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练(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二语文周练(一)(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周练(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芋老人传清·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周练(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①,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②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使、守、令,或绾黄纡紫③,或揽辔褰帏,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①井臼:井,动词,在井中汲水;臼,动词,用臼舂米。②饬:端正。  ③ “绾黄纡紫”句是指做高官的意思。后句“揽辔褰帏”意思相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因为
B.是芋视乃友也                              视:比照,同……一样
C.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    廉干:廉洁,有才干
D.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知道:明白,懂得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B.①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①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   
②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D.①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芋老人社会地位低微,生活也较贫困,但他能给予相国(原来的“书生”)两次帮助,而且后一次较前一次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即便称芋老人为仁者兼智者,亦不为过。
B. 作者通过芋老人的故事,主要是颂扬了热心助人和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芋老人对忍饥受寒的书生热心相助,请书生进家避雨,煮芋请书生吃;书生则牢记芋老人的恩情,当上相国后,并未因为地位高高在上而忘恩负义,他把芋老人夫妇接到自己家里,待为上客,还以丰厚的财物相送。
C.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和对卖国士大夫的切齿之恨。
D. 作者名为替芋老人立传,实是借芋老人之口传达某种道理。这种写法与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运用的写法相似。
三、领略古韵(4分)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6—9题
逃 离    郭静娟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都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象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象那颗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6.联系全文看,“逃离”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字)(2分)
答:                                                                     
7.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次逃离?结果如何?(3)
答:(1)                                                    
(2)                                                    
(3)                                                    
8.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树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9.下面是原文中的两句话,请分别指出其运用的修辞格及在文中的含义(每题答案不超过30字)(4分)
(1)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答:                                                                                                                       
(2)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答:                                                     



(答案)
1.D(知道:懂得道理) 
2.C(乃:①副词,就②连词,却,竟然。于:①介词,被②介词,对……来说。为:①介词,向②介词,向。之: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②助词,提宾标志)
3.B(“颂扬热心助人和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不是本文主旨)
《芋老人传》参考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国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么甜呢!”于是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国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国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评论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绿,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4 (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 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5.(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6、摆脱世俗的羁绊和喧嚣,获得理想的快乐、自由和幸福。(2分)
7、①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  
②不断改变现实环境,结果处处都一样。
③以旅行调剂生活,结果兴味盎然而去,失落而回。(3,每点1分)
8、①拙朴而奇异,勇敢地承受刺痛和寂寞。(1分)
②A、引发思考,领起下文;B、为末尾的感悟作铺垫。(每点1,共2分 ) 
9 (1)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奈。
(2)文意在末尾句,用拟人手法告诉人们: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要用心去感悟。(每点2分共4分写出修辞手法各1分,含义各1分) (218.6.43.15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2008-2009学年上期玉环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月考试卷』  下一个『高二语文周练(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