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四川自贡市2007--2008学年)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四川自贡市2007--2008学年)(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08年7月2日上午9:00—11:00共120分钟〗自贡市2007~2008学年度下期末义教七年级统一检测语文四川何泽彬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得分 一、(20分)得分 评卷人 1.用行楷字书写下面的诗句。(4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08年7月2日上午9:00—11:00 共120分钟〗
自贡市2007~2008学年度下期末义教七年级统一检测
语  文 
四川    何泽彬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一、(20分)
得分 评卷人
 
1.用行楷字书写下面的诗句。(4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选出给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2分)
A.奇崛(jué)  比拟(nǐ)
B.剽悍(hàn)  狼嗥(háo)
C.凝眸(mú)   叫嚣(xāo)
D.蜿蜒(yán)  滂沱(tuó)
                                                       答:(    )
3.选出对下面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2分)
A、络绎不绝:前后相连,连续不断。
B、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非常羞愧。
C、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D、言归于好 :彼此重新和好。
                                                       答:(    )
4.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2分)
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①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②,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③一幅美丽的图画。
A、①柔和②姿态③构成       B、①温柔②姿态③形成
C、①柔和②状态③构建       D、①柔软②姿势③构成
                                                       答:(    )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    ,少   ;人生如一幅画,        ,      。
6.默写填空。(4分)
   ①               ,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山岁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的《春望》)
7.文学常识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A、《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是             。
B、《石榴》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         文学家韩愈。
D、《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辛弃疾的           。
①王尔德  ②莫德•林塞③郭沫若          ④郑振铎
⑤宋代    ⑥唐代      ⑦《稼轩长短句》  ⑧《杜工部集》
二、(40分)
得分 评卷人
 
    ㈠阅读《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中的两部分文字,完成8~14题。(15分)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1日JJ,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8.下面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是哪一项?在选项后划√。(2分)
我是家里的“读书人”
A.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
B.标明有特殊含义的句子(     )
9.文中的“这些故事”指的是                                             (2分)
10.“在容易接受的年龄”毛泽东从他爱看的书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答:                                                                             
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挤。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 
这件事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象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①晓谕:
②耸听:
12.这部分文字的两个自然段,分别用了哪种表达方式?(2分)
    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                 
    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式                 
13.毛泽东对“造反”一事的态度怎样看?大多数同学是怎样看的?(2分)
    答:                                                                  
14.毛泽东对“造反”一事的态度上看,可见他少年时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㈡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8题。(15分)
默爱如山
韩 羽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5.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6分)
     ①“我”对“父亲”的感情
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②“父亲”对“我”的感情
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17.“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选出概括准确的一项。(2分)
    A、严厉而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
B、勤劳而朴实,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崇拜
C、封建而愚昧,对文化很神往,对儿子很严厉
D、封建而愚昧,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
18.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                                                                            
㈢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19~23题。(10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9.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庞然大物也      庞然:巨大的样子。(   )
B、蔽林间窥之      蔽:隐蔽,躲藏。(   )
C、虎大骇,远遁    远遁:远远地逃走。(   )
D、虎因喜,计之曰  计之:以驴为生计。(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                                                      
②莫相知
    译文:                                                      
21.写出上面两段的大意。(2分)
①第一段:
②第二段:
22.选出驴和虎的形象概括正确的项。只填序号。(2分)
文章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      的驴的形象和        的虎的形象。
A.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B.无所畏惧、声势大张
C.知己知彼、做事谨慎 D.不畏强大、一举夺胜
23.写出产生自这篇课文的两个成语。(2分)
                                      
三、(40分)
得分 评卷人
 
24.题目:你             还会吗?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浮躁”“觉得孤单”“记得我”等等)。②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④全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一等:书写规范,字体美观,卷面整洁。(2分)二等: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卷面整洁。(1.5分)三等:书写规范,字体清楚,卷面整洁。(1分)四等:书写不规范,或字迹难辨,或卷面不整洁。(0.5分)
2.C
3.B.应该“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4.A.
5.示例: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6.①采菊东篱下②黑云压城城欲摧③江入大荒流④恨别鸟惊心。
7.A②B③C⑥D⑦
8.B.标明有特殊含义的句子(√)
9.《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10.毛泽东接受了小说中的造反精神,学会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11.①明白地告诉、告知。②使听的人吃惊。
12.依次为:记叙(叙述)、议论。
13.少年毛泽东对“造反”同情且不平,大多数同学只是同情。
14.具有反抗精神,有深刻的思考。
15.(3分)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16.①害怕、理解、怜惜 ②严厉、期盼、敬畏。
17.A。
18.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
19.D.
20.①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②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21.①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②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以及结果。
22.依次为:A、C。
2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24.参考中考作文标准评分。 (221.10.155.22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漳州八中09届高三第一次质检』  下一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