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5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语文必修5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必修5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ǔn) 茕茕孑立(jié) B.自诩(xǔ) 矜育(jīn) 洗马(
试题预览
    语文必修5第一、二单元
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ǔn)  茕茕孑立(jié)
B.自诩(x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决起而飞(xuè)
C.桨棹(zhào)  干涸(hé)  逋慢(bū)  恶乎待哉(wū)
D.赊欠(shē)  笏板(hù)  央浼(miǎn)  猥以微贱(wěi)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闲暇   沽酒   鬼鬼祟祟   哀声叹气
 B.车篷   癖好   兴高采烈   徇规蹈矩
 C.踹水   拮据   舸舰迷津   山清水秀
 D.端倪   逋慢   俊采星驰   高朋满座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B.前几天是中秋节,无法回家的毛中学子都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天伦之乐。
C.我们的敌人一向足智多谋,而且富有创新精神,不过我们在这方面也绝不会输给他们。 
D.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没有听取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变更全文的结论。他的做法受到了素以严厉著称的导师的批评。
B.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这是对考古学家们先前提出的许多假设的有力验证。
C.芭蕾舞剧《泪泉》制作规模庞大,首场演出时,其别具一格的舞美设计、优美的俄罗斯音乐以及摇曳不定的灯光,让人目不暇接。
D.对于写作来说,阅读与思考也是积累知识、锤炼思想、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许多作家就是由此而进入文学殿堂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过程逐渐转变和发展起来的,这除了博物学家的观察之外,还有分子生物学展现的一些“证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在研究一种特殊蛋白质时所发现的细胞色素C。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这种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它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它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为多细胞的有机体的产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种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这些氨基酸围绕着一个玫瑰花形的、中心有一个铁原子的血红素基团。这些氨基酸的位置可以变化而分子的结构不变:在人和黑猩猩身上是相同的,而在人和马身上就有了区别(104个中有12个位置不同),在人和粮食霉菌上则达到了最大区别(104个中有44个位置不同)。两个如此不同的蛋白链为什么能有相似的功能呢?答案是这样的:即大多数的氨基酸是可以相互置换的,只有一些(在我们熟知的所有物种中仅有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其活动时被替代。另一方面,从进化的观点看,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现在分离开的两个有机体的共同祖先距今时间越远,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发生的改变就越大。
细胞色素C以其古老和易于获得结晶而引起了有关生物学家的极大重视,有助于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的区别,掌握其有关进化的很多信息,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可能时间。这样绘制的进化谱系图与传统方法绘制的谱系图相一致: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对照就成为研究进化过程的一种宝贵的工具和手段。
(选自《科学世界》2001年10期)
5.下列对细胞色素C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细胞色素C被发现后,进化论关于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的观点终于得以证明。
B.细胞色素C在所有的生物有机体中分子结构不变。
C.细胞色素C是生物有机体进行呼吸的基本要素。
D.细胞色素C由氨基酸构成,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大都可以变化。
6.对文中加点的“相似的功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促使多细胞的有机体产生。
B.区别开人和马,人和粮食霉菌。
C.在蛋白质活动或停止活动时相互置换。
D.通过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
7.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
A.因为细胞色素C非常古老,所以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估计生物的主要属种发生进化的可能时间。
B.两个分离开的有机体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排列顺序越接近,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距今距离越近。
C.氨基酸的序列,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变化,尽管有一些位置上的氨基酸在所有的物种中都是一致的。
D.除了35个不能在蛋白质还没有停止活动时被替换的氨基酸外,其他的氨基酸可以相互置换。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繻①。军曰:“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②,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③,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传:凭证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横草:使草倒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武帝异其文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①弃繻而去      ②水浅而舟大也
C.①还当以合符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①且盐铁,郡有余藏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
①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③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④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⑤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⑥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第Ⅱ卷(共108分)
四、完成下列题目(共23分)
11.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4分 )
                                                                                
(2)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4分)
    答: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任选5题,每空1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3)失之东隅,               。(古语)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故曰: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周(《逍遥游》)
(7)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8)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五、现代文阅读鉴赏(共22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6
庞进©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 (1)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GQ            
(2)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3)“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I7
    (4)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F:
    (5)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v
    (6)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_OxL0c
14.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司马迁塑像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c`YR(x
答:                                                                                                                                                                                                                                                                                             15.文段(2)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6分)答: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周考(7)』  下一个『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