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佛山市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九年级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佛山市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阴霾(lí)唱和(hè)B、菜畦(qí)炽痛(zhì)C、狡黠(xiá)归省(xǐng)D、参差(cī)萌发(míng)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粟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
试题预览
  佛山市200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 分,共8 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阴霾( lí )    唱和(hè )      B、菜畦(qí )     炽痛(zhì)
C、狡黠(xiá )    归省(xǐng )    D、参差(cī )     萌发(míng)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粟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藏独分子”烧杀抢掠,全国人民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公安部门严惩他们的恶行。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缔固。
D、国家体育馆“鸟巢”美仑美奂,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的形状,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在团委的精心策划下,我校“五四”联欢晚会办得栩栩如生,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C、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每到一个城市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吸引了数十万人袖手旁观。
D、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通过中国网民的据理抗争,令美国CNN 电视台不得不就“辱华事件”作出正式道歉。
B、改革开放30 年来,佛山在经济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C 、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有理想抱负,是否受过良好教育,还要刻苦努力。
D . 2010 年世界杯预选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球迷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 分,共1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5 至10 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 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8、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9、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 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三、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1至21题。
                         (一)摇曳在血中的红叶
                                    蒋   新
(1)我知道在我的躯体里,流动着苦菜、荠菜、青青菜的营养流,这些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自由绿色,用它们的生命满足着不堪回首年代中一群不得不贪婪的眼睛和狼吞虎咽的胃口,我曾为这些野生界的植物而感动,谁想的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流淌在文人笔下的红叶的汁浆也流动在我的躯体里!
(2)十余年前,老家的房子要拆迁,父亲嘱我去拾掇拾掇。那房子也有二十多年不住了,平时除了在老家的堂兄存放一些杂物外,也就闲置着。因无让人眼睛发亮的东西,拾掇自然也就漫不经心,然而在尘封的厨房里竟发现了满满的一缸红叶,我先是惊讶父母的雅藏,即而又迅速的否定,这原始的收藏方式,完全破坏了红叶的形美和色美,诗情与画意早已随着时间流走了,红色的叶子没有了灵气,只有那干脆、幼小和残缺的躯体像一枚枚干贝壳安静地躺在不大的空间里。当我小心的捧出几枚走到太阳下的时候,那几枚“木乃伊”似的红叶像是得到了大自然的召唤,借着深春的风悠悠的飘走了。
(3)我询问父母这一收藏的秘密。
(4)“什么收藏,那是粮食。”
(5)我真的吃惊了。
(6)“把叶子煮烂,揉碎,淘净,和在地瓜干面里或者棒子面里蒸窝头。”
(7)“你还吃过呢,涩口,不好咽。”
(8)年迈的父母一言一语地回忆着,比划着,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灿烂的红叶被我吃下的情景,然而,这毕竟是真的。从那以后,红叶在我的视野里,已不完全是赏心悦目的红叶,又增加了一层别人无法理解和品味到的内涵。
(9)于是,在每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都去静观红叶的大写意。
(10)家乡的红叶以黄栌为主,黄栌属灌木,其枝为黑色,脆而不韧,树蕊为黄色,含油性,叶圆而厚如娃娃的腮。这叶不似三笔宕开的枫树的红叶,给人留下一些空间和想象,而是完整的一枚,圆圆的流着喜人的稚气,结实得透着北方的厚实。叶上的经络分明,如小学生做的画,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让人想起劳作者手上鼓起的青筋。我曾不止一次的端详它,询问它,把自己染红是生命的最后还是生命的开始?是炫耀还是辉煌?是按捺不住寂寞的浮躁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壮举?它都静而不答,任我去想去问。它也有翠绿的时候,翠绿掩映在一切绿的中间,不显山露水,静静的无人注意,只为增添和浓厚着山间的绿,悄悄地挥洒着自己的生命。然而,大自然在从人们的视野里卷走绿色帷幔的时候,人们在萧瑟秋风中感到凄凉的时候,它则涂出了令人欢娱和山间妩媚的浓彩之笔,恰如静静的钱塘江,平静中突然涌出昂奋的奇观。无论是一株,一叶,还是漫山遍野,晚秋中的摇曳风姿都成为凝重的辉煌,四季丰收的绝唱。
(11)红叶的身骨平凡极了,既无杨树的伟岸挺拔,也无柳树的绰约多姿,它却有敢断而不弯的骨气和勇气。我曾经几次想将繁叶茂密的树枝弯成一个愉快的形状,然而每次它都以它的折断宣告我的失败,失败的我对胜利的它生出不可言状的无边敬意,我似乎明白它的叶为什么会红,红红的圆圆的叶子也许是大自然的一种巧合,但红红的圆圆的叶子不能不让人想到那是一颗颗在阐释风骨的心。
  (12)我感激父母在我成长的时候让我吃下了不可思议的红叶,或许知道了吃下红叶的历史,才让我仔细地去品位和咀嚼与秋菊竟放的红叶。红叶是山间的隐士,绿色流动的时候,你看不到它的身影,即使看到了,谁为它谦虚的身材所注目?正如千年前的人们见到陶渊明或稽康,谁知道种菊南山下的老农和破衣烂衫裹着的躯体竟是些令世人仰慕的奇人!红叶又是山间我行我素的壮士。不流俗本身就是一种勇敢,当许许多多知名的和不知名树纷纷落叶的时候,它却将自己点燃,与不急不躁竟开怒放的秋菊装点绿色后的世界。
选自南方出版社《 时文选粹》 )
11、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对“红叶”怀有哪几种感情?( 3 分)
答:                                                                        
                                                                           
                                                                           
12、“红红的圆圆的叶子不能不让人想到那是一颗在阐释风骨的心。” 红叶具有怎样的“风骨”? ( 3 分)
答:                                                                        
                                                                           
                                                                           
13、品读划线句,请你结合语境,代红叶写出一个恰当的回答。(不少于40 字)( 4 分)
答:                                                                        
                                                                           
                                                                           
14、本文行文思路清晰,章法严谨,请具体分析第(9 )至(12)段的行文思路。(3 分)
答:                                                                        
                                                                           
                                                                           

                          (二)学 会 微 笑
张保振
( l ) 和谐,是需要微笑的。
(2)这是因为:微笑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面部的武装已经解除,嘴上的哨兵已经撤岗。这种标志,犹如联合国大厦门前的那个雕塑:枪管已经扭曲,子弹已经不存,隐喻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思想。
  (3)微笑是一种宣示。它宣示着:与人疏远的沉默已经结束,与人接近的叙说已经开启。这种宣示,犹如开岁发出的春令:来吧,我们是朋友;滋荣吧,嫩绿的百卉;斗芳吧,艳丽的百花。微笑是一面旗帜。它表达着:吾心谦和,与人为善;相逢一笑,重金胜玉。这种旗帜,犹如君子之交,虽形淡如水,却道直如弦,心心相印。微笑是可亲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快乐。《论语•宪问》曾言:“乐然后笑。”可见,笑由喜悦来,相从心头生。微笑是可敬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友善。北宋时期有一个叫程颐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其《外书》卷二中曾言:“乐取于人以为善。”可见,为善使人乐,好善乐天下。微笑是可贺的。因为微笑传递出的是再造。早在1900年,法国学者柏格森在其出版的《笑之研究》中就认为:笑是对不合和谐、不合生命、不合社会的惰性、刻板、造作等现象的一种智力反应和纠正,具有使人恢复灵活生命、适应社会的功利性。可见,一笑失百忧,生命如逢春。
  (4)微笑在心。心动笑发。心之精微,有时虽口不能言、书不能文,却可喜形于色,挂在脸上。这种表现,如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云:“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5)微笑在诚。诚动笑出。诚就是真心实意。诚还是无所隐伏。诚可生情,情可生笑。虽说“含娇含态情非一”,但毕竟惟有“披心腹”、心见诚,才可“见情愫”、笑溢出。
  (6)只要微笑,成功不远。美国有位企业家在谈到用人的成功经验时说:“宁雇一名满脸微笑的小学毕业的职员,也不雇一位面孔冷淡的哲学博士。”可见,微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情况下,是多么的重要。
  (7)学会微笑,以柔克刚。《伊索寓言》中有则显示强大的故事说得分明:大风靠狂怒以显示强大,让地上的老人把衣服脱掉,结果却适得其反。风越大,老人把衣服裹得越紧,而且恨不得再多穿上几件衣服;太阳则相反,靠微笑以显示其力量。结果感动得老人不断地增加热量,不断地擦去汗水,最后心甘情愿地把衣服脱下。这说明,在一定时候、一定条件下,微笑比狂怒更有力、更能取得成绩!
  (8)民间有一俗语:“莫笑莫开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科技含量高的好产品还不够,还要有好态度、好服务。只有相逢开口笑,才能盼得人气旺、生意火,从而“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选自《 人民日报》 2007 年12 月3 日)

15、请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 分)
答:                                                                        
16、第(7)段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17、作者认为微笑是“可亲、可敬、可贺的”,请你分别解释“可亲”、“可敬”的原因。( 3 分)
可亲:                                                                     
                                                                            
可敬: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题』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金灶镇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