整个乡村世界,都在嵫嵫的吮吸和收藏着阳光。
    ③收藏了一秋和将近一冬的阳光,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路边篱笆下的海棠和梅花,都早熟了,全身暖洋洋的,等不及春天来到,就已经绽开了她们很阳光很美丽的笑脸。
    ④终于闲适了的母亲,在篱笆墙上闲适地晾晒着要淹制腌菜咸菜的蔬菜,或者在院子里的果树间搭上竹竿,晾晒蔬菜,或者晾晒拆洗过的被窝和冬衣。那么细心,那么惬意幸福。吸足了阳光,收藏了充足阳光的蔬菜,将会被切细拌上作料,然后盛装进陶罐里,再次放进阳光里晾晒,继续收藏阳光,酝酿成阳光味道充足的咸菜腌莱。全家人,整整一年,就可以慢慢品味和回味阳光的味道。
    ⑤一边翻晒着被窝和衣服。母亲一边解开她的头巾,解开她的发髻,用竹蔑篦子细细梳理她黏结的、夹杂着细碎草茎枯叶的头发.也让满头花发像庄稼一样尽情吸收和收藏冬日暖暖的阳光,也梳理她逐渐板结的记忆和往事。
    ⑥穿得鼓鼓囊囊的小脚老祖母们,也禁不住这暖暖冬阳的诱惑,蹒蹒跚跚地踱出门来,三三两两聚坐在大门外的坡坎上,一边说着、梳理着陈年往事,一边解开长长的包头布,让满头白发也吸收和收藏着金贵的温暖阳光。经历无数寒暑风霜,她们曾经飘逸乌黑的秀发,早已长成了这稀稀拉拉的白发,如同秋收后,晚秋时节庄稼地里残存的零星庄稼秆和枝叶,苍白,干枯,稀疏。老祖母们一边回忆着自己也曾经满头秀发长势旺盛,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的青春岁月,一边细细梳理和数着自己曾经收藏过的阳光,一边继续收藏着阳光。她们也曾经很阳光、很美丽过,也曾经青枝绿叶、枝繁叶茂过,也曾经花过果过。也曾经深深悲过真真喜过呢。
    ⑦祖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村路边,或者谁家的院子里,一边嵫嵫地吃着一锅锅草烟,一边让自己花白的胡须、眉毛和头发,吸收和收藏着阳光。除了满头稀疏白发,胡子眉毛好像也是另一种庄稼呢。一生都忙碌着侍弄打理地里的庄稼,无暇顾及自身和身边,如今老了,才有闲心侍弄打理这些离自己最近的庄稼呢。这些庄稼越来越稀疏了。长势也越来越差,但是他们这些老伙计却很满意。一辈子,让多少庄稼吸足了水分。收藏了丰硕的阳光,也让多少的儿孙饱吸了阳光水分,长得茁茁壮壮枝繁叶茂啊!
    ⑧唉!一茬茬的乡村人,都是另一种庄稼呢,他们自己常常忘记了,甚至不知道呢。我们还是别打扰他们,让他们饱饱吸收和收藏点阳光吧!
    ⑨像收藏粮食一样。把阳光收藏满心屋,心里会多踏实啊!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
    (选自2008年2月《中国散文选刊》网刊第13期)

16.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收藏阳光?为什么要写收藏阳光?(6分)
                                     
                                                                          

17.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8.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色?第⑧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9.文章最后说“爱如阳光。也像收藏粮食和收藏阳光那样.把爱收藏在心里,阴郁的时候拿出来温暖自己,人生路上就该洒满了阳光吧!”结合全文,探究这段话的深刻内涵。(4分)
                                      
                                                                            

五、语言运用题(10分)

20.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                    ,                   ;
                  ,                   。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21.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看法。
例如:钉子。
甲: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乙:自己从来不知道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
请另选择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分别写两段话。要求:语言精练,对比鲜明,富含哲理。(3分)
事物:                    
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初三语文语言运用练习』  下一个『新泰一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