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高三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吝啬萧瑟赦免敷衍塞责B.菲薄绯闻诽谤匪夷所思C.晤谈船坞兀自心无旁骛D.承袭晨曦宸翰唇亡齿寒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试题预览
  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吝啬   萧瑟   赦免   敷衍塞责
B.菲薄   绯闻   诽谤   匪夷所思
C.晤谈   船坞   兀自   心无旁骛
D.承袭   晨曦   宸翰   唇亡齿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浏览   前倨后躬  真知灼见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B.拄杖   夸夸其谈  既往不咎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C.震撼   要言不烦  省吃俭用     不经一世,不长一智
D.嘉宾   柳暗花明  恢复原气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然而却有不少人在利益的      下,大量猎杀野生动物,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2)“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       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的思维路径。
(3)如果说我们的法律制度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而是为一些人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法治不仅不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        会成为约束大多数人的工具。
A.驱动     约束  反而           B.驱动    制约    反而
C.驱逐     约束  而且           D.驱逐    制约    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即使是读闲书,看到精妙处,还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B.五十年代以后,沈从文先生潜心于文物研究,淡泊自守,灯红酒绿之地绝不涉足。
C.每当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生肖文化就会风行一时,这与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心理是分不开的。
D.人们只有吃饭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活动,这诚然是牢不可破的道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今年抗击雪灾冻灾的战斗中,一些向来为舆论所抨击的垄断行业及其从业者却表现出了高贵的责任感和令人感动的职业品质。
B.2007年以来,为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于报端,这些文章常使人读后慨叹不已。
C.在欧洲,玉米不仅为地主、放债者、土地领主和新的中产阶级带来了财富,也成为穷人的食品。
D.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实习,而是要告诉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者,帮助学生向职业角色转变的观念。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出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 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辍、体察生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则更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如气虚、烦躁等等,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性格和修养的关系,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决——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是心胸、秉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的最大的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2008/1,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是人格的标志。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就”,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花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有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溍生而俊异,比成童,授以《书》《诗》,不一月成诵。迨长,以文名于四方。
中延祐二年进士第,授台州宁海丞。民有后母与僧通而酖杀其父者,反诬民所为,狱将成,溍变衣冠阴察之,具知其奸伪,卒直其冤。恶少年名在盗籍者,而谋为劫夺,未行,邑大姓执之,图中赏格。初无获财左验,事久不决,溍为之疏剔,以其狱上,论之如本条,免死者十余人。
迁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运判,改诸暨县判官,巡海官舸。例以三载一新,费出于官,而责足于民。有余,则总其事者私焉。溍撙节泛蠹(节省不必订的开支),以余钱还民。奸民以伪钞钩结党与,胁攘人财,官若吏听其谋,挟(依仗,指依官吏的纵容)往新昌、天台、宁海、东阳诸县,株连所及数百家,民受祸至惨。郡府下溍鞫治,溍一问,皆引伏,官吏除名,同谋者各杖遣之。
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转国子博士。视弟子如朋交,未始以师道自尊、轻纳人拜,而来学者滋益恭。业成而仕,皆有闻于世。
溍天资介特,在州县唯以清白为治,俸弗给,每鬻产以佐其费。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足不登巨公势人之门,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溍之学,博极天下之书,而约之于至精。剖析经史疑难,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文辞布置谨严,援据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不动,而渊然之光,自不可犯。
                                                  (《元史》卷一百八十)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恶少年名在盗籍者         籍:名册。
B.初无获财左验         左验:凭证,作凭证。
C.每鬻产以佐其费     鬻:赊欠。
D.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 曲证:多方考证。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费出于官,而责足于民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业成而仕,皆有闻于世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在州县唯以清白为治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黄溍办事干练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
          溍变衣冠察之,具知其奸伪
          俸弗给,每鬻产以佐其费
          溍为之疏剔,以其狱上
          旁引曲证,多先儒所未发
          论之如本条,免死者十余人
          溍撙节泛蠹,以余钱还民
          官吏除名,同谋者各杖遣之
          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黄溍在宁海任职时,有个人的继母与人私通并杀害此人之父,事后反诬是此人所为。黄溍查清了真相,为此人雪洗了冤屈。
B.黄溍任诸暨县判官时,有一群奸民使用假钞侵夺别人财物,四处为害。黄溍查清了此案,惩治了罪犯和包庇的官史。
C.黄溍在国子监任博士时,平等对待学生,破除师道尊严,不轻易跪拜孔子,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学生也都学有所成。
D.黄溍的文章不动声色,像澄静的湖面,水波不兴,一碧万顷,但文章所放射出的深邃的光芒,却是凛然不可侵犯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迨长,以文名于四方。(2分)
                                                                              
   (2)狱将成,溍变衣冠阴察之,具知其奸伪……(4分)
                                                                              
   (3)溍之学,博极天下之书,而约之于至精。(4分)
                                                                           
14.读下边两首诗,做后边的题目。(6分)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瓦松:生长在屋面瓦缝中的一种矮小植物,外形像松。
    这两首咏菊诗在表现手法上除都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外,还有两点共同之处,请指出这两点共同处并作简要说明。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⑴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          ”。
⑵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⑶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                。(杜甫《兵车行》)
⑷苟以天下之大,                      ,                       。(苏洵《六国论》)
⑸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到苍凉壮阔的秋天景象的句子是“                    ,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流 浪 的 河 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注]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详,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个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中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凉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样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注]流中:地名
16.纵观全文,找出4处与“水才是一个整体”相呼应的句子。(4分)
                                                                                   
                                                                                   
17.“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如何理解划线部分的含义?(5分)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下一个『云南省大理市2007~2008七年级上学年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