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2008,10注意:1-3;6-8题按题号涂卡;其余题目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荣膺(yīng)裨益(ì)悬崖削壁(xiāo)鳞次栉比(zhì)B.龟裂(jūn)混沌(hùn)未雨绸缪(móu)家给人足(jǐ)C.伛偻(ló
试题预览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
语文试卷
2008,10
注意:1-3;6-8题按题号涂卡;其余题目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荣膺(yīng)     裨益(bì)     悬崖削壁(xiāo)   鳞次栉比(zhì)
  B.龟裂(jūn)      混沌(hùn)    未雨绸缪(móu)    家给人足(jǐ)
  C.伛偻(lóu)      遴选(lín)    冥思苦想(míng)   戮力同心(lù)
  D.股肱(gōng)     煊赫(xuān)   量体裁衣(liàng)  追本溯源(shu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榴莲是一种很奇特的南方水果,刚开始接触,很多人不喜欢它的气味,但时间长了,耳濡目染,慢慢地就会习惯,甚至嗜好品尝。
  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
4.为下面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4分)
明年起,江苏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少年儿童、残疾人、低保户、无退休金和无收入老年人等,将统一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现在的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一样实现刷卡看病。记者昨天从省和市劳动保障部门获悉,明年13个市将全面推广苏州、泰州等五个试点城市的做法,通过政府出大头、个人摊小头的费用分担方式,建立“非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测算,江苏明年会有1000多万居民从中受益,将城镇全民医保又推进了一大步。 
答:                                                        
 5.以下边给出的文字为开头,续写一段话。这段话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5分)    
    酣畅    失落     遐想
    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孤独,孤独是一笔财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日:“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日:“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                      涉猎:广泛地阅读
  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      主帅:军队的最高统帅
  C.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                  故事:先例,成法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①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
  ②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③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④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⑤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⑥每人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昭告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汾州,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历经北朝三个君主时期,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武帝每每朝见时,先下诏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天授也,何可疑乎!(2分)
                                                                    
(2)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3分)
                                                                
(3)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扦。(4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1) 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4分)
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⑶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经典的意义
李书磊
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也就有了经典,自从有了经典才有了文化的有效传接。经典制度走先辈为后代设置的一种用心良苦的圈套:有意把某一本书神化,并规定为代代人启蒙和深造的权威读物,制造出一壁完美的不可企及的错觉和神话。久而久之,经典崇拜就成了人类不可动摇的习惯。大家世世代代都说这本书好,翻开一看:果然好。——其实人们评价的标准和趣味也是一种习惯的产物,这种标准和趣味本身就是经典培养妁结果,经典的精神和价值早已化作一种气氛弥漫入社会的日常之中。人们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循环之中,成为经典的奴隶而不自觉。社会需要经典是必然的,但成为经典的幸运落到哪一本书的头上就多有偶然了。指出经典的由来并不是要颠覆经典制度,而是向人们揭发文化的相对性和局限性,提醒人们不要总沉溺于习惯的盲目之中。    
    《红楼梦》自从成为经典之后,人们总对它保持着一唱三叹的赞美。在《红楼梦》既定的阅读传统中,读者和它处于极端不平等的地位,面对《红楼梦》你总是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心怀自卑,打开这本书时你就不由得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装而变成投降者。《红楼梦》早巳不再是小说《红楼梦》了,它成了我们文化水准的一个维持者:它代表着人类文化造物的富丽与堂皇,代表着人类自我理解的深刻与精微。事实上,你只有这样心怀谦卑才能真正发现并欣赏《红楼梦》的诸种妙处,才能和这本书保持—种和谐并从这种和谐中获得极大的美感和满足:对经典的崇拜是与爱情相近的—种心理痴迷,任何心理抗拒和保留都会破坏美感的纯粹。读《红楼梦》这样的书就如同接受催眠一样,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我们确实就是这么读《红楼梦》的。
因而《红楼梦》对我们经典化影响是复杂的.它确实比任何中国艺术作品都高出一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与集萃。研习《红楼梦》可以接受中国艺术最高尚的熏陶而得其灵魂;但另一方面,由于《红楼梦》过分的辉煌和我们对这种辉煌过分的崇拜一一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一一使我们陷入了对《红搂梦》以及对整个中国艺术的爱的偏执。这种偏执限制了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使我们错过了更辽阔更新鲜的风景,对与《红楼梦》相异的情调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拒绝。比如,热爱《红楼梦》的人就很难同时真正热爱莎士比亚。所以,《红楼梦》作为经典,经典诸如《红楼梦》对我们既有益,又有害:它们既是一种桥梁;也是一道障碍;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敌人。因此,人们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需要研习经典,而开始自己的文化创造则需要打倒经典了。人们对经典往往怀着一种一言难尽的复杂情结.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法国现代小说家们要火烧巴尔扎克的疯狂热情了。然而,疯狂的仇恨并不能真正地打倒经典一一它不过是偏执崇拜的别一种形式。真正能消解经典偏执的是一种坦然对之的平常心。 
让我们用平常心来读读《红楼梦》吧。

12。结合第一段内容解说“文化的循环”的含义,不超过40字。(4分)
答:                                                                         
                                                                     

13.联系全文理解“你必须和催眠者配合才能有这种满意的效果”这句话意在阐述什么道理?(6分)
答:                                                                            
                                                                     

14.结合文意说说我们究竟应该用怎样的“平常心”来读《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呢?(4分)
答:                                                                         
                                                                     

15.结合你的阅读经典的经验,评价作者对于经典的观点态度。(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
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愿望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宏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今年从北坡攀登了珠峰的安德鲁-萨特兰医生说,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退一步讲,即使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能够圆满完成,顺利而归,那么这一活动给珠峰造成的环境的伤害,也必将是不可避免的。像这种不容有失的登顶,相信参加协助登顶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而为了新闻报道和电视直播的需要,各路记者和各行人员,以及大量的物资到时候都将齐聚珠峰,而在这过程中,势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势必对珠峰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结束后会留下什么呢?又一个官方版的《无极》?相信每个人都对此不无担忧。
注:陈凯歌在云南拍摄《无极》时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摘自2007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苏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  下一个『江苏省苏州五市三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