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08年10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舟山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08年10月)(高三总复习 浙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舟山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08年10月)本试卷共150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樊笼梵文蕃茂繁文缛节凡夫俗子B.苛刻瞌睡青稞恪守不渝不落窠臼C.陆地目录贿赂绿林好汉戮力同心D.枭雄讥诮萧瑟甚嚣尘上骁勇善战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试题预览
  舟山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08年10月)
本试卷共150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樊笼    梵文    蕃茂    繁文缛节    凡夫俗子
B.苛刻    瞌睡    青稞    恪守不渝    不落窠臼
C.陆地    目录    贿赂    绿林好汉    戮力同心
D.枭雄    讥诮    萧瑟    甚嚣尘上    骁勇善战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与青铜骑士雕象隔河相望的圣彼得堡大学有着三百年悠久的历史,古色古香的巴洛克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
B.年青人在绿草如荫的草坪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有人甚至在花园当中支起了账篷,打算在此度过他们浪漫的盛夏之夜。
C.我知道,这个时候我想急切地溶入桃花,和她一起抒写生命的开放,让生命的美丽在这个时候达到辉煌的极至。
D.太平洋中斜阳映出的波光,慰冰湖四围的秋叶,凝聚于大自然绮丽景色中的万种柔情……它们第一次开启了我童年的梦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达•芬奇提出“做自然的儿子”,那是在中世纪的后期,艺术家受社会的束缚太厉害,一切都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B.呵护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生命,不但不想回报,还要捐献出自己的东西,甚至搭上生命,这种爱才会使本来无助的生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
C.按照康德的理论,道德品质和钱,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不过康德说的是在思想上、原则上,而在实际上却仍是息息相关的。(休戚相关)
D.谶谣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语言,其制作和使用既有民众,也有方士、士大夫甚至皇帝,其目的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难以一概而论。(扑朔迷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尚未全线贯通,奥运期间北京人喝的并非真正的“南水”,而是由河北的4座水库供应的3亿多立方米的“应急水”。
B.朝山进香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他们对超自然的神奇想象,有对他人生存境遇的同情与理解,也有对自身理想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C.近几年来,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井冈商人开始意识到红色品牌的价值,纷纷抢注“同志哥”“红伢子”“黄洋界”等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商标。
D.号称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被证实其宣传的德国欧典总部根本是子虚乌有,在“3•15”打假之际被冠上了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良友香茗,幽窗默对,难免使人心中生出感慨。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结束一个漫长的暑假,再次与同学们相逢,别提有多开心了。
C.每逢周末,公园里总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人们都要从中获得与大自然的片刻亲近。
D.当记者问及即将赴国外参加比赛是否有些担心时,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将信心十足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什么事情都无法使我退缩。”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它们都是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为“母题”,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母题没有鲜明的地域性。
B.我国古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可谓源远流长,从屈原到陶渊明,再到李白,以至于郭沫若,他们留下的丰厚文学遗产,都是滋养民族精神的肥沃土壤。
C.《论语》是记载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是研究早期儒家的最为可靠的史料,东汉时曾被列为七经之一,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有“小说之神”  
     的美誉,他的作品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二.科技文阅读,回答7-10题,每小题3分。
人类如何前往距地4.37光年的类地行星
在距离地球4.37光年外的“半人马座”,很可能存在着一颗适宜生命的类地行星——阿尔法星。人类如果想要前往这颗行星上生活,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顺利抵达呢?
或许反物质发动机可以被用来提供动力,其动力来自于反物质与物质相互湮灭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然而,这种反物质发动机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航行中产生足够多的反物质并将其储存下来。科幻小说作家、美国宇航局物理学家杰弗里•兰迪斯说:“目前,所有制造反物质的方法都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并且产生的反物质还为数不多。此外,如果要储存一克反物质的话,则需要一吨磁铁。储存大量反物质的想法听上去非常轻松,但是实施起来却不那么轻松了。这个设想目前还未被推翻,一点反物质就可以帮我们一个大忙。”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施蒂芬•霍金此前曾表示,人类未来必将会离开太阳系寻找别的可生存行星,反物质能源将是星际旅行中飞船的主要动力。霍金说:“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产生的能量,可使飞船达到亚光速。这样我们仅需六年就能够飞抵最近的恒星。”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是恒星际航行中极有前途的方式。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能量定律,利用物质——反物质湮没反应能把质量全部转变成动能,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物质的潜能。
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则提出另一个设想,就是使用电磁场,通过吸收纯氢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把核燃料做成很多细小的颗粒——“微型氢弹”,然后通过激光或者粒子束加热到极高温度并引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将形成反作用推力。逐个点燃“微型氢弹”可获得脉动式的持续推力。不幸的是,布沙德的这种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兰迪斯说:“星际媒介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么密集。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产生的都是后拖力而不是后推力。况且,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如何利用星际中的纯氢作为聚变燃料。这个主意虽然不错,却不现实。”
光航行可能是另一种方法——依靠光束提供的轻微推力进行轻便的反射航行。光航行并不只是利用来自太阳的大量光能,它还利用了激光束提供额外推进力,尤其是在飞船航行到距离太阳较远处时。借助激光进行星际航行的问题在于,需要在很长时间中使用大量的光,以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意味着需要在整个航行过程中一直使用大量高能激光。
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相比,激光推进最突出的优点是不需携带燃料。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只需对空气加热,穿越大气层后,只需少量工作物质即可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激光器以来,由于激光推进巨大的潜在优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发达国家联合攻关,在激光推进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目前美、俄等国已经提出并制造出了激光光船,并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据预测,如果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能够取得突破,到2015年前后,利用激光推进系统可将数百千克的小卫星送入轨道。
(选自《中国UFO资讯网》2008年3月18日,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描述的星际航行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装利用物质——反物质对冲以提供动力的反物质发动机的星际飞船,其速度可接近光速。
B.因为反物质潜能巨大,反物质推进被看作恒星际航行的极有效方式。
C.用电磁场吸收纯氢作为燃料的核动力火箭,其动力来源于众多微型“氢弹”的爆炸所形成的反作用推力。
D.光航行,即可利用太阳光能,也可利用星际飞船上安装的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提供的推进力进行反射航行。
8.下列对几种星际航行方式优劣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行同等距离的星际飞行时,安装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所需的反物质的量远低于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所需的能源量,但反物质的获取和储存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B.使用电磁场来为核动力火箭提供燃料的方式,其优势之一在于不需预先携带纯氢燃料,而是从星际空间中吸取,但它的喷气引擎可能无法工作。
C.之所以把激光推进作为发展恒星际运载工具优先考虑的目标,就是因为它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且极易成为现实。
D.物理学家罗伯特•布沙德的设想尽管不错,但是还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设计某种喷气引擎的想法所产生的都是后拖力。
9.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储存大量反物质的设想虽然目前还未被推翻,但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B.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利用反物质能源的设想,遭到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杰弗里•兰迪斯的质疑和否定。
C.星际空间中纯氢的密集度并不如布沙德想像的那样,而且对利用这些纯氢作为核聚变燃料的问题,人们也并不真正了解。 
D.光航行式星际飞船要在人的寿命期间迅速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需要长时间地大量地使用高能激光,而现有的激光器显然还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有科学技术的熟练程度看,光航行是人类星际航行方式的首选,也必将是人类抵达阿尔法星的第一种航行方式。
B.再过七年左右,新一代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就能够取得突破,那时人类就可以开始星际航行了。
C.由于物质/反物质对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的潜能,反物质能源将被作为恒星际飞船的主要动力,所以星际飞船安装反物质发动机将是人类未来的必然选择。
D.通过与文中所述的这几种恒星际航行方式的比较,可以感觉到传统火箭主要有速度和燃料两大不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每小题3分。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审查
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
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      一瞬:时间很短
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礼貌
1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13.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
1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15.翻译(8分)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②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2分)
                                      
③ 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3分)
                                      
四.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6-17题。共6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唐玄宗时,安禄山伺机谋反,玄宗派中使辅璆琳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
16.赏析“黄埃”一词。(2分)
                                                                    
17.第三、四两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现代散文阅读,共18分。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8.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
                                                                    
19.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6分)
                                                                    
                                                                    
                                                                    
20.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请问作者阐发的是什么人生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分)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浙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九月学情测试』  下一个『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盘点—散文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