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检测㈡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检测㈡语文试题(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检测㈡语文试题2008.12命题人: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屠黎群审卷人:何秋玉一、积累运用(共26分)(一)积累(共14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4分)这条登山铁道全长近72公里,途中有49个suì道,80座桥梁,kān称“云端铁道”。穿过莽莽林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检测㈡语文试题   2008.12
命题人: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屠黎群         审卷人:何秋玉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一)积累(共14分)
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4分)
这条登山铁道全长近72公里,途中有49个suì道,80座桥梁,kān称“云端铁道”。穿过莽莽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lán云气漫人入车厢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袭人了。
注音 填字



2.默写。(共8分)
①“                              ,决眦入归鸟。”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④“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                   
                                  。”
⑤《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奇妙的比喻描写月光洒满庭院的句子:
“                       ,                      ,盖竹柏影也。”
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写景的古诗句:
“                        ,                          。
3.名著阅读。(2分)
从下列几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错误的一项。(       )
A.由于得罪了瓦西里神父,保尔被学校开除了,母亲把他送到了车站食堂里去做杂工。
B.保尔在路边上从押送兵手中解救朱赫来,后因维克托的告密而被捕。
C.《筑路》表现了保尔和战友们为保卫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显现出的英雄本色。
D.保尔在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情况下,完成了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运用(共9分)
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千万名科研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用科学技术攻克了数万个难题,自主设计制造了“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顺利升空;10月31日“嫦娥一号”第四次变轨,奔月而去;11月26日第一张月球照片成功传回。这一刻,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月的梦想终于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上联:科学攻坚,万道难题悉数破解。
下联:                                           。
5.用所给的修改符号,对下面的这段文字与标点进行修改。(不得超过6处)(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由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更是向世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渡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此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国家和个人,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6.有一批客人来常旅游,请你选择某一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它的特点和价值。(要求语言生动、亲切、自然。字数不得少于100)(3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3分)
7.“战胜自已!”是许多优秀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运动员怎样才能“战胜自已”。
材料一:曾经连续三年夺得世锦赛跳马冠军的程菲,在北京奥运会首跳得分第一后,却在自己的看家绝技“程菲跳”上出现重大失误,跪在垫子上,仅获铜牌。赛后她在解释原因时说:“确实很渴望得到这块金牌。”
材料二: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何冲,在3米板跳水比赛中,一路领先,最后以“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难度系数高达3.8的完美动作结束了比赛,最终以总分572.90分的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赛后他解释原因:没有紧张,把技术正常发挥出来了。
材料三:俄罗斯“撑竿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在本届奥运会上飞越5.05米横杆,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赛后伊辛巴耶娃说:“波波夫(俄罗斯游泳名将)对我说,什么金牌,银牌,铜牌,都把它们忘掉。只是行动,只是想着把每一个动作做好,专注于每一个细节,仅此而已。”
                                                                                  
                                                                            
二、阅读理解(共34分)     
(一)阅读《苏州,最后的园林》选段,回答8—13题。(共18分)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称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
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
8.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9.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3分)(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10.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11.写苏州园林为什么要提及西方的建筑?作者认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3分)
                                                                                  
                                                                          
                                                                          
12.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13.作者认为:  昆明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分)
                                                                          
                                                                          
                                                                          
(二).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完成14—17题。(共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4分)
(1) 鱼可百许头 (       )     (2)斗折蛇行    (       )
(3) 凄神寒骨   (       )     (4)以其境过清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6.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7.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2分)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人教版必修一模块考试』  下一个『浙江省2009届高三语文会考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