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虎林高中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虎林高中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黑龙江虎林高中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
试题预览
  黑龙江虎林高中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 分)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背道而驰   金璧辉煌   计日程功   暮霭沉沉
B、脉搏微弱   层见叠出   暗渡陈仓   斐然成章
C、食不裹腹   连篇累牍   洗耳恭听   天翻地覆
D、和盘托出   张皇失措   山清水秀   既往不咎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B.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就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名。
C.当日,阿根廷女子曲棍球队以3:1战胜日本队,赛后,阿根廷队员弹冠相庆。
D.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始作俑者,他以淳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综合《广州日报》《兰州晨报》《大河报》等消息,持续一周的柴油供应紧张未得到有效缓解,各地政府和有关方面正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油品供应。
B.《电锯惊魂4》轻而易举地将3210万美元收入囊中,第三次蝉联了同档期北美票房冠军的宝座。
C.嫦娥一号卫星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后,将开启太阳风高能离子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环境探测。卫星变轨成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
D.美国科学家发现,冰冻了数百万年的南极大陆并非纯洁无瑕,里面包含有许多史前细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有融化之势,将迟早有一天会释放病原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碗窑的瀑布上下相叠,首尾相接。泉从岩生,瀑向林出,          从天而降。
(1)翩翩跹跹 (2)宛如一队白马银甲的骑兵 (3)摇旗呐喊,俯冲山谷 (4)又好似一群上穿素衣下系绿裙、仰慕人间烟火的仙女
A、(2)(3)(1)(4)  B、(4)(1)(2)(3)    C、(2)(3)(4)(1)
D、(2)(1)(3)(4)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8题。
环法自行车赛可谓世界上最艰苦的极限耐力运动之一,车手们要经历23天、行程3500多公里的考验。这一超凡体能壮举是如何实现的呢?
    有些人认为,这些极限耐力运动员都是依靠药物才可挑战体能极限。去年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兰迪斯正是由于药检呈阳性,使他丢掉了冠军头衔。
然而,对于某些运动员的超凡体能难道就没有一种更加合情合理的解释吗?一种可能是他们天生与众不同。训练也许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获得竞赛最终优势的关键也许隐藏在基因的背后。
这不是说他们的腿比常人更长,或者肌肉更坚实,而是说许多顶尖运动员都拥有能够产生不可置信的有效能量的细胞组织。
以7次夺得环法自行车大赛冠军的美国名将阿姆斯特朗为例,他天生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理机能。出生时,阿姆斯特朗的心脏和肺部就比常人大,这也是许多著名车手和马拉松运动员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这些人每一次呼吸所获取的氧气比其他人多。 
    为了成为极限耐力运动员,身体产生能量的效率要高,血液的含氧水平也是关键。细胞以两种方式产生能量。为了力量的迅速爆发,细胞可在无氧呼吸的情况下消耗掉碳水化合物。这是一个可以产生乳酸的不充分呼吸过程。这种呼吸方式是举重和短跑运动员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通常,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这样可以更加缓慢地利用氧气和葡萄糖产生能量。极限耐力运动员就是运用这种呼吸方式获取大部分能量。 
    肌体把氧气输送到肌肉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的最大速度称为“最大耗氧量”(VO2max),用VO2max可以衡量每分钟每公斤体重内的氧气含量。一个健康男子的VO2max平均为每分钟每公斤40毫升至50毫升,在经过长时间训练后可以达到60毫升至65毫升。 
    阿姆斯特朗的VO2max为每分钟每公斤83.8毫升。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人类行为实验室的爱德华•科伊尔指出,即便阿姆斯特朗保持静止状态,他的VO2max水平也不会低于60毫升。他认为,这与后天的体能训练无关,而是天生超出平均水平。 
    但是,还有一个因素导致阿姆斯特朗不同于其他环法冠军:阿姆斯特朗在运动之后肌肉中的乳酸含量远远低于其他车手。 
    乳酸一直被认为是有害的,因为它可导致肌肉痉挛和酸痛。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如果身体懂得如何运用它,那乳酸就是获取能量的另一途径。 
    去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布鲁克斯证实,肌肉细胞在把乳酸从细胞质运送到负责产生能量的线粒体的过程中可以对它加以二次利用。 
    布鲁克斯指出,耐力训练可以帮助提高线粒体产生能量所需的乳酸的含量,阿姆斯特朗的例子证明他体内的乳酸得到了有效利用。阿姆斯特朗的身体就是一个加工乳酸的场所,这既是一种天生能力,也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选自《参考消息》2007年9月8日)
5、以下对“超级基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级基因使许多顶尖运动员都拥有能够产生不可置信的有效能量的细胞组织。
B、超级基因使许多顶尖运动员的心脏和肺部比常人大,每一次呼吸所获取的氧气比其他人多。
C、超级基因使许多顶尖运动员的腿比常人更长,肌肉比其他人更坚实,跑动起来更有耐力。
D、超级基因使许多顶尖运动员天生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心理机能,使他的VO2max水平高于常人。
6、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肌肉细胞在运送乳酸的过程中可以两次利用乳酸,使乳酸产生能量。
B.乳酸在从细胞质被运送到线粒体的过程中,能被肌肉细胞二次利用。
C.肌肉细胞在运送乳酸的过程中,能够二次利用线粒体,使其产生能量。
D.在细胞质把乳酸运送到线粒体的过程中,肌肉细胞可以对乳酸二次利用。
7.以下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姆斯特朗保持静止状态,他的VO2max水平不会低于60毫升,这与常人经过长时间训练后的水平差不多。
B天生能力加上后天训练使阿姆斯特朗的身体成为一个加工乳酸的场所,即他体内的乳酸得到了有效利用。
C、细胞可以在无氧呼吸的情况下消耗掉碳水化合物,从而促使力量的迅速爆发,但这会在运动员的体内产生乳酸。
D、极限耐力运动员运用有氧呼吸获取大部分能量,这种呼吸方式不会产生乳酸,更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8、根据文意,以下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认为极限耐力运动员都是依靠药物才可挑战体能极限的说法,是不太合情合理的。
B、某些运动员具有超凡体能,是因为他们天生与众不同,他们获得冠军与后天的体能训练无关。
C、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是一种无害的物质,它是获取能量的另一途径。
D、耐力训练可以帮助提高线粒体产生乳酸的能力,并使肌肉细胞更好地利用乳酸。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輓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馀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也。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夷大国之民莫不宾服,效其贡职。及周之衰也,分而为两,天下莫朝,周不能制也。
非其德薄也,而形势弱也。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敬脱輓辂    放下
B、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   使归附
C、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通“猝”
D、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   察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过洛阳,高帝在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C、四塞以为固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1、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认为,无论是看朝廷的善政德行,还是看天下形势,当时的汉朝都不能与周朝相提并论,如定都洛阳,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B、刘敬从地理、物力、人力等方面分析了定都关中的有利之处,打消了刘邦的顾虑,促使刘邦采纳了他的主张。
C、刘敬认为,周朝走向强盛,靠的是善政德行,是善政德行,让“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
D、刘敬认为,周朝后来走向衰落,没办法控制天下局势,不是因为它失去了善政德行,而是因为形势转向了衰落。

第Ⅱ卷(117分)
四、
12、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四夷乡风,慕义怀德,附离而并事天子。
译文:                                                                                                                                          
(2)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菰米:一种生长在水泽中的草本植物,嫩茎叫茭的,果实叫菰米,均可吃。莓苔:泛指苔藓一类潮湿地带生长的植物,是大雁喜欢吃的。
(1)第二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结合此联上下两句中“孤影过”“数声来”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4、默写(6分,每题1分)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陈王昔时宴平乐,               。
(3)                      ,尘埃不见咸阳桥。
(4)                  ,樽酒家贫只旧醅。
(5) 吴楚东南坼,           。
(6)         ,            ,谁主沉浮?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美 生 灵
                              
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
也就在这一幅绚烂的图画旁边,在河湾之畔,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它们几乎没有一个顾得上抬起头来,看一眼这美丽的黄昏。也许它们要抓紧时间,在即将回家的最后一刻再次咀嚼。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牧羊人不见了,他不知在何处歇息。只有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的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它们幼小的时候,就长出了一撮胡须,甚至还长出两个可爱的肉坠;你抚摸这胡须这肉赘,似乎看到它在向你微笑,向你无声地询问你的来路,你的归路。可是它惟独不谈自己,不触及那无一例外的凄惨的命运。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灵应该有所震栗。
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只顾寻找食物,几乎对它们的呼叫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和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它们有时候也干架吵嘴,甚至拳脚相加,额头顶在一起比赛角力,甚至故意伏在另一个的背上,且它一边抱怨,一边驮着往前走……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荒原、草地、最开阔的原野,好像最适合放牧,它们就应该是羊的世界。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也曾编造和制定一些道德的规范和准则,却对自己的不道德视而不见。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它们大概也会有关于黄河岸边这美好一天的记忆吧。
每一天对它们大约都是珍贵的。灿烂的阳光,绚丽的黄昏,无边的阔水和碧绿的草地——大概它们心中都会留有这美好的印痕和足迹吧。
从它们灰蓝色的眼睛里,从那种默默的注视下,似乎可以感受那潜在的灵性、温柔的本色、善良的心灵。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15、(1)第三段结尾时为什么作者说“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生命的可爱”?(2分)
    答:                                                                        
   (2)“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中的“无可企及的美”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6、“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这句话分别指的是什么?
(6分)
    答:“像羊一样吃草”指的是                                                                        
       “放下草吃羊”指的是                                                                        
17、对三只小羊的描写,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6分)
    答:                                                                        
18、“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用这句话结尾有何作用?(6分)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九月月考试题(长春市四十五中学初一小班语文学科)』  下一个『密山一中2008高考百日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