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2009学年度高中新课程高一年第一学段水平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008-2009学年度高中新课程高一年第一学段水平测试(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度高中新课程高一年第一学段水平测试语文(必修模块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08.11苏林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端倪(nì)寥落(liáo)赁屋(lìn)不可估量(liǎng)B、砥砺(dǐ)踌躇(chú)攒射(cuán)谄媚(chǎn)C、莴苣(wōjù)桀骜(áo)儆戒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度高中新课程高一年第一学段水平测试
语  文(必修模块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08.11
    苏 林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倪(nì)     寥落(liáo) 赁屋(lìn)    不可估量(liǎng)
B、砥砺(dǐ)    踌躇(chú)    攒射(cuán)   谄媚(chǎn)
C、莴苣(wōjù)      桀骜(áo)     儆戒(jǐng)  毛骨悚然(sǒng)
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  言简意赅(gāi)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再别康桥》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梦境,他在梦中回到学校。
C、艾青因为看到下雪,触发灵感,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
D、《雨巷》诗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姑娘”代表了作者追求而又幻灭的理想。
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
B、《小狗包弟》写的是巴金在十年动乱特殊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巴金:著名散文家、小说家...二十年代写有长篇小说《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强烈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C、《纪念刘和珍君》的作者原名是周树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包身工》是篇报告文学,而就是报告文学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既有文艺性又有新闻性。
5.补写下列诗文名句。(7分)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                   。(戴望舒《雨巷》)
(3)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刘邦去赴鸿门宴,为什么“既来之,则走之”呢?请用课文中一成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立体光子结晶”作为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光子结晶”是指其构造精细,如光波一般,且晶粒呈立体排列的某种结晶材料。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所以当反射光波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就可以进行增强或者减弱的操作或控制。
  日本大阪大学的高原淳一助教授使用光子结晶,开发出了环保型的白炽节能灯泡。由于普通的白炽灯泡会产生红外线而发热,所以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很差。如果能够有效地阻止灯丝上红外线的放出,而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就可以制造出高效节能型照明灯泡了。
  高原助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风险商用实验室的川弘助手等,正在开展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光子结晶的研究工作。所谓“自我组织化”,是指分子或小液珠等具有自我形成某种有规律结构的能力。比如,雪花的结晶会呈现出星形或六边形等的结晶,就是白雪的结晶,通过“自我组织化”而形成的。利用自我组织化现象,就有可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来。
  高原助教授首先采用硅珠开始研究。利用含有硅粒的液体,将物体浸泡后,再晾干,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终于通过自我组织化现象,得到了出色的光子结晶。利用该项技术,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就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而且如果对这种灯泡放射出的光线进行检测的话,就会发现其红外线放射已被有效地抑制了一些。
  高原助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构建精细加工理论研究方面,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降低加工费用,推出更多更好的环保产品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6.下列对“光子结晶”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光子结晶”是指构造精细、晶粒呈立体排列、可以操控光波的新材料。
  B. “光子结晶”具有周期性的排列方式,可以控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强弱。
  C. “光子结晶”作为一种光学新材料,其能量转换和使用效率较高。
D. “光子结晶”能有效抑制从灯丝中放射出红外光波,让电能更多地转换成可见光。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分子或小液珠的自我组织化现象,就能以较低价格制造出光子结晶。
  B.研究表明,只有采用硅珠,才能制造出色的光子结晶。
  C.研究表明,把灯泡覆盖上某种光子结晶,可以制造出七色辉映的灯泡。
  D.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

三、阅读《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面8-11题。(18分)
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8、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已骈,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9、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0、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1、翻译: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8分)
淡 之 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12.(5分)(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分
                                                )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13.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
    (4分)
    答: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 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
秋夜曲①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此诗写闺中妇人夜思远方的丈夫的情形。
②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5.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表达交流与探究考察(12分)
17.《论语》、《孟子》、《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中外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注:要按对联的要求答题,否则不得分)(4分)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3字。(4分)
黄河自1972年首次在山东省利津县断流,到1996年累计断流已达57次,共682天,今年以来已断流10次之多!往常断流多在5、6月份,而今年则于2月7日开始,首次断流为15天;1995年全年为122天,1996全年为136天;1995年断流河段到达河南开封附近的陈桥,长达683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87%。断流使下游泥沙淤积日趋严重,郑州市以下780公里河床,每年增高近10厘米。入海口鱼类减少,沙化、盐碱化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干旱加剧,使水源减少。自1972年至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约268亿元,粮食减产98. 6亿公斤。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再次向人们敲响警钟: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答:                                                                     
  1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一)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论语 •学而》
(1) 翻译划线的句子
答:                                                                     
                                                               .
(2)请联系孔子自述的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说说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过程的
(二)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翻译划线的句子
答:                                                                     
                                                               。  
(4)这则论语蕴涵的哲理是什么?
(4)答:                                                                     
                                                                .20、《三国演义》中义和智的化身是分别是关羽和诸葛亮,请选一个人物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的“义”或诸葛亮的“智”的一个故事情节并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进行评价。
七、作文(70分)
21、《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中有这么一段话:“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何尝常有“衔过青橄榄”呢?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过丝丝甘甜吗?
联系实际,以“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五、18.(1)比较衬托。(1分)(2)形象地说明“淡”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2分);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2分)。(意思对即可)
20.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4分)(意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茂名市2008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下一个『姜堰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