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灯下漫笔》检测题(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灯下漫笔》检测题编制郑孝红高二()班学生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嗜好(shì)兑现(duì)钞票(chāo)沉重累坠(zhuì)B.折价(zhé)钦定(qīn)编篡(cuàn)数见不鲜(shù)C.勒令(lè)新颁(ān)灾殃(zāi)万姓颅欢(lú)D.服役(yì)了然(liǎo)羡慕(xiàn)朝三暮
试题预览
  《灯下漫笔》检测题

编制 郑孝红


高二(   )班学生                                          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嗜好(shì)      兑现(duì)       钞票(chāo)      沉重累坠(zhuì)
B.折价(zhé)      钦定(qīn)       编篡(cuàn)      数见不鲜(shù)
C.勒令(lè)        新颁(bān)      灾殃(zāi)        万姓颅欢(lú)
D.服役(yì)       了然(liǎo)       羡慕(xiàn)      朝三暮四(zhāo)
2.下面词语中的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执迷         厘定         降格以求         蒸蒸日上
发祥         恐慌         皇恩浩荡         朝三暮四
治乱         执著         心悦诚服         直截了当
杀掠         先儒         沉甸甸           妇儒皆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4.表达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
A.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B.她的遗物,遗言无不渗透了对中国的深情。
C.难道能否认《红楼梦》不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呢?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时无刻都在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5.“嗜好”指                                 。 
“爱情”指                                。
6.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
B.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 C.钞票贬值严重,但还是喜欢本国的。
D.大家不明事理,对本国钞票怀有偏见。
7.文中“不小的打击”指的是(    )。
A.袁世凯想做皇帝,恢复银元。      B.蔡锷讨袁,中国银行停止兑现。
C.物价飞涨,剥削严重。            D.蔡锷起义,引起战乱,民不聊生。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8.“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中的“这”指代的是         。
9.“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____        ___。
10.“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这一句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____                                                _____。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_____            ____作用。
11.对“万分喜欢”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里用的是反语。                  B. 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
C.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
D. 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2.文中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
A. 表示意思的转换。                     B. 对前文意思的解释说明。    
C. 是并列关系的联结。                   D. 是对前文意思的补充完善。
13.文中“‘人’的价格”是指                                              。
14.对“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百姓不偏不倚,有公正之心。
B. 中国的百姓不曾把自己定位于“人”的价格。
C. 中国的百姓在战争时期是极其善良的。
D. 在官与匪之间,中国的百姓无法做出选择,只能当牛做马。
15.“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答:                                                                       
                                                                               
                                                                               
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6.对“爱排场的学者们”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指上文编纂“历史教科书”一流东西的人 
B. 说“咱们向来就很好的”的人                C. 历代反动统治者的走狗文人 
D. 对中国纷繁复杂历史缺乏真知灼见的人
17.文中“先儒”指的是________            _____ _______ 。
18.文中“一治一乱”,“治”与“乱”分别指                           和       
                       。
19.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根据该段的整体意思,你能理解这一时代吗?请用一句话表述其实质。
答:                                                              。
20.对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你怎样理解?结合作者概括的前两个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                                                                       
                                                                           。
21。用一个单句概括下面短文的内容。(包括标点,不超出35个字)
以前人们普遍人文“三星堆”古蜀国灭亡的原因是政权的更替,其灭国的时代大约在商末周初,以后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区。来自冶金学、建筑学、地质学等学科的六位专家研究当时气候环境资料后发现,当时气候处于全球性突变时期,以突发洪水为主要特征。成都平原上的河流具有易徙的特性。从发掘出的文物资料也可以看出,当时三星堆古城内有居住区、耕作区和墓葬区,马牧河突发洪水破城而过,先民无力恢复旧河道,不得不迁徙他乡另筑新城。
22.下面这条“规则”的内容、语言和格式均有毛病,请找出5处加以改正。
规   则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一、本室期刊、杂志和报纸只供室内阅读,不得携出室外。
二、凭工作证或学生证向工作人员借阅报刊,每次不超过2本(分)。
三、爱护书籍,如有污损和撕毁照价赔偿。
四、保持室内安静、清洁,不提倡吸烟。
五、本规则自即日起执行。

飞凤学校阅览室
2008年12月8日

《灯下漫笔》检测题答案
1.B(编篡(zuàn)  数见不鲜(shuò))2.D(妇孺皆知) 3.C(不止,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不只,不但,常用在表递进的句子的前半句。   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标准;准确,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   4.B(A C D否定不当)
5.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爱好的感情(不同于男女之间的相爱之情)。   6.C   7. B   8.银子   9.靠这些银子为生   10.正常的要求不能实现,降格以求其次,反而有被扭曲的满足感。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11.D   12.A   13.生命个体在人文背景下所应具备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特性。(说明:“人”首先指的是生命个体,同时“人”又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而存在,“人”属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应当和奴隶一样被人驱使压迫。)   14.B(说明:“中立”的含义是指中国的百姓只从属于强者,始终被奴役,没有抗争,没有尊严,没有选择,只求做一个稳定的奴隶,不曾把自己定位于“人”的价格。故选B项。)   15.一种缺乏独立人格的奴性心态。这是千百年封建思想统治对人性压抑的恶果,是一种人格悲剧。(说明:“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以便做一个稳当的奴隶。联系前后文意,认真思考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政治道德原因是什么,由此便能得出答案。)   16.C   17.古代有学问有地位的文人墨客。
18.①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②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19.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20.“第三样时代”是中国实现了现代文明,百姓摆脱了封建奴役,不做奴隶的时代   21。最近科学家经考察提出,三星堆古城因马牧河突发洪水破城而废。   22.①标题不明确,应该为“阅览室规则”;②删掉开头的称呼;③“期刊”“杂志”删掉一个;④地二条中“向工作人员”赘余,当删掉;⑤第三条中“和”应改为“或”;⑥第四条中应该为“禁止吸烟”;⑦第五条不属于规则内容,删去“五”。 (218.201.203.2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09年湖北省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个『必修五第二板块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