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二中高三年级阶段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宿州二中高三年级阶段考试(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宿州二中高三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l题至12题),第Ⅱ卷(第13题至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户牖(yǒu)白垩(è)逡巡(qūn)巨缁(zī)B.惮赫(dá)鲵鲋(fù)醴泉(
试题预览
    宿州二中高三年级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l题至12题),第Ⅱ卷(第13题至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户牖 ( yǒu )    白垩 ( è )    逡巡 (qūn )   巨缁 ( zī)
  B. 惮赫 ( dá )     鲵鲋 ( fù )    醴泉 ( lǐ )   夭阏 ( yǖ )
  C. 掊击 ( pǒu )    龟裂 ( guī )   葛絺 ( chī)   不啻 ( chì)
  D. 蠹虫 (dù )     棺椁 ( guǒ )   帝喾 (gào )   鲲鹏 ( kū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松弛   度假村   甘拜下风   言必信行必果
  B.部署   化妆品   两全齐美   风马牛不相及
  C.通缉   绊脚石   声名鹊起   有志者事竞成
  D.宣泄   霓红灯   怨天尤人   前有车后有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促进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图景日见清晰,真是大快人心。
B.对北京而言,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会,它将宣告古老的北京以美轮美奂的公众形象登上当今世界舞台,消除人们对中国的陈旧认识。
  C.春节前,50年一遇的大雪肆虐大半个中国,雪灾与冰冻让行走在返乡途中的人们感同身受,一次次暴雪的阻挡,使他们深深体会了人间处处有真情。
  D.商周时期的一些青铜器上,常镌刻有“子子孙孙永宝有”的字样,它告诉人们。珍爱和保护文物,是祖先的遗愿和后代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运行速度最快,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B.首都新机场四年建成速度惊人,是继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之后中国第三个引起世界乃至西方特别是英国关注的工程。
  C.“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与份额正稳步扩大,李宁服装和奇瑞汽车等给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享受。
  D.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飞行状况表明,卫星设计稳定,性能合理,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辩论会结束后,冠军队队长找到老师,激动地说:“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谢!”
  B.这本《求医不如求自己》是您家母拜托我在北京买的,请您交给她老人家好吗?
  C.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
  D.这次作文大赛不是当堂写作,你务必参加,大胆写稿,不妥之处我自会斧正的。
6、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值得我们重视。含有音译成分的外来词有:(一)纯音译,如布丁;(二)半音半意译,如千瓦;(三)音译加类别,如卡片;(四)音意兼译,如俱乐部。
下列外来词依此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
A.嬉皮、啤酒、吉他、华尔街    B.吉他、华尔街、啤酒、嬉皮    
C.吉他,嬉皮、啤酒、华尔街    D.啤酒、吉他、华尔街、嬉皮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
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
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
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
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辩。“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就是说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综合不同意见,防止偏于一端、专横独断,否则,则“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则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和”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
   “和”不是“同”,“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向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和它相对的事物和现象,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张载看到了宇宙世界、人间社会都是有矛盾的,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他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消灭另一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应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文化合人生智慧充分体现这句“仇必和而解”之中,以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另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不是让矛盾冲突扩大。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种对待矛盾的朴素的辨证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人生的理想是大有裨益的。
                                                     (选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7、下列对“和而不同”中“和”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汲取别人有益的思想,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
  B.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C.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
  D.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在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
  B.史伯认为西周王朝统治者由于“去和而取同”,专横独断,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普遍和谐的基本特质。
  D.“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现象,最后一定能找到求得和解的办法。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贯彻“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问题。
  B.“和而不同”的主张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C.利用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维护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国家统—的重要原因。
  D.在人际关系领域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是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求同”与 “不同”并不矛盾。
三、(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制止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微贱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阅读下面《庄子》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①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似是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②,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③。浮游乎万物之祖④,物物而不物于物,胡可得累邪!” (节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      ①竖子:家僮。雁:古时称鹅叫雁。  ②一龙一蛇::一时是龙(有所为),一时是蛇(无所为)。  ③和:指与周围的事物不发生矛盾。量:标准。  ④万物之祖:即万物之初。     
13、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分) 
                                                                                  
1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想法?(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漏壶,古代的一种记时工具。
⑴、诗歌的前三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逼”字有何表达效果?(5分)
                                                          
                                                          
⑵、诗歌的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6、名句默写(8分)
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
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⑶ 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⑷ 夫大块载我以形,                  ,佚我以老,                 。
五、(14分)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多远
                                   ——于丹《庄子>心得》自序
    在《百家讲坛》录完《<论语>心得》的那一天,制片人万卫老师问我下一个选题讲什么,我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庄子》”。
     2006年有首歌唱得很红,歌名叫做《隐形的翅膀》。庄子这个名字藏在我心中很多很多年,蹁跹如蝶,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但是用了很长很长的时光也没有想得明白:我们的心究竟可以遨游到多远?
     庄子自称写了一卷“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并且放言:“以为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我在床头放了好几年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却一直不敢以为读懂一二。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我情愿用一生的体温去焐热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他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读大三那一年,中文系浩浩荡荡去游泰山,对中国文人而言,秦皇汉武曾经封天禅地的五岳之尊就是一个成人仪式的圣殿,可以凌绝顶、小天下,见沧海、现我心。我们一群半大孩子,从凌晨三点就意气蓬勃,赶着去看泰山日出.自中路而上,两边的石刻碑文像一卷徐徐展开的大书,古圣先贤端庄肃穆,一重又一重的激励怦仟荡开我们青涩年纪上正在长成的襟怀,因为相信“登山必自”,所以我们没有人用拐杖助力,一步步用青春躯体丈量过这条千古砺志之路,真真切切体会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况味。一路晨光熹微,从墨黑的天色里透出月白、水蓝,直到嫣红姹紫,烧出满天云蒸霞蔚……此一刻,我们刚好迎着山巅长风,感受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
     下得山来,第二天休整,我心中却隐隐悬着一个不甘的愿望,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后山。于是一个人偷跑出去,自清晨开始从后山小路独自攀援。80年代中期的这条路并没有修得太好,常常断路,需要四肢并用,一路上除了泰山挑夫,罕见游人.然而那是怎样一番山川奢华的气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夏时节的泰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我心中反响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第一次开悟: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自我超越,心灵遨游。如果以《三五历纪》中盘古的寓言忖度,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当为“神于天,圣于地”,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那么,儒家给我们一方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人在其中,是以心灵无疆。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那一年,我十九岁,庄子成为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流光一闪二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命的成长一如庄子的另一句话:“外化内不化。”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融合于规则,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得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
     所以,当《百家讲坛》选择了我的时候,我愿意把心中这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
     在电视的讲坛上,论的不是南华真经,读的不是哲学典籍,能用来“讲’的只是一己心得,但愿千心万心,有感有悟,性情所至,以庄子之名给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让生命境界摆脱“有用”事功,化为鲲鹏,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庄子》选在春节开播,在中国人最在乎的这个大年里,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总会停下脚步,有意无意地做一番盘点。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激活经典,用经典的力量还我们生命一副本来模样,可以天真,可以飞扬。
     此刻,我乘坐的航班从香港飞回北京,一座光影斑斓的城市在机翼下舒展开它的辉煌。再一次想起少年时储藏于心的那句话:“乘物以游心。”我如同反刍一般咀嚼了二十多年,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列御寇御风而行,犹有待也,我们的一己人生,要酝酿多少智慧和勇敢,才可以终至于“彼且恶乎待哉”的骄傲境界? 穿越千古尘埃,用庄子的名义问自己一个问题: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遨游到多远……
17、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8、本文第五、六段为什么要写自己从前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安师大附中2008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下一个『澄海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摸查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