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卷[2008.9]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一丝不苟     一瞬_______间  啜_______泣 盘虬_______卧龙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分)小qi_______ lín_______峋 伶dīng_______ gū_______负3、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4分)①
试题预览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卷[2008.9]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一丝不苟         一瞬_______间  啜_______泣     盘虬_______卧龙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4分)
小qi_______   lín_______峋   伶dīng_______     gū_______负
3、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4分)
①忍俊不禁:
②肃然起敬:
4、在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义要求的词语填空:(4分)
震撼  进溅  稀零  震动
①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_______。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_______的水花。
5、《在山的那边》第二部分开头句“在山的那边,是海”,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分)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14分)
6、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3分)
①夏蚊成雷,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一癞虾蟆。
7、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②徐(          )喷以烟。
③果如鹤唳(             )云端。
④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9、《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28分)
(一)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12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一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最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0、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2分)


11、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自己的看法。(3分)



12、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3、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2分)



14、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来、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2分)



(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高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5、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2分)


16、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2分)


17、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2分)


18、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描写,说一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2分)



19、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刚刚发生、教室刚刚塌陷时阿曼达的处境,写一写他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过一百字。(8分)







四、作文(40分)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了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情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gǒu shùn chuò qiú     2.憩 嶙仃敛
3.①忍不住笑。②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4.①震动②进溅
5.比喻。“海”比喻理想境界(说是比喻“奋斗目标”、“未被认识的世界”等也应该算正确)。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6.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①通“僵”,僵硬。②慢慢地。③鸟鸣。④安适、愉快的样子。
8.①所以不时会享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②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丛中争斗。
9.此刻,童年的作者把眼前的空间想像为蓝天,把自己喷的烟想像为飘浮空中的白云,把蚊子想像为白鹤。这些想像,都超出了他眼前的事物本身,似乎在观赏“鹤唳云天”的景象,享受到了物外之趣。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  
10.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11.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了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12.“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13.(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14.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二)
15.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此题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16.画线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1 7.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 8.父亲信守承诺、挚爱儿子、不怕艰险的表现都了不起;阿曼达信任和热爱父亲、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表现也都了不起。
19.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言之成理即可。重要的是要写出孩子最初的惊慌以及想到父亲的话之后那种坚定、镇静。
四、作文(略) (117.68.55.17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