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长武中学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命题人:鱼云龙武婷审题人:孟燚第Ⅰ卷(选择题共53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A.蚩蚩(chī)愆期(xiān)垝垣(guǐ)靡盬(gǔ)B.修姱(kuā)谣诼(zhuō)溘死(kè)方圜(guān)C.箜篌(kōng)伶俜(pīng)踯躅(zhū
试题预览
  长武中学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命题人: 鱼云龙  武 婷   审题人:孟 燚
第Ⅰ卷(选择题共53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D)
A. 蚩蚩(chī)        愆期 (xiān)      
 垝垣 (guǐ)       靡盬(gǔ)
B.修姱(kuā)        谣诼 (zhuō)       
溘死 (kè)        方圜 (guān)
C. 箜篌(kōng)       伶俜 (pīng) 
  踯躅(zhū)       玳瑁(mào) 
D.羁鸟(jī)        阡陌(mò)     
  三匝(zā)         哺育(bǔ)
解析:选D 项。(A.愆qiān ; B.诼 zhuó 圜yuán ; C.躅zhú )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
A. 哽咽    葳蕤    遗施    蒲纬
B.娥眉    公姥    扶将    窈窕      
C. 思量    誓违    许和    怅然
D. 婀娜    芨荷    嗟叹    煎迫
解析:选C项。(A. “纬”应为“苇”; B.“娥”应为“蛾”; D.“芨”应为“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_______。
②想到自己在外        多年,至今一事无成,不禁潸然泪下。
③他们干了坏事,就百般包庇,肆意纵容,走后门,企图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______把儿女变成了新型的“高衙内”、“鲁斋郎”。
A.品味    作客    以致     B.品位    作客    以至
C.品位    做客    以致     D.品味    做客    以至
解析:选A项。
⑴“品味”就是品尝味道,是个动词。“品位”即矿石品位或等次,档次,还有说艺术品位.是名词。现在也有的人评论别人说的:这个人的品位低,意思是说这个人不怎么样。
⑵“作客”寄居在别处,指长久的住下了。偏重“作”,比如某某球队作客某地方。“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偏重“客”,意为作为客人 比如到谁家做客。
⑶“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 他焦急地等待着,铃声突然响起,他冲上去拿起了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男子的声音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
B. 临床试验证明,采用草药防治多种疾病的效果良好,这使那些对怀疑用草药防治疾病是否有效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C. 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至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D. 某报社传达室告示:外来车辆不得入内。来访者请电话联系后在传达室等候。
解析:选D项。
(A“传来……的声音”与“……说”句式杂糅。B、滥用介词,把“对”删去。C、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自从“新新人类”这个词出现后,年轻人似发现宝藏一样狂喜,感到自己已成为流行世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大小媒体关注的焦点,正可谓是“忽如一夜新风来,千树万树新花开”。
B.取消自行车牌照招致了人们的反对,其理由是:一些交管部门认为:根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任何上路的车辆都必须证照齐全;公安部门则认为:自行车挂牌照,便于追赃;一些市民也认为:自行车牌照仍有存在的必要,否则赃车就会光明正大的招摇过市。
C.总之,跟蒙牛集团“教师节”送每位教师一箱牛奶是一样的——这是营销策略而不是公益事业。
D.联想计算机公司研制的国家网格主结点“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大大缩小了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水平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解析:选C项。
(A最后只是对原有诗句的改造二不是直接引用,所以只能将“新”字引起来。B冒号套用容易造成表意混乱,也就是说一句话中不能同时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冒号,所以应将该句后面的三个冒号改为逗号。D汉字与数字之间不需要用连接号,删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B )
例句:我有亲父母
A、便可白公姥         B、女行无偏斜
C、昼夜勤作息         D、其日牛马嘶
解析:选B项。
(A“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C “作息”,劳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D、“牛马”,牛和马,这里专指马。)
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①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经历了演变的。两汉所谓的乐府,指的是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南北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诗歌”)叫作“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之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
②乐府成为大规模的专署是在汉武帝的时候。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汗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具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广。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楚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起义的教训,也颇懂得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这种统治措说明当时乐府采诗虽然为了娱乐,但也有统治者之借鉴政治意图,即所谓观风俗,知薄厚,而在客观上也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            。
③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西汉乐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这数字已接近《诗经》的风,东汉尚不在内,但现存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首。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谣”、“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在音乐上,这三类各具特色。“相和”是一种          的演唱方式:“鼓吹”是         ;“杂曲”则是          。
  ④ 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展了周代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这表现在它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上。这种精神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从建安到唐代的诗歌史上,俨然形成一条以乐府为系统的现实主义传统:“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安古题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创作的新提倡的乐府)——“文章含有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⑤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杂言诗与五言诗。这两种形式对后代乐府诗的影响很大。这两种形式与《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成为古诗的主要语言形式,一直到近体诗的出现,并兴盛起来,五言诗、七言诗才占据了主要地位。
7. 第②段末尾横线处应填的词语顺序是(B)
   A、集中      记录       流传    
 B、记录      集中       流传
 C、集中      流传       记录   
D、流传      记录       集中
8. 第②段的作用下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B)
A、说明汉乐府的主要价值。
 B、说明汉乐府形成的原因。
C、说明汉乐府与民歌的关系。
D、明汉乐府对民歌的影响。
9. 第③段末尾横线处应填以下句子的顺序是(B)    
   ①.一种声调已经失传的曲牌。
   ② 有丝竹伴奏的或人声相谐。
   ③ 北方民族的主要用作军乐的器乐合奏曲。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 文中论唐朝人揭示出乐府的精神实质,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精神实质的一项是(C)
   A. 反映社会内容。   B. 批判现实的讽刺性。
   C. 采集民歌。       D. 敢于哀乐,缘事而发。
   E.作为统治的借鉴。
11. 概括乐府涵义和名称的演化过程。(30字以内)
音乐机关(西汉)→诗体重音乐(魏晋)→讽刺重内容(唐)→称词曲,是滥用(宋元)
解析:
7、B(逻辑顺序)8、B 9、B 10、C
 11.音乐机关(西汉)→诗体重音乐(魏晋)→讽刺重内容(唐)→称词曲,是滥用(宋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6题。(20分)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 明知:明明知道
B.令装治行 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 有日:有一天
D.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异故:不同的缘故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3分)
A.(1)君侯不快之甚也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1)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臣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1)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2)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1)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或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3分)
 (1)吾自身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    (2)秦归燕太子
 (3)甘罗者,甘茂孙也  (4)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
A.(1)(2)相同  (3)(4)相同
B.(1)(2)不同  (3)(4)相同
C.(1)(2)相同  (3)(4)不同 
D.(1)(2)不同  (3)(4)不同
15、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C)(3分)
(1)臣请行之  君其试臣     (2)始皇召见  使甘罗于赵
(3)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4)请因孺子行  令装治行
(5)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6)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1)(3)(4)      B.(2)(5)(6)
C、(2)(3)(6)      D.(2)(4)(5)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C)(3分)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17、翻译下列语句。(5分)
⑴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2分)
文信侯听了,内心很不快乐。没有勉强张唐。
⑵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3分)
应侯在秦昭王时被国王重用,与日前文信侯相比,谁较专擅大权?
解析:
12、 B(A确实知道  C确定了日期  D别的缘故)
13、 D(1)被(2)到(A代词“这么”“这样”B语气副词,表希望C介词“把”)
14.、C(1)(2)动词使动用法(3)表判断(4)表说明 
15、 C甘罗的功劳,一是劝说张唐出使成功,二是说赵,使秦广河间、增地盘,封甘罗为上卿是因为后者,含有(1)(4)(5)的应排除。
16.、C从张唐不同意出使的理由和甘罗采用迂回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劝说可以看出,张唐同意出使,完全是为了自己,是因为怕死而不同意出使,后来又因为怕死同意出使,并非“为了秦燕联盟”。
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去世的时候,甘罗年纪才十二岁,侍奉秦国丞相吕不韦。
秦始皇派遣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的时间就使得燕王喜派遣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又派遣张唐到燕国做丞相,想要燕国与秦国共同攻打赵国,以开拓河间的地方。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怨恨我,悬赏说‘能抓到张唐的人,赏赐百里的土地’。现在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去。”文信侯听了,内心很不快乐。没有勉强张唐。
甘罗说:“君侯为什么不快乐得这样厉害呢?”文信侯说:“我派遣刚成君蔡泽侍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去燕国做丞相,他却不肯起行。”甘罗说:“让我去说服他,叫他起行。”文信侯大声斥责说:“走开,我亲自去请他,他都不肯去,你怎么能够叫他起行?”甘罗说:“从前项橐七岁的时候就当了孔子的老师,现在我从出生到今天,已经有十二岁了。请你让我去试试吧,何必要斥责地这么快呢?”于是甘罗去见张唐说:“你的功劳与武安侯相比,谁大?”张唐说:“武安君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扬声威于赵,每战必胜,破城郭,毁都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在秦昭王时被国王重用,与日前文信侯相比,谁较专擅大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擅。”甘罗加强语气说:“你确知他不如文信侯专擅吗?”张唐说:“我确实知道。”甘罗就说;“应侯要攻打赵国,武安君刁难他,结果离开咸阳七里就立刻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亲自请你去燕国作丞相,你却不肯去,我不知道你将死在何处了。”张唐听了恍然大悟,对甘罗说:“就让我听小孩子的话,决定去吧。”于是叫人整理行装,准备动身出发。
出发的日期定下来之后,甘罗对文信侯说:“请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替张唐先到赵国去通报一声。”文信侯便进去向秦始皇报告,秦始皇召见甘罗,派遣甘罗去赵国。赵襄王亲自到都城的郊处迎接甘罗,甘罗游说赵王说:“大王听说过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说:“听说过。”“听说过张唐要到燕国作丞相吗?”“听说过。”于是甘罗说“燕国送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是为了表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国派张唐去燕国作丞相,是为了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互相结好,在于要攻打赵国,赵国现在实在太危险了。燕与秦相互友好,没有别的缘故,完全是要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的土地。大王倒不如割给我五个城池,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土,让我回去转报秦王,叫他谴回太子丹,使秦国与强大的赵国友好,一起进攻弱小的燕国。”赵王听了甘罗的游说,立即割让五个城池给秦国,使秦扩大了在河间土地,秦国也谴回了燕太子,赵国便出兵攻打燕国,占领了上谷三十座城池,把其中十一座送给秦国。甘罗回到秦国,报告秦始皇,秦国就封甘罗为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宅赐给他。
第二卷(共97分)
四、诗歌鉴赏(12分)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桃 夭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3]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木少盛貌。
②于归:指姑娘出嫁。
③音fén,果实将熟的样子。
④音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这是一首送嫁歌,反映出淳朴美好的民俗。它的比兴手法很精彩,请具体分析。(3分)
 这首诗以盛开的桃花起兴,意象优美,且以桃花喻人面,赞新娘美丽,很贴切。后两节写桃叶茂盛,桃果满枝,不仅让人觉得时光在向前,生活在继续,而且让人想到新娘健康,子女成群。人们用这首诗,表达对新婚的美好祝愿。                                                          
⑵这首诗的结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欢乐喜庆的氛围。                                                     
⑶钱钟书反复读这首诗,总觉得二三节顺序调换才好,你觉得有道理吗?(3分)
有道理,生活中的现象是,花谢后,先见叶子,然后才结果,后两节顺序调换,有祝其绿成阴而子满枝之意,更合乎生活逻辑。
解析:《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18、任选三题,补写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3分)
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泉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第一学段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  下一个『九年级(上)涟水中学特招班2008-2009学年度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