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语文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二期末语文考试试卷(高二必修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4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8分)㈠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①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②,。回看射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4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8分)
㈠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①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②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
①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②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
(柳永《蝶恋花》)
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孟郊《游子吟》) 
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刘禹锡 《乌衣巷》)                        

㈡古诗阅读(8分)
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㈢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3-7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独,皆得其欢心。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为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不能免,时人以为地势然也。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细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齐亡入周,寻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北齐书•袁聿修列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许其风鉴              许:答应
B.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    摄:掌管
C.别后,遣送白细为信    信:礼物
D.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贻:遗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①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 ①爰逮鳏寡孤独,皆得其欢心  ② 则或咎其欲出者
D.①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②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下列六句话,都是袁聿修的言行,共编为四组,其中说明他“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
①以名家子历任清华。②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③未受升酒之馈。
④仍命考校官人得失。⑤聿修退紬不受。⑥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袁聿修性格深沉有见识,清净寡欲,与物无急,深受崔休赏识。
B.袁聿修解代还京时,百姓争相送行,天很热,百姓怕袁聿修劳累,时不时地让他停马喝酒休息一下。
C.尚书邢邵与袁聿修有老交情,经常在尚书省开玩笑时,都称袁聿修为清郎。
D.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自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独之人,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3分)
译文:                                                                   
(2)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3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8.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断句。(2分)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8分)
㈠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
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
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
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
,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
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
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有改动)

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局严谨而又自然。
B. 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E. 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10.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分)

11.阅读①~④段回答:(6分)
① 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② 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12.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6分)

㈡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13-16题(18分)
                                    酒婆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个争”的深刻主题。
  14.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15.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3分)
                                                                         
16.(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4分)
                                                                      
   (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2分)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6分)
三、语言表达 (共16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
B.大凡贪官都喜欢唱高调——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缘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
C.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D.  学习时必须做到劳逸结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我们才能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
18.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体风格不一致、重复罗嗦、句序错位、用词不当等错误,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8分)
①2004年5月6日,《人民日报》首先披露了亚洲某国打算把端午节列入该国遗产名录向联合国申报的消息。②这一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③国内各家媒体继而纷纷跟进报道,④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也对此大为震惊。⑤我们试想,端午节若被他国申请为文化遗产,⑥那将是国人的渎职和耻辱。
(1)语体风格不一致的是          ,(序号)拟改              为              
(2)句序错位的改正方法是把         (序号) 和         (序号)调换。
(3)应删去的一个词是               
(4)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应改为            


19. 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不超过50字)(5分) 

         
 前提                    基础

   
 
          
                            

接受              发表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伯阳双语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下一个『八年级上册课文同步练习全集(一课有三练约87060字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