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高中2008年秋季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鄂州高中2008年秋季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鄂州高中2008年秋季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命题人CLT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城隅(yú)骐骥(jì)伶俜(líng)雕栏玉砌(qiè)B.幽咽(yè)苗裔(yì)酹月(lèi)浣女(huàn)C.黍离(shǔ)凝噎(yē)蓼洲(liǎo)汶水(wén)D.
试题预览
  鄂州高中2008年秋季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  CLT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城隅(yú)骐骥(jì)伶俜(líng)雕栏玉砌(qiè)
B.幽咽(yè)苗裔(yì)酹月(lèi)浣女(huàn)
C.黍离(shǔ)凝噎(yē)蓼洲(liǎo)汶水(wén)
D.逡巡(qūn)湮没(yān)谥号(yì)颛顼(zhuān)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沾襟  仓皇  锦瑟  不堪回首      B.邶风  机杼  吐哺  晓风残月  
C.烽火  剡溪  迢迢  静女其孪      D.红绡  迁徙  澹澹  乍暖还寒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日,中央电视台对敦煌进行的直播活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考古
专家认为,此举太过      。
②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       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
③既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又重视抓高考成绩,把两者有机地统
一起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今年我市的高中教学工作有着       表现。
A.草率     偶然     不俗           B.轻率     偶尔     不俗
C.轻率     偶然     不菲           D.草率     偶尔     不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金风阵阵,菊香遍野,梁子湖的螃蟹个儿大,只只都脑满肠肥,吃起来鲜美无比。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逸兴遄飞的文化情怀,波澜壮阔的文化创造,是我们古老祖国永葆活力的源泉。
D.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没有“增量”,只吃“存货”,谁都难免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意大利科学家对1921年从墓穴中重见天日的但丁头骨进行了精确测量,并制作了一个模型,然后根据头骨模型复原了但丁头像。
B.国家统计局25日宣布,据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C.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D.会说600多段传统相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小剧场演出的相声演员郭德纲,在一夜成名的同时,也经历着各种目光的考量。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姚明在整个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B.墙上挂着一副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和其他文字大不相同之处是有超越时空的特色。
D.街对面站着一个人,看上去十八、九岁,一副失意落魄的样子,怪可怜的。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橘颂》创作时期考
人教社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第三册中选录的《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最早的作品,如诗中有“年岁虽少”句;有的以诗中整体意象表达为其远大志向的依据,认为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有的认为是诗人任外交官出使齐国时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为枳”的说法);有的则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还有的认为该作品是诗人遭馋被疏、闲赋郢都时期作,或是早于晚年自沉之前所作。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7.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坛,第一段提到了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是原因的一项是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襄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8.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9.根据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的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亦复何恨        恨:怨恨          B.愿少见待          见:我
C.若遂不诣,祸必至矣    诣:拜见    D.军次寻阳        次:驻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殷仲堪之镇江陵          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①殷侯仁而无断            ②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C.①各还所镇,升坛盟誓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①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咨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准备生死与共,仗义相随。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遵生以握手为名,将罗企生拉下马,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抓住罗企生不放,殷仲堪见罗企生借故不愿离开,就只身离去。
C.桓玄到了荆州,荆州人士都去拜他,只有罗企生不去。有人劝去,以免招致杀身之祸,被罗企生坚决地拒绝,后来桓玄杀害了罗企生。
D.罗企生明知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最终一定不会成功,但因为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面对桓玄的强权依然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在文中得到了肯定。

第II卷  (非选择题,11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3分)
译文:                                                                   
(2)若谢我,当释汝。(2分)
译文:                                                                  
(3)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3分)
译文:                                                                   
14.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  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 ①要欲:好像。 ②了自:已经明了。 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8分)
(1)《孔雀东南飞》和《           》并称“                ”。
(2)《诗经》与《           》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3)“不赂者以赂者丧”,此句出自北宋散文大家          创作的《六国论》。
(4)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君当作磐石,             ,            ,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6)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重游赤壁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年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文章略有改动)
16.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17.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分)
18.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6分)
(1)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2)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的的原因。
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五.(12分)
20.请运用对偶知识写对联。(任选一道完成)(4分)
  (1)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下联:                        
(2)上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21. 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话,50字左右。(4分)
例句: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22.“网友热评”是近年来网络传媒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互动参与形式。请以网友身份,对下面这则新闻进行评论。(4分)
古装剧荧屏退烧
为期3天的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9月3号落幕。从参展剧目看,古装剧退烧,参展剧目不足二成;现实剧则急剧升温,占据六成以上的江山。今年年初,广电总局为扶持现实题材剧,特别强调各电视台主频道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剧必须以弘扬主旋律的现实题材为主。这一政策,直接影响着电视剧的生产。参展人员表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存在难度,包括政策风险、敏感话题不好把握、生活难以概括等等。这就要求创作者更加深入生活,把身边最鲜活的东西挖掘出来。
六.23.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三册教材一二单元的诗词学习,让我们接触了多个情感领域。其中有满腔的爱国之情;有厌倦尘世,对自然的热情之情;有事随时移,怀才不遇之情;有漂泊异乡,无从消解的思亲之情……
有人说,现在的中学生智商较高,而情商太低。无情在不知感恩,无情在缺乏人生拼搏的动力。
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1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泸州高中2009级高三上期第二学月考试试题』  下一个『仙桃西南片2008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