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二.(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二)甲必做题(14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门槛/栏槛衡量/车载斗量宿敌/住了一宿B.薄弱/单薄供应/献愁供恨新鲜/屡见不鲜C.露天/露脸中间/挑拨离间强迫/差强人意D.中流/中肯当时/独当一面
试题预览
  ★绝密★    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二)
甲   必做题(14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门槛/栏槛     衡量/车载斗量      宿敌/住了一宿
B.薄弱/单薄     供应/献愁供恨      新鲜/屡见不鲜
C.露天/露脸     中间/挑拨离间      强迫/差强人意
D.中流/中肯     当时/独当一面      便利/便宜行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大门,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艰苦奋斗,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
C.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街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
D.凯撒、西赛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的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仅热爱科学的人们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而且能培养科学的精神。
B.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
C.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创造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D.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二)表述题(9分)
4.请根据前面的比喻句,为“诗”各续写一句话,要求:(1)使用贴切、形象的比喻;(2)要以一位诗人为主语。(4分)
假如文学是茶树,                                                         。
      假如文学是海,                                                           。

5.阅读《潇湘晨报》上的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本报讯 今日起,本报征集城市中学生与贫困大学生面对面,亲身体验他们的学习环境,感受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有兴趣,如果你是在校城市中学生,可拨打我们的热线0731 -5571188报名。入选的学生,将可随本报“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报道小组的记者一道,前往贫困大学生的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时间为1-2天(食宿自理,13岁以下学生须有成人陪同)。或许,此行将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当面向他们表达爱心,或者是写下此行的感受,我们将择优发表。
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条标题。 (2分)
标题是:                                         
 6.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见解独到,不超过30字。(3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公卿皆失色。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  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真卿不从。乃诈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数辈继请,德宗不报。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希烈遣李元平说之,真卿叱日:“尔受国委任,不能致命,顾吾无兵戮汝,尚说我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 希烈大会其党,召真卿,使倡优斥侮朝廷,真卿怒曰:“公,人臣,奈何如是!”拂衣去。时朱滔、王武俊等使者皆在坐,谓希烈日:“闻太师名德久矣,公丛建大号乳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真卿叱日:“吾年诸贼失色。
    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真卿见希烈日:“死生分矣,何多为?”会其党周曾、康秀林等谋袭希烈,奉真卿为帅,事泄,曾死,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日:“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日:“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日:“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弟希倩坐朱此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日:“有诏。”真卿再拜.奴日:“宜赐卿死。”日:“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使日长安来?”奴日:“从大粱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注:①建大号:即称帝。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若往谕之           谕:晓谕      B.但戒严奉家庙   戒:告诫  
C.死生分矣,何多为?  分:区别      D.希烈僭称帝     僭:越位、超过本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希烈因发怒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此吾殡所也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D.岂受若等胁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颜真卿明知去李希烈处传达圣旨,生还希望渺茫,但他认为君命不能违,所以没有以年老为借口,而是义无反顾,勇于赴死。
    B.颜真卿入叛贼营后,李希烈大聚同党,并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李希烈:“你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拂袖而去。
    C.在敌营中,颜真卿同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杀李希烈,未及施行,事情泄露,导致周曾被杀。
    D.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妣同谋,被朝廷处死,李希烈恼怒,就派太监宣旨赐颜真卿死,颜真卿大骂说:“分明是叛贼,怎能称圣旨。”最后颜真卿被勒死。
10.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书雪己。(3分)
                                                                              
 (2)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求宰相孰先太师者?(2分)
                                                                            
     (3)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8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
 答:                                                                            

                                                                                 
1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答:                                                                            

                                                                             
13.名句默写(8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4)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三、文学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烟雨古隆中(有删节)
古隆中很小,小到如同故乡相望相守的一片山丘;古隆中很大,大到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牵引着无数仰慕的目光。
在一派烟雨迷蒙中,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吟诵着罗贯中先生“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诗句,我虽然无法将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这类赞叹留给这片山丘,但我真真切切地知道,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先生曾在此生活了十载春秋。这也许正好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言。
  古隆中的三顾堂、草庐亭、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石牌坊均系后人所建,真正算得上遗迹的,就数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与观星台等几处了。
  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三顾茅庐的佳话,《隆中对》的大气磅礴,对时局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不需实物的承载,也将流传千古。
  十年风华,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诸葛亮来说,在此躬耕,在此交友,在此吟诵《梁父》,在此观星赏月,在此韬光养晦,在此积累无边的智慧,不能不说是千古绝唱。
  ……
  与我同行的卧龙镇曾繁海先生,介绍了他所搜集到的和从史书上获得的许多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据他介绍,诸葛亮27岁出山的前10年,一直隐居隆中,这10年间,凭藉襄阳这块要冲之地,他躬耕苦读,寻师觅友,鉴古观今,洞察时政,集百家之优长,酿自家之灼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才。
  他还说,诸葛亮之妻黄月英并非有些史书上所说的相貌奇丑,而是其父为避官宦子弟重貌轻才上门纠缠而取名“丑女”。黄氏天性聪敏,她自制的木马、木兔、木人,引来四邻啧啧称奇。诸葛亮日后征战沙场所使用的木牛流马,八卦阵,都是从夫人年幼时摆弄的物件中受到启发的。
  在隆中时,诸葛亮还依据黄氏的发明,制作了独轮车,以解百姓肩挑背扛之苦,并将制作技艺传授给附近村民,大智慧家并未放弃对民生的关注,并且将智慧毫不吝啬地传授给黎民百姓。
  ……
  伫立于烟雨迷蒙的古隆中,周围的氤氲似乎弥漫着令常人难以识透的智慧之光。流连于古隆中,似乎让人领略到了渴求智慧、积累智慧、施展智慧的真谛。
  车出隆中两三里,便到了卧龙镇,卧龙镇因诸葛先生号称卧龙而得名。漫步卧龙镇街头,思绪无拘无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智慧与风流。如今的卧龙,两条省道与荆襄高速穿镇而过,毗邻的汉江,舟楫通畅,一派东连西接四通八达的大家气象。在卧龙镇采访,我深切感受到在隆中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的后代们,追求智慧,渴望改变现状的热切与努力。就说普通的山药,农民们采用自己发明的悬耕栽培法,一根就能长到10多斤,比传统的栽培每根增加重量3倍,并且鲜美可口,卧龙人将此注册为“茅庐”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凭着古隆中人特有的智慧,他们争取到了省种子集团公司万亩油菜与玉米水稻育种基地的种植权,收入比传统的种植翻了3番。如今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卧龙镇考察,准备筹建国家级的育种基地。
  卧龙这片神奇而又平常的土地,孕育着智慧,孕育着无限生机。正在招商开发的木牛山风景区,卧龙溶洞群,回龙湖风景区,鹤子川观光农业开发带,无不渗透着现代人的精明与才智。
离开卧龙时,仍是“腾雨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一派迷蒙。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智慧;烟雨中,蕴含着几多感悟。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     《人民日报》 (2006-06-03 第8版)       
14.文章第二段说“我穿行于留下先贤遗迹的这片再平常不过的山丘间”,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留下了哪些“先贤遗迹”?为什么说这里“再平常不过”?(4分)
答:                                                                        
                                                                                
15.文章说:“寻访历史,不必苛求太多,有那么几处真迹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思念与联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6.文章结尾说:“我猜想,在这片看似寻常的土地上,一定会诞生更多新时代的大智慧,更多属于21世纪的新的风流。”既然是“猜想”,为何又说“一定”?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17.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炎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与评价。(6分)
答: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一』  下一个『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冲刺09周考语文试卷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