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七)(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七)(独家资料注意保存概不外传)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契约凄迷锲而不舍提纲挈领B.笨拙茁壮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太尉熨斗蔚为大观多方慰勉D.惆怅绸缎未雨绸缪稠人广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试题预览
  ★绝密★   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七)
( 独家资料       注意保存      概不外传 )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契约    凄迷    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
B.笨拙    茁壮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C.太尉    熨斗    蔚为大观    多方慰勉
D.惆怅    绸缎    未雨绸缪    稠人广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B.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C. 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的顾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全面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规定,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一起,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B.《百家讲坛》栏目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共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电视观众着想的服务意识,经常重拳出击,推出精品,收视率屡创新高,影响力日益扩大。
C.新浪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D.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4.读下面的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小题。(3分)
                
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3分)
                                                                                 
                                                                                 
5.下面的例句,是以“眼睛”为陪衬物,描写了“秘密”与“心灵”的关系,请以下面的话题,加以仿写。(6分)        
【例句】如果说,眼睛是心灵洞开的一对窗扇,是心灵涌出的两汪清泉;那么,秘密,就是心灵珍藏的一座宝矿,是心灵敛聚的一抹灵光。是不是,心灵中有了一个秘密,他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话题】读书    实践与人生
答: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马中锡,字天禄,故城人。父伟,为唐府长史,以直谏忤王,械送京师,而尽缧其家人。中锡以幼免,乃奔诉巡按御史。御史言于王,释其家。复奉母走京师诉冤,父竟得白,终处州知府。
中锡举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万贵妃弟通骄横,再疏斥之,再被杖。公主侵畿内田,勘还之民。又尝劾汪直违恣罪。历陕西督学副使。
弘治五年,召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相讦,连数百人,遣官按,不服。中锡偕司礼太监赵忠等往,一讯得实。性除名,琮下狱抵罪。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寇尝犯边,督军败之。引疾归,中外交荐。
武宗即位,起抚辽东。还屯田于军,而劾镇守太监朱秀置官店、擅马市诸罪。正德元年入历兵部左右侍郎。刘瑾初得志,其党朱瀛冒边功至数百人。尚书阎仲宇许之,中锡持不可。瑾大恚,中旨改南京工部。明年冬,逮系诏狱,械送辽东,责偿所收腐粟。逾年事竣,斥为民。瑾诛,起抚大同。中锡居官廉,所至革弊任怨,以故有名。
六年三月,贼刘六(名宠,其弟刘七,名宸)等起,陷城杀将吏。中锡(与张伟)受命出师,败贼于彰德,既又败之河间,进左都御史。然贼方炽,诸将率畏懦,莫敢当其锋,或反与之结。参将桑玉尝遇贼文安村中。宠、宸窘蹙,跳民家楼上,欲自刭。而玉素受贼赂,故缓之。有顷,彦名持大刀至,杀伤数十人,大呼抵楼下。宠、宸知救至,出,射杀数人。玉大败。中锡虽有时望,不习兵,见贼强,诸将怯,度不能破贼,乃议招抚。谓盗本良民,由酷吏宁杲与中官贪黩所激,若推诚待之,可毋战降也。而朝廷以京军弱,议发边兵。中锡欲战,则兵未集,欲抚,则贼时向背,终不得要领。由是,中锡谤大起,谓其以家故纵贼。言官交劾之,下诏切责。中锡犹坚持其说以请。兵部尚书何鉴谓“贼诚解甲则贳死,即不然,毋为所诳”。既而宠等终不降,乃遣侍郎陆完督师,而召中锡、伟还。
初,中锡受命讨贼,大学士杨廷和谓杨一清曰:“彼文士耳,不足任也。”竟无功,与伟同下狱论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尽缧其家人              缧:捆绑犯人的大绳子,这里用作动词。
B.蒋琮与……石文通相讦      讦:揭短,说坏话。
C.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    擢:降职。
D.竟无功,与伟同下狱论死    竟:最终,终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中锡以幼免,乃奔诉巡按御史 /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而劾镇守太监朱秀置官店、擅马市诸罪 /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中锡犹坚持其说以请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逾年事竣,斥为民 / 吾属今为之虏矣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马中锡从小就遭遇家庭不幸。它的父亲马伟,是唐府长史,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唐王,家人都受到了牵连。马中锡年幼,才得以幸免。
B.马中锡读书时很聪明,他在成化十年参加乡试考第一,第二年成进士,被授予刑科给事中的职务,很顺利地进入官场。
C.马中锡判案注重调查,公正准确。弘治五年,马中锡被召为大理右少卿。他同司礼太监赵忠一同去很好地处理了类性、蒋琮一案。
D.刘瑾怨恨马中锡,因为马中锡揭露了虚报边功的事,刘瑾就有意诬陷他,请旨把他降职,又指责并要他赔偿所收的腐烂粟米。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万贵妃弟通骄横,再疏斥之,再被杖。
                                                                      
(2)然贼方炽,诸将率畏懦,莫敢当其锋,或反与之结。
                                                                      
(3)中锡虽有时望,不习兵,见贼强,诸将怯,度不能破贼,乃议招抚。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1)“秋事促西风”中的“秋事”本意是秋收的事情,从全词看,实际上是指什么?“岁将晚”包含的两层意思是什么?
                                                                         
(2)“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中“醉”字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在词中主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处境?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5)若夫                    ,                    ,以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6)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

四、文学类作品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时  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④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既然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概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即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能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⑦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⑨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选自《经典美文》2006年第四期)
12.在作者看来,在“怎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问题上,“聪明人”和“愚蠢人”有什么不同?(4分)
                                                                                             
                                                                                            
13.谈谈你对文章第6段内容和作用的理解。(6分)
                                                                                         
                                                                                                
1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请结合本文谈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4分)
                                                                                               
                                                                                                  
15.对本文标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6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鲁教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下一个『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八)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