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高三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08年9月第Ⅰ卷(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执拗(niù) 出丧(sāng) 味同嚼蜡(jiáo) 一曝十寒(pù)B.惩罚(chéng) 殷红(yīn) 自怨自艾(yì) 崭露头角(lù)C.逮捕(dài) 勉强(qiǎng) 一哄而散(
试题预览
  2008年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2008年9月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出丧(sāng) 味同嚼蜡(jiáo) 一曝十寒(pù)
B.惩罚(chéng) 殷红(yīn) 自怨自艾(yì) 崭露头角(lù)
C.逮捕(dài) 勉强(qiǎng) 一哄而散(hòng) 削足适履(xuē)
D.创伤(chuāng) 倾轧(yà) 冠冕堂皇(guān) 纷至沓来(tà)
2. 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徏   修葺   脍灸人口   风卷残云
B.寒暄   沦陷   铤而走险   插科打诨
C.整饬   犒赏   计日成功   肆无忌惮
D.赝品   挑衅   捉襟见肘   枉废心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买椟还珠。
B.有些学生的作文字迹潦草,病句迭出,让人不忍卒读。
C.小错真的无大碍吗?岂不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便会酿成大错,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甚至毁掉一个集体。
D.一到下午吃过晚饭,他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达7亿亩,却未能在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供应上发挥主导作用,甚至也无法遏制全国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在整体上愈演愈烈,生态持续恶化。
B.我们每天急匆匆地跟在一件事的后面,追逐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奔赴一个别人成功过的目标,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在别人嚼剩的残渣中寻觅零星的营养。
 C.儒商,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的伦理新风,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
D.绕城公路在重庆线网中起放射作用,进出重庆的交通更加畅通,将极大地加强东部与西部的交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5. 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6. 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7.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 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8. 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恐以威武见忌  见:被
B.求福反以速祸  速:加速
C.为将躬勤细事  躬:亲自
D.有千金责券  责:通“债”,债务
9.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
①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②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③自是有疾不疗 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⑤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⑥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10.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
B.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
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免职。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借机报复,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
D.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但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对身边的仆从要求也不苛刻,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
























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斜线“/”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许浑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出下列空缺部分。(7分)
①                            ,岁岁重阳。
②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⑤ 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是                  。
⑥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
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                 。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8题。
树影下的家族(有删改)
朱以撒
①生前寂寞身后名,可以作为众多贤人的注解。孔子也不例外,他的行踪,实在是很可以给后人一些警策的。尽管他的身影已意象化,如一道遥远的风景。
②他活着的时候,美风良俗“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生灵涂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孔子不是躲在他的三间故宅里,作高头讲章,而是坚决地干预现实生活。如任鲁国大司寇时,见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迷恋于齐国送来的八十名美女歌妓,便心急如焚。当劝谏无效时,他的文人脾性就上来了,辞去大司寇的职务,开始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③他的漂泊,是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奋力抗争,阳光普照也罢,风寒霜雪也罢。只是在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他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周游卫、陈、蔡、楚后,他的主张“终无任用”,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他的心一定在疲惫中触及到寂寞的苍凉了。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氤氲迷雾中不见曙色。他的出行,在后人看来是一种象征,在当时却是怎样一种痛苦——他那摇摇晃晃却执着朝前的身影,成了思想史长廊里不朽的雕像。
④孔子是很讲“正名”的,讲究雍容之礼乐。但他却面对着扇自己耳光的窘境;周游列国时,那段“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置身星空下,那种孤独而凄冷的仰望;逃离险境时,生命河床中无数的坎坷不平……此情此境,该如何为这种非雍容的狼狈“正名”?换了人,恐怕只有仰天长叹。孔子却是自由的,他从精神层面,消解了诸多污泥,包括浸入身边的冷落和嘲笑。用精神武器,孔子给我们展现了世间最绚烂的美丽、雍容和华贵,高洁和清贫就这么融洽地得以正名!
⑤怀想着几千年的事迹,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幽深的孔府里穿行。我在孔府的树影下变得那般弱小。古老的树影使我的呼吸变得滞重,树影上布满了时光的符号和思念的语言。尽管我和孔府相处是如此的短暂,寒冷却一直扑击着我。
⑥孔子生前的执着和忧郁,他的后人没有体验,不能细品,却享用了名噪古今的荣华。一顶顶光焰四射的桂冠飞临,使孔府光芒万丈。声名的显赫对于前人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精神上的追补,而对于后人来说,荣耀的同时也万般沉重。他们不能过普通人那般轻轻松松的寻常日子了,动不动就被称为多少代“衍圣公”,一举手一投足必然要有衍圣公那架式。除了给予孔子后人优渥的生活条件外,又增加了多少文化品位、美学价值于其中呢?就是那些封给孔子一顶顶桂冠的帝王们,好像尊孔得很,卫道得很,对儒家学说膜拜之至,可结果呢,看看宫廷内演出的一幕幕丑剧,尊孔只不过是骗人的幌子罢了。
⑦孔家的人早已不在高墙内树影下生活了,进入树影下的反倒是那些怀着各种各样心理的旅行者、朝拜者,和孔氏毫无瓜葛。我好几次抬起头,试图透过树影窥见头顶的青天,可是孔府接收阳光是那么的有限。这在我后来匆匆穿过孔庙的神秘和森严、孔林的枯寂和荒芜,目击那十万余树影下密集的坟茔时,我终于明白过来,是什么汇聚在树影之下。我还看见了那些风雨中面容残沥的翁仲,或蹲或倒的石兽,岿然不动,它们是在回望过去的鼎盛吧?
14.第①段写到“他的行踪,实在是很可以给后人一些警策的”,联系全文来看,孔子的行踪,可以给人后哪些警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写到“寒冷却一直扑击着我”,除了孔府幽深的环境让人感到寒冷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使作者产生这种感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题目“树影下的家族”中的“树影”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写了孔林的“翁仲”和“石兽”,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⑦段写到“进入树影下的反倒是那些怀着各种各样心理的旅行者、朝拜者”。(1)你认为这些“各种各样的心理”会是一些什么心理?(2)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心理进入高墙内的树影 ?请说出该这样做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的表达与运用(15分)
19.给右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指出其寓意。(4分)
标题:                                
寓意:                                         
                                                   
                                                   
20.右面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写出相关结论。(3分)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地膜、农药污染。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二是粮食、蔬果污染。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四是焚烧秸杆污染。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关键词:□□  □□  □□  □□
22.语文让生活诗意而精彩。不信?你看,连枯燥的数字一旦语文化,也这般乐趣无穷。请从1、2、3、4、5、6、7、9八个数字中任选两个,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仿写两个句子。(4分)
例:0对8说:“你以为把腰扎紧人家就不嫌你胖啦?”
①                                                                           
②                                                                           

七、作文(60分)
23.请以“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B“殷”为“yān”)
2. B(A“脍灸人口”为“脍炙人口”;C“计日成功”为“计日程功”;D“枉废心机”为“枉费心机”)
3. D
4. B(A成分残缺,C主谓不搭配,D暗换主语)
5. D(D项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
6. D(该题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自然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醉翁亭记》阅读专题』  下一个『安徽师大附中200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