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四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涟源四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高三上册 鄂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涟源四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李智张第Ⅰ卷(共36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瘟疫/战役亩产/谋求奈何/按捺苍穹/茕茕孑立B.河畔/叛逆分娩/缅怀苗圃/谱写倭寇/蜗居一隅C.杳然/舀水膺选/赝品笑靥/拜谒猖狂/为虎作
试题预览
  涟源四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李智张  
第Ⅰ卷(共36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瘟疫/战役  亩产/谋求   奈何/按捺  苍穹/茕茕孑立
B. 河畔/叛逆  分娩/缅怀   苗圃/谱写  倭寇/蜗居一隅
C. 杳然/舀水  膺选/赝品   笑靥/拜谒  猖狂/为虎作伥
D. 煽动/蹒跚  箴言/斟酌   翅膀/赏赐  性质/悻悻而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嗟悼     打盹     如哽在喉    蟠桃之会
B.   迁徙     矫情     泛滥成灾    垂手可得 
C.   雷霆     岑寂     放浪形骸    契而不舍
D.   峭拔     谥号     汗流浃背    恻隐之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是 (     )
A、他是今年才开始学习电脑的,因此操作起来不太熟练,我们如果就这样责备他,未免太不讲道理啦。
B、郭昶主演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曾创下我国电视剧的佳绩,被誉为最具品味的广式系列幽默喜剧。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亡羊补牢,恐怕为时太晚。
D、郭小梅和何丽丽从小学到高中同在一个学校里读书,都刻苦用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分半斤八两。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欧空局根据地球环境监测卫星的卫星图片观察结果显示,北极地区的冰层已经面积融化。
B、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
C、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午后,太阳露出了几丝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的叫声。
D、滨海新区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与上级的领导方法有关,同时更与人民群众的工作态度有关。
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1)              ,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2)列车刚一驶过波恩,莱茵河就沿着铁轨在我们脚下铺开了。              ,快到科布伦萨时,河南岸开始出现大片整齐的葡萄园。
①古都西安,许多古代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
②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代建筑
③粼粼水波里倒映着对岸连绵的山峦,河滩上时时掠过几丛笔挺的杨树
④对岸连绵的山峦倒映在粼粼水波里,几丛笔挺的杨树时时从河滩上掠过
A 、  ① ③   B 、 ① ④       C、  ② ③     D、 ② ④
二、现代文(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6—9小题。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一种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也是一种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更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还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面关于中国玉器“文化内涵”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要素,其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7.对中国玉文化是“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理由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1.2万年前就有玉器问世,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
B.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C. 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玉器还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D.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而且玉器又具有质地和工艺融合的多种美好要素,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8.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统治者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密切相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很多,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
D.玉器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暇,音感清脆悦耳,能够让佩戴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9.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玉器的文化内涵就是玉器的“人工之美”即社会美。
B.中华民族一直都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一致认同“玉”的文化内涵。
C.玉器的神秘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崇敬的情感。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砍斫器侧重突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玉器表现出的多种美学要素则侧重于玉器的艺术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殷 不 害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性至孝,居父忧以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梁武帝尝谓庾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任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温,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辄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与王裒、庾信俱入长安,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父忧过礼      忧:(父亲的)丧事
B.仕梁廷尉平      仕:做官
C.因将家属西上     将:将要
D.号泣不辍声      辍:停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B.远近寻求,无所不至
见者莫不哀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C.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
D.不害先于别处督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2、下列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殷不害之所以深得梁武帝的赏识,是因为他长于政事。 
B.殷不害是简文帝的心腹,当简文帝被侯景囚禁的时候,他得以和简文帝朝夕相处,侍奉简帝更加恭敬。 
C.简文帝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吞下了一块土,心里很不高兴,殷不害借用晋文公的经历解梦,从而祛除了简文公的心病。 
D.殷不害有孝行,“居父忧过礼”;老母死于战乱,他历尽艰辛寻得母尸,之后长达七天粒米未沾,悲伤过度,日渐消瘦。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 及简文为景所幽
译文:                                                                       
(2) 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
译文:                                                                       
(3)  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译文:                                                                       
14.请概括殷不害的形象特征。
答:                                                                       
第Ⅱ卷(共114分)
四、古诗词赏析与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
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布帛。                ,                 。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①是臣             ,报养刘之日短也。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②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7分)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  婷
十七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他老爸十七岁,引为己任的是作家使命感,社长交椅一坐好几年,几至坐穿。文学自是圣殿一般,班刊非“采贝”即“鼓浪”,满纸豪言壮语。脸上火力更足,未有“珊拉娜”洗痘水、敷痘霜之类济世良方,常常这瘤那瘤叠罗汉,冒冒尖尖岌岌可危。至今太阳穴两旁赫然留有遗迹,雨天可存好几盅水哩。 
我十七岁去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不舍油脂浪费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留海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百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胆。 
十七岁,儿子不叠被不整理书桌更不洗衣服洗臭袜子,喊泡茶来饭盛好,鞋要自选衣要名牌,每月上一次发廊,整天问有什么好吃的?唯一自己动手的只有开冰箱和打电脑游戏。不过,长途旅行他是家中全劳力,因为老爹老妈的颈椎腰椎肩周关节遭岁月风化,儿子便手提肩扛,嘴里咬着自己的机票和身份证。同学中有“月薪”、周薪的,儿子领日薪,从未超支略有节余。压岁钱或奖金(提琴或作文比赛所得)或生日红包统统自觉上缴,尚无经济头脑不懂回扣。 
老爸十七的上半岁紧锣密鼓打拼准备上中文系。屁股和膝头的补丁厚如烙饼,而且颜色迥异。海外频频寄来的进口布料纯毛衣服,窝赃般压在箱底发霉生蛀。身任学生会副主席、团书记、对敌斗争积极分子兼足球队长。该足球队转战全省没有失过一个球,遂去大连参加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度过十七岁生日。下半岁碰上文化大革命,忙着写大字报贴标语早请示晚汇报,被抄家和串联。绘画学三个月,小提琴练半年;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直到二年后去插队。 
我十七岁只有42公斤,要挑50公斤的谷担,摸田、育秧、割稻,学一样哭一场。自留地里栽菜秧子,不长叶子只生虫,幸亏种番薯倒是光长叶子,便不绝采来炒着吃。跟着新华字典,每天学五个生字,翻英汉读物,背唐宋诗词,做大学梦。腋下夹一本禁书,到各知青点去投桃报李,换来各种意外的惊喜。衣裳头发每日一洗,抽屉衣箱纹丝不乱,学会用二两肉、一板豆腐、几棵芥菜做一桌佳肴,和伙伴过中秋。然后佯醉,为了不必下到结霜的小河边刷碗。 
十七岁的儿子崇拜贝克汉姆、谢霆锋和麦当劳。小时候口必称郑渊洁,从未仰视过老爸老妈。称班主任“凡姐”,直呼物理老师“阿弟”,说班上男生都叫女朋友“老婆”。趁机追问儿子有没有拍拖?答:还没有那么畅销。落“网”聊天,打又臭又长的电话,时而卷着舌头弹两句英语。从幼儿园开始,音乐小学音乐中学,小提琴专业浸泡十年,一打开私房音响,还是张信哲和王菲。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盖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十七岁时老爸开始写小说,至今没得发表;再写诗,发表以后除了他的老娘将《诗刊》放在菜篮里向左邻右舍显宝外,似无追星女青年;改写寓言、随笔、科幻小说,书出得薄薄的,反响也是小小的。喜欢马雅可夫斯基、雷锋、贝多芬、郭小川,其中没有我。有心栽花无心插柳,而今所出版的书大多是数十万字一本本诗歌理论,这是后语。 
十七岁我梦想的是一斤膨体纱毛线,可以打件时髦的套衫;一柜满满大部头小说,最后是卷了边,发了黄,略有破损,这样的书才好看;梦想不用向队长赔笑脸,不必上大队部去送礼,也无需走县城“四面向办公室”找关系,忽然一纸通知书,便腾云驾“舞”进了大学。猛听一声吆喝“翻谷罗!”震醒过来,还在晒谷场边打盹。 
从未梦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咳,十七岁!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1)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答:                                                                       
(2)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盖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答:                                                                       
18.试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
答 :                                                                       
19.请指出本文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20.试分析作者对儿子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主要表现手法
(2)间析本文语言上的主要特点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许多方面也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请以“留一条缝隙”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
1、B   2、D  3、A   4、B  5、C  6、C  7、D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鄂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8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鄂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