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三中学09届高三周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南京市十三中学09届高三周考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09届高三周考语文试卷2008.10.21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壳/地壳抹杀/拐弯抹角一年半载/载歌载舞B.闷热/闷雷济贫/无济于事鲜为人知/寡廉鲜耻C.拘泥/泥古炮烙/如法炮制数典忘祖/数见不鲜D.处方/处境哄抢/一哄而散量入为出/量体裁衣2.下列各句中,加
试题预览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09届高三周考语文试卷
2008.10.21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弹壳 / 地壳   抹杀 / 拐弯抹角   一年半载 / 载歌载舞
B.闷热 / 闷雷   济贫 / 无济于事   鲜为人知 / 寡廉鲜耻
C.拘泥 / 泥古   炮烙 / 如法炮制   数典忘祖 / 数见不鲜
D.处方 / 处境   哄抢 / 一哄而散   量入为出 / 量体裁衣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昨天早晨,他答应把《战争与和平》借给我,下午他就亲自为我送来了这本小说,我对他很感激,便付之一笑。
B.还有那个八面玲珑的王熙凤,若论处世的才干,她不仅是“脂粉堆里的英雄”,须眉男子在她面前也相形见绌。
C.大多数人对茶艺这两个字非常陌生,甚至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甚至不如一些进口饮料。
D.退场威胁裁判——电话威胁——要求重赛!当现代队沿着这个战术亦步亦趋时,我对中国足球的认识再次被印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今年农村形势这样好,不是落实了新的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B.如春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过如春市体育局、如春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C.幼儿园的孩子们很喜欢校外辅导员姜阿姨,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D.认识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4.班里举行一次主题为“绿色上网”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5分)
答:                   ▲                       ▲                       
5.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填写下列场合中人物使用的致谢语和祝福语。(4分)
68岁的老王从北京乘火车到南京旅游,途中得到同车厢素不相识的小张的多方面的关照。临下车时,老王对小张说:“             ▲                 ▲                ”小张说:“不用客气。           ▲             ▲            ”


二.(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①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①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②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①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②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①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②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
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3分)
    译文:              ▲                          ▲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2分)
    译文:              ▲                          ▲                         
(3)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4分)
    译文:             ▲                           ▲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答:               ▲                          ▲                        
(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答:               ▲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2)驾一叶之扁舟,     ▲     ,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3)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愤不启,     ▲       。      ▲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    鲍鹏山
孔子生活的时代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看他们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孔子是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的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
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顿时心凉如水。他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
无情逝水边。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于是这篇文章题目也就一闪而现:
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支蜡烛吗?
四面飙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
颜渊死了,他的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天丧予!天丧予!”安贫而乐道的颜回死于贫困,死后连棺材也没有。孔子为之深深恸哭。“我不为他哭还为谁哭呢?”他越来越老了,世道也越来越混乱了。不久,有消息传来,子路死在卫国了,正中了孔子以前的忧心忡忡的预言:“不得其死”,被人剁为肉酱。子路是众弟子中唯一敢于冲撞他的学生,小他九岁,总是雄纠纠的样子。孔子知道这个有些粗野的弟子其实最为忠厚义气,他还曾设想,当他远遁人世时,让子路跟随着他。可现在又死在他前面了。他已经多次承受着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了。他的心境更为凄凉了。做生意的端木赐(子贡)来看他,给老师一些周济,他正拄着拐杖在门外看西山的落日,那落日如血的余辉最后一跃染红大地与天空。孤独的孔子问端木赐:“赐啊,你为什么到现在才来看我呢?”接着便低吟了一首绝命歌,那简单的字句和厚重的内涵使人想到宇宙中最简单而又最本质的哲理,人间的生死竟也牵动着宇宙的毁成:
泰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圣人洒泪而尽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地一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选自《天纵圣贤》,有改动)

12.“他壮志不酬”中的“壮志”在文中的具体指什么?(4分)
答:                 ▲                      ▲                            
13.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答:                 ▲                      ▲                            
14.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绝命歌”?(4分)
答:                 ▲                      ▲                            
15.有人评价这篇文字“苍凉悲壮,有一种悲剧之美”。试从选材、结构、手法和语言方面,探究文章是怎样表现这种苍凉悲壮之美的。(8分)
答:                ▲                       ▲                            
请从以下两类阅读题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小题。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
中西方知识分子,除了一些共同特征以外,有没有因文化的差异而呈现的不同品格呢?
萨伊德认为知识分子向社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具有“反对现状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我赞同萨伊德的观点,但在这种“独特见解”是“对抗现实”的,还是也可以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的问题上,我认为涉及到对中西方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文化差异性理解。这种差异不是无关紧要的,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能否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的问题。
我想从苏轼、黄永玉身上提炼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苏轼两次提出“御史监察机构”的建议,均不是为了颠覆现行政治体制,而是一种“修补”或“合理化”倡议,有健全、深化现实政治的作用。在文学观上,苏轼从来没有公开反对“文以载道”,但他的《琴诗》、《题西林壁》、《大江东去》等却不是“文以载道”可以解释的。这样的情况,就是“尊重载道又突破现有的道”的“穿越现实”的独立品格,决然不是“对抗现实”的品格。作家与现实的关系因之变得从容而大气,同时,对世界也因之具有一种宽和理解进而平静的心态。
贸然一看,萨伊德恐怕不会承认黄永玉是一个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因为他太不面对政治和现实秩序了,也没有多少自己的理论来使自己站立,不像哈耶克那样发起组成培勒林山学会去讨论国家与自由的关系。然而,他面对“专业画家”以“不太讲道理”的心态去画专家们感到震惊、却又很难归类的绘画,不被任何组织和行政收编的自由创作状态,也不遵守儒家“忧患社会”的创作意识,更以自己对生活用品、花鸟虫草的哲理性思考突破道家式的“恬淡人生”和“忘知美学”,给人特别的意味和震撼体验,你又不得不说他身上有一种我们还没有很好挖掘的“中国式独立”品格。黄永玉有名句言,叫“人家跳出红尘,我要往红尘里钻”(见《火里凤凰•画像一》)。这正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知识分子的一种观念差别。
在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文化进程中,这样的不同品格是应该被特别强调,还是应该尽量去消弭,使得全人类只有一种知识分子呢?
尽管萨伊德等把西方知识分子的自由和独立性质阐述得那么令东方知识分子心向往之,我还是要指出其文化错位而带来的“价值有限性”。中国知识分子在独立与自由问题上如果没有中国原创性理解,就不可能弥补这种有限性。晚清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西方的“个体权利”理论为依托进行“文化批判”的。“人人有自主之权”这一晚清以来知识界典型的启蒙话语,并未在“中国问题”视角下进行过深入追问。比如,独立与自由,对中国个体究竟“主”在哪里?又如何去“主”,是随心所欲即算自主?还是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意志或独特的对世界的理解才能自主?等等。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能否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差异性很重要,这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能否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的问题。
B.苏轼虽然从来没有公开反对“文以载道”,但他的《琴诗》、《题西林壁》、《大江东去》却又表明他是反对“文以载道”的。
C.黄永玉太不面对政治和现实秩序,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系统,因此贸然一看萨伊德恐怕不会承认他是一个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
D.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一直是以西方的“个体权利”理论武装自己,对现实进行着“文化批判”的
17.作者说黄永玉“身上有一种我们还没有很好挖掘的‘中国式独立’品格”,对其论据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他面对“专业画家”,抱着“不太讲道理”心态,却创作让他们感到震惊和另类的画。
B.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不加入任何组织,不属于任何行政单位,处于完全自由状态。
C.他在绘画创作时,不像其他画家那样怀有儒家所提倡的“忧患社会”的创作意识。
D.他凭借自己哲理性的思考来描绘生活用品、花鸟虫草,完全摆脱了道家思想的束缚。
18.作者从苏轼、黄永玉身上提炼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是什么?具有这种“独立特性”有怎样的积极意义?(6分)
答:                ▲                            ▲                     
19.针对中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的独立品格,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6分)
答:                  ▲                            ▲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恃才傲物的钱玄同
   叶兆言
  ①钱玄同的身世颇为奇特,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钱玄同的二公子。
  ②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纪30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其实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旧的家法,像他这种有违教诲的弟子,早就应该逐出师门。
③当时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她们果然是鬼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④钱玄同的旧学十分了得,像他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想恨都恨不起来。他提倡废除古文,甚至要废除汉字,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为了要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想。钱玄同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写章太炎的《小学问答》刻印出版,这事遭到了鲁迅的指责,认为像他这样激烈的人,不该这样复古。
  ⑤人本事大了,难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几位弟子,老实说脾气都不小,搁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黄侃和几位闹文学革命的师弟斗气。30年代初,章太炎带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有什么好吵的。
⑥钱玄同不仅和黄侃心存疙瘩,和鲁迅后来闹得也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杀杀,临了却分道扬镳。众所周知,鲁迅写小说,是因为受一个叫金心异的人教唆,金心异就是钱玄同。那时候,鲁迅埋头古籍,整日抄古碑,是钱玄同把鲁迅从古书堆里拉了出来,促使他成为新文化的一名旗手。可是钱玄同似乎更愿意和周作人做朋友,对鲁迅则敬而远之。鲁迅死了以后,钱玄同写文章纪念,不愿多谈对方的不是,然而对鲁迅情书中提及他的那几句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枣阳市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巻』  下一个『《记念刘和珍君》评估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