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泗水县教育局翟胜民QQ 358718706一.基础积累。(21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是日更()定雾凇沆()砀腾()身百变艨艟()数百溯()迎而上素湍()绿潭僦赁()看幕鲸()波万仞2.分别指出并改正下列各项中的错别字。(4分)A.五色交
试题预览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QQ 358718706
一.基础积累。(21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是日更(   )定   雾凇沆(  )砀   腾(  )身百变     艨艟(  )数百
溯(  )迎而上    素湍(  )绿潭   僦赁(  )看幕     鲸(   )波万仞
2.分别指出并改正下列各项中的错别字。(4分)
 A.五色交辉      沉鳞竟跃     略无阙处     夏水襄陵 _____
 B 请荣峻茂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振撼激射 _____
 C.黄烟四起      略不相睹     随波而逝     络绮溢目 _____
D.素湍绿潭      吞天沃日     一舸无迹     披发纹身 ______
3.根据要求默写填空。(8分)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3)李白的《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愧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课外积累。根据要求填写诗句。(5分)
(1)请你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2)请你写出一句描写春雨的古诗句。

(3)请你写出一句与山有关的古诗句。

(4)请你写出一句与水有关的古诗句。

(5)请你写出一句与花有关的古诗句。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9分) 
5.请你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3分)
    一个姓王的个体户老板突然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当王老板得知这个姓李的老同学现在担任某银行行长时,特别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以后我办事就不难了。”其言下之意是说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可以请老同学无息贷款了。可是李行长既不能违背规章制度,又不能让老同学难堪,怎么拒绝呢?便说出了一句幽默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王老板听后非常高兴。
    6.“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这是万代平民的人生感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参与以“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6分) 
活动一:识桥。从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那么就请你搜集:(1)根据所在地命名的桥;(2)根据形状命名的桥;(3)根据习俗命名的桥;(4)以抒情方式命名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说桥。(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或赵州桥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架“桥”。请仿照示例,假设两座无形的“桥”。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语段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遂与外人间隔    遂至承天寺   (均为:于是)
B.但闻屏障中尺一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均为:只,只是)
C.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均为:原来)
D.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均为:同,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横线画出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________
_____。(2分)
10.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3分)


11.本文的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3分)


12.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几句?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列表回答下列问题。(4分)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以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4.解释加点词的意义。(2分)
(1)方其远出海门
(2)每岁京尹
(3)为火所焚
(4)车马塞途
15.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①城市 ② 城墙)(    )
 (2) 皆披发文身           (①画着文采 ②花纹)(   )
(3)倏尔黄烟四起         (①忽然 ②迅速) (   )
(4)珠翠罗绮溢目         (①映眼 ②满眼)(   )
16.写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    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数百    腾身百变
D.而:溯迎而上    而僦赁看幕
17.选出加点字语言不同的一项(   )(2分)
A.天下之伟观也    势极雄豪
B.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吴儿善泅者数百   溯迎而上
D.分列两岸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烘托、渲染和对比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出所起到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6分)

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一九二O年
21.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3分)
(1)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别指出下列比喻旬的本体和喻体,以及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点。(3分)
    (1)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本体: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简要概括本文描写了哪三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说出本文的写作特点。【两条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25分)
第一场雪
文/峻青
    ①前天,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昨天,强大的冷空气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②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③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④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⑤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止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⑥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选自《瑞雪图》,有改动)
26.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3分)
凛冽(     )   谚语(   )  彤云(    )   粉妆玉砌(  )(   )
27.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世界    (    )的雪球    (    )的阴云
(     )的天空    (     )地摇晃    (     )地叫喊
(     )地飘落     (    )地变冷
28.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B.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止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
    C.冬天的星星,顽皮、狡黠地眨着眼睛,闪着幽蓝的光。(  )
    D.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喜爱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0.从第③段中找出描写雪花的语句以及描写声音的词语。并体会其表达作用。(2分)


31.指出第④段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并体会其表达作用。(3分)


32.文中写道:“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这里的“格外寂静”与“咯吱一声响”矛盾吗?(2分)


33.本文通过描写雪景,意在告诉人们什么?(2分)


    34.描写雪景,既可以写眼前见到的实景。又可以写头脑中想象的虚景。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判断一下,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6分)
  材料一: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选自峻青《第一场雪》)
    材料二: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选自鲁彦《雪》)
材料三:花雪,花雪,岂不正是周恩来同志的一生的写照吗?生前,满树生辉,红的如明霞,粉的如胭脂,白的如碎玉,使人陶醉,使人振作,使人精神焕发,使人心旷神怡。待到随风而去,落英缤纷,留给人们的依然是美的升华,生之赞歌。还是龚自珍写得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选自袁鹰《花雪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表达。(45分)
3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材料二: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个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的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后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威力。”
材料提示:第一则寓言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第二则寓言故事通过风与太阳的对比,揭示了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威力的道理,说明以柔克刚更值得人们赞赏。两则寓言故事对于我们如何了解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有很大的启迪,均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如何才能顺利地打开那一把把“心锁”,如何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与他人友好合作呢?相信你已经思考了很多,那么就请你以“打开心锁的方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gēnq   hànq  ténq  chōnq   sù   tuān   lìn   jīnq
 2.A.竟—竞B.振一震  c.络一罗   D.纹一艾
3.(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示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示例:那好,你存款,我一定给你开支票。
6.活动一:略;活动二:示例:(1)①张飞喝断当阳桥。②牛郎织女相会鹊桥。(2)①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是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见证。(扣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作答即可)  活动三:①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②学校是引领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桥”。
三、(一)7.D   8.(1)(我们)一起到院里散步。(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
9.写景句为“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10.旷达、豁达;叙述、描写、抒情。 
1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12.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句流露出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等思想感情。
13.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修辞:比喻  作用: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特点:皎洁、澄清、透明
(二).14.(1)当……时  (2)年  (3)烧  (4)堵塞  
15.(1)②  (2)①  (3)①   (4)②
16.C     17.C
 18.(1)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2)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 
 19.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
20.提示:如“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四。(一)21.(1)表示转折。(2)解释说明。(3)表示递进。
22.(1)本体:新月;喻体:弓;共同点:都是弯的,都有圆弧。(2)本体:“心下光明澄静”;喻体:“登仙界”和“归故乡”;共同点:都具有一种安详、平和的气氛。  
23:第一幅画面是写作者在雨后月夜屋里朦胧所见的墙上画中的安琪儿;第二幅画面是写“我”回忆五年前在古道旁所见的孩子;第三幅画面是写“我”十年前在茅舍里所见的老妇人。
24.示例:绿树笼在“湿烟”里,着一“湿”字形容烟雾乃是传神之笔,让人不禁猜想,这“烟”究竟是农舍袅袅而生的炊烟,还是林中的暮霭呢?从而想象出雨水的动态。
25.示例:①作者的笔触非常清新,给我们描绘了三幅雨后夜色图,令人神往。②作者利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内心对爱的憧憬和向往,用三个笑容给串联起来,也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写作手法。③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如“眼花缭乱”“苦雨孤灯”“萤光千点”“新黄嫩绿“‘飘飘漾漾”“光明澄静”“如登仙界”等,既具有描绘性,又高度概括,体现了作品语言的凝练典雅,简洁有力。体现了作品语言的凝练典雅,简洁有力。
(二)26.lǐn  liè  yàn   tóng  zhuāng  qì
27.略     28.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引用
29.嗬!好大的雪啊
30.描写雪花样子的语句是:“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就白了。”这句
话写出了雪花既轻又白的特点。描写声音的词语有:寂静、簌簌、咯吱。这些词语既写出了雪花轻悄悄地飘落的情形,又写出了雪花的冰清玉洁及干、脆的特点。
31.静态描写。这句话不仅写出了雪的色彩——粉妆玉砌、亮晶晶,形状——毛茸茸、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而且饱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2.不矛盾。“格外寂静”指雪花飞舞时悄无声息,而“咯吱一声响”是指
雪花积聚在树枝上,它有重量,所以才把树木的枯枝给压断了。这表明雪下得大。        33.作者通过描写雪景,不仅让人们能够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雪景,更主要的
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告诉人们: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34.材料一:实写,描写了雪大、雪深,正体现了“瑞雪兆丰年”,以便抒
赞美和喜爱之情。材料二:虚写。雪花飞舞时给人无限的遐想。材料三:虚写。花雪寄托了周恩来同志的奉献精神,借对花雪的感激来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之情。
    五、35.写作提示:你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既可以从大处着眼,谈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须友善相待;也可以从小处落笔,谈善待身边的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还可以换个切入点,写人类应该善待自然、保护环境。除了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外,还可以采用书信、日记、演讲稿等应用文体,或发挥想象,编写童话、寓言、小剧本等。写作中最好能运用对比写法。 (218.59.157.19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伊春市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与强化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