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苏教版必修一单元测试题(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天华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三专题测试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6分)(一)语文知识(12分)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迸发èng慰藉jí气氛fèn静谧侵肌mìB.召唤zhāo思忖cùn翘首qiào安土重迁chóngC.桑梓zǐ粗犷guǎng蛰居zhé恪尽职守kèD.给予jǐ甄别zhēn什刹海sh
试题预览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天华学校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三专题测试卷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6分)
(一)语文知识(12分)
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迸发bèng    慰藉jí        气氛fèn         静谧侵肌mì
B. 召唤zhāo    思忖cùn       翘首qiào        安土重迁chóng
C. 桑梓zǐ      粗犷guǎng     蛰居zhé         恪尽职守kè
D. 给予jǐ      甄别zhēn       什刹海shā      铩羽而归shā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 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
    C. 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答案:A
3.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下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的。
    B. 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 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答案:B 
4.下面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善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出自《荀子•劝学》的名言。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昌黎先生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和剧本《四世同堂》、《龙须沟》。
D.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用“涌向天边的太阳”、“紫葡萄”、“托住太阳的大海”、“蜘蛛网”、“曙光”等色彩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豪迈的情怀、永不泯灭的理想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答案:B
(二)语言运用(14分)
5.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5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为:                                                                     
                                                                                
                                                                                 
答案: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爱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6.根据提供的一句话,续写第二句话并仿写第三句话(5分)
⑴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心情愉快,坏天气不也就和好天气一样吗?
⑵不能预知明天,            。               ,                    ?
⑶             ,            。               ,                    ?

答案:(2)但可以利用今天。抓住了今天,明天不也就被抓住了吗?
⑶不能保证成功,但可以狠下功夫。功夫下到了,成功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7.填空概括下面一段话的内容。(不超过18个字)(4分)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这段话论述的是                                                           
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过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C.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D. 士大夫之族              族:一类
答案:B。
9.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 不拘于时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D
10.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曾子之妻之市       B.怅恨久之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答案:D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各3分)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此吧?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答案: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曰:“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 不能无怨望                望:盼望
D. 赐粟五万石,爵执珪        爵:赏赐爵位
答案:C(“望”与“怨”同义,应解释为“怨恨”)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曰诗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C. 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D(A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C均为介词,可译为“拿、用”。D前一句中的“乃”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后一句中的“乃”为代词,可译为“你”)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C(③表现伍子胥知恩必报⑥表现伍子胥仇深似海、恨之入骨)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 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
    C. 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 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答案:D(渔人应是一个见人危难,勇于相救,施恩不图报的君子。他说的那番话,说明他知道救的是伍子胥,只不过不要他的剑罢了。)
16.把上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各3分)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译文:
答案: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注意词语“谗”“疏”和固定结构“独奈何”的翻译)
(2)不诛且为楚忧。
    译文:
答案:(如果)不杀了(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注意词语“且”的翻译和省略句式)

(三)诗词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哪些特点?(4分)
答:
答案: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4分)
    答:                                                                  
答案: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四)默写
18.(10分,每空1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6)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            ,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前方》(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故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谩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思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出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的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9.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说说其作用。(3分)
答:                                                                                  
                                                                                      
                                                                                      
答案:引用了大量写家园之思的古代诗歌,论述了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之中(或: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故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学化色彩。
20.从选文看,人类精神状况中有哪几重悲剧?如何理解“家”的概念?(4分)
答: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迎幸中学初二语文双休日6』  下一个『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高三年级周考(7)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