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高三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锃亮/憎恶肄业/防疫吹毛求疵/睚眦必报B.军饷/晌午信笺/掮客绿林好汉/戮力同心C.恸哭/恫吓偌大/诺言焚膏继晷/咎由自取D.蚌壳/趸卖媲美/睥睨关关雎鸠/暴戾恣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
试题预览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锃亮 / 憎恶 肄业 / 防疫 吹毛求疵 / 睚眦必报
B.军饷 / 晌午 信笺 / 掮客 绿林好汉 / 戮力同心
C.恸哭 / 恫吓 偌大 / 诺言 焚膏继晷 / 咎由自取
D.蚌壳 / 趸卖 媲美 / 睥睨 关关雎鸠 / 暴戾恣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振撼。一心为民的,人民感动;鞠躬尽瘁的,感动人民;兴邦旺国的,彪炳千秋。
B.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C.站在广场一隅,我仿佛置身于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好似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
D.闻过饰非的人,极易在改革的道路上趑趄不前;闻过则喜的人,即使食不果腹、踽踽独行于荆棘遍布的征途,他也安之若素、一往无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B.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点燃了奥运圣火,她神情庄重颐指气使地将火炬传递给了第一火炬手亚历山大。
C.一部《三国》,让后人望洋兴叹。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
D.足协掩耳盗铃,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闭目塞听、黑白颠倒,终成今日之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指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5.下列各项中,标点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如果想了解一下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情况,可以读一读《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英国汉模顿编著,何宁译,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有道理。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认真的态度,那他将一事无成。” 
C.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007年11月,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一座古城遗址——良渚古城。考古学界测定,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3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尧舜禹时代早期。这个时期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留存于世,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良渚文化的一鳞半爪,都是来自先前出土的文物。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古城的南北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城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流过,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位于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城墙底部铺垫的石头都很尖锐,由人工开凿而成。上部用纯净的黄土一部分一部分夯筑而成,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应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古城面积约290万平方米,与颐和园相当,而颐和园四分之三为水域。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石料量、土方量及工匠数量可想而知。明代修建的故宫占地只有72万多平方米,却也要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时间。
在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琮是用来祭祀大地的礼器,形状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贯穿。对良渚人来说,琮是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璧发现的数量众多,其像天圆的形状表示它是祭天的礼器,但众多的璧更像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关于钺,《说文解字》说它是从斧发展而来的砍伐或打仗用的武器。研究表明,琮、璧的形状和刻纹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而钺在良渚文化时期早期已完成了由石钱向玉钱的转变。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功能应该已转化,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关于古代用玉等级制度,《周礼》称:“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玄注曰:“全,纯色也;龙、瓒、将,皆杂色也。”经鉴定,在城内反山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中的透闪石软玉;规模稍次一级的上海福泉山九号墓出土的玉器,则真玉居多而杂有假玉;而较一般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真假玉参半。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应该是处于当时最高阶层居住的地方,良渚文化已经基本形成用玉的等级制度,被称为夏商周“三代之礼一”的用玉等级制度完全可以上溯到良渚文化时代。
在良渚出土的黑陶器上发现过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都表达了一定的内涵,已经具有文字的性质,在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应当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初期象形文字,在后世的甲骨文中能看到它的影子。专家指出,文字是人类思想成熟的表现,只有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结构完善、统一,才能为文字的出现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下列不能作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
B.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C.可以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结构。
D.使原先一鳞半爪的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
7.下列最能体现良渚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A.古城筑于天目山脉的支脉,城的南北两侧有苕溪和良清港流过。
B.城墙底部铺垫着由人工开凿而成的尖石,上部用纯净黄土夯筑。
C.古城占地面积虽与颐和园相当,但建筑规模却超过了颐和园。
D.工程浩大,需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历经多年时间。
8.下列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功用和用玉等级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在良渚文化时期不仅是祭祀的礼器和法器,也可能代表着良渚人的财富。
B.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后,不再是砍伐和打仗的武器,玉钺已经成为了军权的象征。
C.从古城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推断,良渚古城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统治中心。
D.中国古代用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的良渚文化时代。
9.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古城遗址,良渚古城可以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提供丰富的史料。
B.由于尧舜禹时代尚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渡阶段,因此这个时期没有确切的史料留存于世,对它的了解只能依据出土的文物。
C.建造城墙使用的泥土不是良渚一带的灰黑色淤泥,而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表明了当时统治者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势力范围。
D.良清出土的黑陶器上所发现的刻划符号,属于最一早的象形文字,它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完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 辜:罪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今已亭亭如盖矣
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苟全性命于乱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
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
第II卷(共11小题 114分)
四、(24分)
13.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行文顺序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抒发的情感。(4分)
答: 
15.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的句子流露出消极情绪。《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句子是:世间行乐亦如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句子是人生如梦, 。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唐代初期,诗歌创作受到南朝浮靡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待到被称为“四杰”的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4)冯梦龙,明朝人,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集“三言”,分别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收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16.文章第①段说:“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联系全文看,作者写了梧桐树的哪几种“容貌”?请简要概括。(3分)
17.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8.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19.请对丰子恺散文的语言风格作简要评析,不超过50字。(5分)
六、(12分)
2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填完整。(4分)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动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含有动物的成语乃至熟语中,有蕴含褒扬或鼓励意的,如“马到成功”,表达了对创业者的良好祝愿;又如“ ”,表达了 。也有蕴含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鼠目寸光”,表达了对见识浅陋者的嘲讽;又如“ ”,表达了 。
21.根据所给例句仿写新语句。(两题任选一题,4分)
(1)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2)曹禺的一生就像一个戏剧舞台,他以他的人格演绎了变幻莫测的世态。
答: 
22.下面的文字显示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将带来合同签订方面的两个变化。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每条不超过20字)(4分)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后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各种劳动合同中,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考察、培养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第一次与员工签订定合同,往往会选择3年的合同期。通过3年的时间,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为第二次的固定合同和以后的无固定期限合同打好基础。劳动者都希望职业稳定、有发展空间,不想经受短期合同的折腾。有了《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他们将无疑选择中长期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如果续签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的考虑,固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后就不再续签。对于一些需要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关键岗位,条件会更苛刻,门槛会更高。
变化一: 
变化二: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黄冈中学2008年10月高三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C(A.锃亮zènɡ/ 憎恶zēnɡ,肄业yì/ 防疫yì,吹毛求疵cī/ 睚眦必报zì。B.军饷xiǎng / 晌午shǎnɡ,信笺jiān / 掮客qián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绿林好汉lù/ 戮力同心lù。C.恸哭tònɡ/ 恫吓dòng,偌大ruò/ 诺言nuò,焚膏继晷ɡuǐ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咎由自取jiù。D.蚌壳bàng / 趸卖dǔn 以批发价整批地卖出。媲美pì/ 睥睨pì ,关关雎鸠jū / 暴戾恣睢suī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B(A.震撼。C.联翩,鸟飞的样子。浮想联翩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D.文过饰非,文,掩饰。)
3.D(A.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这里“姓名文化”与“每一个人”并不一定就能扯上祸福利害关系,可用“息息相关”。B.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C.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D.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4.C(A.“营养观念”与“提高”不搭配。B.“90%以上”存在歧义,指“未得过麻疹”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不明确。D.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愿望”。)
5.A(B.冒号应改为逗号。C.“是……还是……”是一个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只在句末用问号,该句应标点为“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D.“重庆日报”在句中是单位,故不用书名号;“不朽的红岩”是栏目,应用引号,不用书名号。)
6.D (“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原文无表述,属无中生有)
7.B(此题要求选择的是“最”能体现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综合比较来看,B项“最”能体现) 
8.B(原文说是“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9.C(A.原文是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且是“同时代中国”最大的。B.“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舜禹时代的早期,即“良渚文化时期”。D.因果倒置。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完善统一是文字出现的基础。)
10.A(进:使……上进)
11.D(均为介词“在”。A介词“因为”/介词“按照”。B连词/名词,“车盖”。C助词“的”/取独,用于主谓之间)
12.C(“其罪可恕”错)
13.(10分)
(1)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徐元庆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4分)
(2)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3分)
(3)每个人都有儿女,每个儿女都有父母,如果都由于敬爱父母而互相报仇,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靠谁来挽救呢?(3分)
14.(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2分)。《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分)。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2分)。《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2分)。
15.(每空1分,共6分)
(1)古来万事东流水 / 一尊还酹江月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王勃 (4)醒世恒言
16.①新桐初乳(或者“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每点1分,共3分)
17.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蓄势(1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1分)。
18.发现“新乳”、“绿叶成阴”时亲切、欣喜(2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淡然(2分)。
19.简练传神、素朴亲切、率真自然的语言风格。一面用率真的声音编织出充满童趣的、活泼的形象,一面又用老成的声音塑造出厚重深邃的形象,从而构成了其散文语言的复调效果。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率真与老成,在丰子恺的散文中是并置的。(共5分,酌情给分)
20.示例:①“鹏程万里”,表达了对前途远大者的祝福;“闻鸡起舞”,表达了对勤奋求学者的赞赏。②“丧家之犬”,表达了对失魂落魄者的鄙夷;“惊弓之鸟”,表达了对惊恐万分者的嘲笑。(举出例词1分,阐释含义1分。两组共4分。)
21.示例:(1)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清雅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芳香飘逸。
(2)老舍的一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他以他的情感诠释了善恶更迭的人情。(比喻修辞2分,句式语言2分)
22.(4分)一是中长期合同成为劳资双方的首选(2分)。二是续订合同难度加大(2分)。
或“一是劳资双方更加倾向于中长期合同(2分),二是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条件更苛刻(门槛会更高)(2分)”。(意思相同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邽有个叫徐元庆的人,他的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然后把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
我认为:先王制订礼义,是用来约束人们,催其上进的;严明刑罚,是用来整顿政治的。枕着武器,伺机报仇,是为人子女的孝义;惩杀罪人,防止作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政纲。既然如此,那么没有孝义就不能教育人民,政纲混乱就不能严明法制。所以圣人制订礼制,梳理人们的思想,整饬法令,约束人们的行动,使这些掌管法制的人不因为礼义而废弃刑律,遵守礼制的人不因法规而妨害礼义,这以后暴乱才会不发生,廉洁知耻之风就能蔚然兴起,天下就能按正道顺利发展了。
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执法不能两样,徐元庆应该伏罪。又据《礼》,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国家勉励人尽孝的教化内容;教化不能马虎,徐元庆不应被处死,但我听说从前刑罚的产生,本来是用来制止暴乱的,讲求仁德可获取益处,人们大都崇尚德行。现在元庆报杀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乱,只是尽子女的孝道,教子属于仁德。讲仁德却得不到益处,与作乱一样都被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鄂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荆门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09届浙江湖州市高考语文第一阶段复习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