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考前辅导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考前辅导练习(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期中考试考前练习编写:单培虎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小学生 354 88.5% 26 6.5%初中生 306 76.5% 72 18%
试题预览
  期中考试考前练习
编写:单培虎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2、近年来,一些厂家商家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商品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新编“成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下面就是一些厂家商家的“成语广告”词:
①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   (    )
②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 (    )
③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 (    )
④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    )
(1)请你在上文的方框内,改正这些成语的错字。
(2)这些厂家商家利用其中的             造成“成语广告”的大量出现。
(3)对这些“成语广告”,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3、俗话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方方面面的,下面这些名言都是论述习惯的。(只填序号)
其中论述“修身养性”方面的有                  ;
论述“读书学习”方面的有                      。
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⑥吾日三省吾身。
4、为了启发大家养成好习惯,班上准备开展一次辩论赛,论题为“养成好习惯是否要靠自我约束”。
你是正代表,你的观点应是                                        ,
对方的观点则是                                                  。
在准备的过程中,你收集到了以下材料,比赛中你能用上的材料有         ,对方可能用上的材料是              。(只填序号)
①头悬梁锥刺骨
②孙悟空头戴紧箍咒
③祖逖闻鸡起舞
④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6、找出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两句,并修改。
国务院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①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有资料显示,②此规定将使塑料购物袋的总体用量减少2/3左右,③即每年可以减少使用塑料袋超过100万吨。专家认为,在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公众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同时,④还需要进一步生产和研发相关替代品。
序号:      修改:                                     
序号:      修改:                                      
7、读图。从右边这幅漫画中,你读出
了哪些寓意?(至少写出两条)








8、阅读下面的小品,然后回答问题。
田埂上。一中年男子扛着犁把,牵着一头半大水牛往田里走,一老年男子双手抓住牛尾巴使劲往后拽。
中年男子:爹,你拽牛干啥呢?
老年男子:真是胡闹!这牛还不会耕田,你怎么就让它下田呢?
中年男子:爹,你不让它下田,它咋能学会耕田?
父子俩的对话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请根据对话简要归纳。
中年男子的观点:                                                
老年男子的观点:                                                
9、请参照示例,以“灯泡”“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话,要求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人生的感悟。
示例: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自身的价值。
①灯泡:                                                       
②短尺:                                                       
10、我们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积累了不少谚语,请写出两条你积累的天气的谚语来。(《看云识天气》课文中的谚语除外)

二、阅读理解。
(一)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题目。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1、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老爷!……” 
2、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
3、画线句子中所说的“厚障璧”为什么是“可悲”的?请联系全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资料链接:
过去的三个月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我觉得这篇《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阶级观念。……著者的本意却是在表现出人生本来是一气的,后来却隔离了这一根本观念。
(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1、(1)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2)略。
2、(1)畏、欲、其、鸣。(2)谐音双关。(3)赞成示例:谐音双关,好记有趣,加强了广告宣传效果。(反对示例1: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不该随便更改。示例2: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大,青少年耳濡目染,如果他们按错误的意思理解了成语,将产生不良影响。)
3、修身养性:①③⑥;读书学习:②④⑤。
4、你的观点:养成好习惯主要靠自我约束(或自律);对方观点:养成好习惯主要靠他人约束(或他律)。你能用上的材料有①③④;对方可能用上的材料为②。
5、C
6、①在“使用”后加“制度”(成分残缺);④把“生产和研发”改为“研发和生产”(不合逻辑)。
7、(1)讽刺那种机构臃肿、手续繁杂的落后的管理体制;(2)讽刺了那些生搬硬套(教条、不灵活)的办事者;(3)批评那些把人的生命不放在第一位,缺乏人本思想的管理者。
8、实践中才能成才(锻炼);先学本领,在去做事。
9、①因为有一颗火热的心,才给人们送去光明。②以你有限的生命,量出无限的长度。 
10、“头天不住点,第二天晒破脸。” “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考生的分析或体验符合人物的心理即可。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呈现人物当时心理活动的过程。基本意思对即可。
2、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松松爽爽”的“一路出去”毫无隔膜的对比,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
3、原先的好朋友变得如此的隔膜,让“我”觉得可悲;是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使得这么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是封建的等级观念在“我”与闰土之间造成了厚厚的“障壁”,这更是可悲的。 (121.234.238.19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初三期中考试考前辅导练习』  下一个『元马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