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12月福建省各地名校高三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名著阅读、语言运用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年9--12月福建省各地名校高三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名著阅读、语言运用篇(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9--12月福建省各地名校高三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名著阅读、语言运用篇(约25100字)诗歌鉴赏: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注]①凭杖
试题预览
  2008年9--12月福建省各地名校高三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名著阅读、语言运用篇(约25100字)
               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2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答:                                                         
5(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2分)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7.(1)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二、诗词鉴赏:(6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郑(今陕西汉中)军职,不久改调成都参议官,投闲置散,抱负难展,失意之极,因咏啼鹃以抒怀抱。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就其中一点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词鉴赏:
8. 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思乡之情;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答出其中两点得满分)
9.①这首词运用起兴手法,先写杜鹊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②这首词运用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
③这首词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杜鹊悲鸣的自然之景,触发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羁旅之人悲凉、寂寞的情感。
④托物言志  借物寓志   (要求:正确指出表现手法1分,效果1分,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1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8、(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两题。(6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⑴本诗题为“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甚佳”二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⑴全诗抓住一个“翠”字来写。前两句写江岸之山。夹岸青山参差披拂,青翠欲滴。首句比喻传神:近山风吹拂动之姿恰与春云的变幻相似,远山雾气阻隔浓淡深浅相间,浅淡似轻烟几痕,有无限媚态。后两句写翡翠似的江水。江水因夹岸青山的倒映而绿,在夕阳的余晖下,粼粼的翠光跃上了船舷,一直向人的衣襟扑来。这样山水景色,实在是美极!(3分。须结合诗句分析,评析山水翠绿和情趣。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⑵纪诗有画面的色彩感和动态感。夕阳的余晖,碧如翡翠、莹澈似镜的江水,船在玉镜中行,碎玉敲打着船舷,波光荡漾,绿影四射,翠光随船扑上人来。想象丰富,立意新巧。王诗写苍绿色的青苔,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景色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宁静又有生命动感的意境。(3分。可任选一句,赏析绘景抒情的特点。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5.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答:                                                                          
                                                                          
                                                                       
5、(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6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色荷花。
14.词的上片运用多种方法写景,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赏析。(2分)
                                      
                                   
15.词的最后两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4.只要从一个方面简要分析,有理有据则可。示例: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再由上到下地写景。②动静结合,形象逼真。“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生动活泼。③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2分)
15.词中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出游时所见所闻,从表面看,这两句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凉爽的一天。(2分)其实从“又”、“浮生”等词语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的失意情绪。(2分)
大意: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
【说明】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政治上虽遭受重大打击,却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此词是他当时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 词作对特定环境,夏季雨后乡村充满野趣的景色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正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了,这就是本词的艺术特色。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3分)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鉴赏资料: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各3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答: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
答:                                                                                            
                                                                                                 
11.(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
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
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四、诗歌鉴赏(6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16.(1)第一句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是全诗的铺垫(2分),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7.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2分)
    答:                                                                  
8.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7.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
②比喻(1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1分)
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8.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2分)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的竞渡夺标热闹场面。(2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3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3分)

8.答:(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8年高考对联复习』  下一个『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模拟试卷汇编—论述类文体阅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