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南涧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2009学年南涧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南涧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3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封禅(shàn)口讷(nè)按捺(nài)一鳞半爪(zhǎo) B.磨坊(fáng)症结(zhēng)乘势(chéng)无可估量(liáng) C.瞥眼(piě)梵文(fà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南涧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封禅(shàn) 口讷(nè)  按捺(nài) 一鳞半爪(zhǎo)
B.磨坊(fáng) 症结(zhēng) 乘势(chéng) 无可估量(liáng)
C.瞥眼(piě)  梵文(fàn)  傀儡(kuǐ lěi)  否(pǐ)极泰来
D.舷梯(xuán)   应届(yìng) 芜菁(qīng)  擂鼓助威(l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膺品  融会贯通  蹉跎岁月  蝇营狗苟
B.佝偻  胼手胝足  心心相印  盘根错节 
C.部署  绿草如阴  老生常谈  惩一儆百
D.渔业  叫苦不迭  鞭辟入里  无可质疑
3.下列句子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B. 视听产品的盗版是把双刃剑,它既给国内演艺界造成了损失,也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C. “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 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大快人心的教育改革新举措,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是 (    )
    A. 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 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药医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 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D. 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5.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6.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因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5分)
译文:                                                                          
                                                                               
(2)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               ,                   ,               。(苏轼《赤壁赋》)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小题,22分。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那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濛。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凉丝丝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泄露,让人产生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的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个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的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些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感到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色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选自2006年《读者》第7期)
14.文章写的是“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开头却从对青春少女的印象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5.作者在着力描写维也纳四月的画面之前,反复说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联系下文考虑,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16.“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小吕为什么把那些花称作“你的花”?(4分)





17.“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懂得了春天怎样的特性和品格?(6分)




六、(15分)
18.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4分)
(1)在商场的广告里: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19.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上海、宁夏、云南、重庆等10多个省区市均有震感。有关专家对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发展趋势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初步分析。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长春市长春一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  下一个『宜丰二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