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教版初中语文期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共30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
试题预览
苏教版初中语文期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yǒngyuè 夹杂 兽脊
2.工整地抄写画线部分的文字。(2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看到他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王红忍俊不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记忆犹新: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学子的心,在刚刚举行的“我为灾区献爱心”捐款仪式上,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有的甚至囊空如洗也在所不惜。
4填空。(10分)
①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 ,使我的心也沉静, ,
。(鲁迅《社戏》)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不应有恨, ?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对天下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5.修改下面两个病句。(4分)
①小芳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朋友和她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②读书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6.对联俗称对子。它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你写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2分)
上联:脚下行程千里远
下联:
7.近几年来,许多青年人不关注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而热衷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与此同时,一些人大代表、大学教授则积极建议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增加为中国法定节日,并得到相关部门认可。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8.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3分)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面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课文《本命年的回想》(节选),完成9~12题。(14分)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往来,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
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分)
10.文中画线句子存在矛盾吗?说说你的看法。(3分)
11.作者把过年的场面写得热闹非凡,联系全文,你能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4分)
12.你认为选文中哪一件事写得最精彩?说说理由。(4分)
(二)阅读《话说重阳》一文,完成13~16题。(16分)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作“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3.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4分)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苏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  下一个『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