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训练题——《哈姆莱特》.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名著阅读训练题——《哈姆莱特》.(高一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训练题——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一、正误判断l•《哈姆莱特》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实,莎士比亚把历史改编搬上舞台,绝不仅仅是为了再现一段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而是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深刻反映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末期的社会面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2•哈姆莱
试题预览
  2008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训练题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一、正误判断
    l•《哈姆莱特》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实,莎士比亚把历史改编搬上舞台,绝不仅仅是为了再现一段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而是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深刻反映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末期的社会面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    )
    2•哈姆莱特的悲剧本质上是性格与环境的冲突,他高尚、纯洁、敏感多思的人文气质无法与强大的恶势力抗衡,更无法承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这也是他一再延宕履行复仇使命的原因之一。    (    )
    3•《哈姆莱特》的场景富于变化,人物众多,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有宫廷、深闺、墓地、原野、海上等,人物有王公大臣、卫士、戏子、掘墓人、造反民众、海盗等,从而展现了上层宫廷生活和底层民众生活。    (  )
    4•《哈姆莱特》在语言上充分展现了莎翁语言大师的风采,既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又有深入人物内心的心理独白,还有充满妙趣和才智的双关语。    (    )
    5•《哈姆莱特》的情节生动而丰富,哈姆莱特为父复仇是主线,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是副线,三条线索互相交织又彼此衬托。
    6•《哈姆莱特》的情节丰富,除复仇外,还有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的不幸爱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的牢固友谊,以及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的父子关系和兄球隋谊等。    (    )
    7•《哈姆莱特》之所以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一是借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二是使用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凸显人物性格。    (    )
    8•《哈姆莱特》的内容深广,包含背叛、复仇、乱伦、命运等传统悲剧元素,拥有爱情、善恶等人文主义戏剧话题,因而给不同时代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和广阔的延伸空间。    (    )
    9•哈姆莱特知晓父亲被害的经过后,为保护自己不遭叔父的加害,以便寻找机会为父亲报仇,假装发疯,这一招果然骗过了狡猾的克劳狄斯。    (    )
    10•《哈姆莱特》包蕴着多个难解之谜,比如哈姆莱特多次延宕复仇的原因,王后乔特鲁德勾何会被引诱,奥菲利娅怎样发的疯……而这些难以确凿回答的疑问恰恰表现了莎翁对人性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独特认识。    (    )
    11•《哈姆莱特》中王后乔特鲁德柔弱的个性使她屈从命运的安排,成为无心的同谋犯,但她最后明知是杯毒酒还是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表现了她对儿子始终不渝的母爱。    (  )
12.在《哈姆莱特》中,莎翁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如在奥菲利娅落水而亡的悲惨场面后,紧接着掘坟墓者插科打诨的场面。这种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的奇妙混合,创造了奇特的悲剧效果。    (  )
    13.《哈姆莱特》中,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体现了哈姆莱特在复仇使命的重压下而犹豫不决的怯懦性格。    (  )
    14.《哈姆莱特》的戏剧冲突是以交替的原则向前发展的,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两股力量交替占领上风展开较量,这种振荡变动的结果伴随着希望和恐惧的情感交替,使观众深深地为戏剧情节所吸引。    (  )
    15.《哈姆莱特》中的两位女性——王后乔特鲁德和奥菲利娅,一个神经失常后溺水而亡,一个误饮毒酒死去。前者引起人们深切的同情,后者则引发人们对人性弱点的思考。  (  )
    16.《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一角对剧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的出现改变了哈姆莱特的命运,没有他就没有哈姆莱特,剧作伊始就以他悲伤而庄严、惨苦而坚定的形象奠定了全剧悲剧的氛围。    (  )
    17.《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在观看完《贡扎古之死》后惊愕无比,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跪下忏悔,而这忏悔的一幕被哈姆莱特看见,得以暂时保全了性命。    (     )
    18.《哈姆莱特》中,国王克劳狄斯发觉自己的罪行暴露,便让王后去责问哈姆莱特,并派遣大臣波洛涅斯去偷听母子二人的谈话,结果波洛涅斯被哈姆莱特误杀。    (  )
    19.《哈姆莱特》中,装疯的哈姆莱特为了迷惑国王,用恶毒的言语诋毁奥菲利娅,逼疯了奥菲利娅,可以说这个纯洁的少女实际上死在了爱人的手里。这正是奥菲利娅令人同情的根本原因。      (    )
    20.哈姆莱特出身高贵,举止优雅,才学渊博,深得民众的爱戴。因此,国王克劳狄斯把他视为统治的最大障碍,处心积虑地要置他于死地。      (  )
    二、问题简答
    1.《哈姆莱特》的情节发展与国王克劳狄斯的阴谋密不可分,请写出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并指出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2.哈姆莱特延宕复仇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请结合作品文本写出两点理由。
    3.请结合剧作简述《哈姆莱特》这一悲剧发生的社会环境,并指出环境对于哈姆莱特形象塑造的作用。
    4.《哈姆莱特》中共有三个复仇者: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小福丁布拉斯,请简述他们复仇的差别。
    5.《哈姆莱特》在人物的塑造上运用了人物间的对比衬托手法,从而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请举出这样的两个例子,并作简述。
    6.《哈姆莱特》结尾处霍拉旭说道:“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冥冥之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人自害的结局。”请明确以上这段话中具体所指。
    7.请举出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的两句经典台词,并作简要赏析。
    8.请简述先王的魂灵在《哈姆莱特》一剧中对其他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所起的作用。
    9.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这一性格特征,歌德有这样的一句描述,“这是一株橡树给栽在一个只应开放姣红嫩绿的昂贵的花瓶里”,请谈谈你对歌德观点的认识。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正误判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3.【错误原因】哈姆莱特被遣送去英国的时候,经历了一段海上的生活,当他发现了克劳狄斯给英国国王的书信后,偷改了书信内容,盖上父亲的印信,遇到海盗后搭上海盗船回到了丹麦。这段经历是与海上、海盗有关,但这些是哈姆莱特归来后告诉霍拉旭的,因此剧作的场景不应该包括海上,人物也不包括海盗。此外,雷欧提斯从法国回来寻仇,带领对国王不满的民众攻人了王宫,但是全剧未对民众生活的面貌进行描写,整个剧作都是以宫廷为主要场景的,尽管剧作中涉及了丹麦的社会现实,有“丹麦是一所牢狱”的精辟揭示,但并未展现底层的民众生活。选项错在对剧作场景和人物的理解。
    9•【错误原因】如果哈姆莱特不是深爱父亲,而是接受所谓命运的安排,那克劳狄斯不会加害于他,因为克劳狄斯已经立哈姆莱特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哈姆莱特装疯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微弱,却要承担重整乾坤的责任,他不仅是为父报仇•也是要将丹麦从父亲死后的混乱中拯救出来。正如他所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因此是沉重的使命让他精神负荷超重。同时,他得知父亲的悲惨遭遇之后,再也无法保持理智和冷静,也无法平静地面对杀父的凶手和背叛了父亲的母亲,因此,装疯也是哈姆莱特情感的选择。这一招并没有骗过狡猾的克劳狄斯,他还是对哈姆莱特起了疑心,不仅让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以女儿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还找来哈姆莱特昔日的同学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监视哈姆莱特。选项错在对哈姆莱特装疯目的及效果的表述。    
    11•【错误原因】剧中的王后个性柔弱,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她参与了克劳狄斯的罪恶,从鬼魂对真的态度来看,王后只是受到了克劳狄斯的引诱,成为他篡位的战利品。当哈姆莱特为父亲的死而郁郁寡欢时,她却劝哈姆莱特要顺应自然,这更表明了她的软弱。当哈姆莱特指摘母亲不贞,并透露了克劳狄斯的罪行后,王后痛苦流涕地忏悔,并掩盖了哈姆莱特杀死波洛涅斯的真相,以发疯为借口替哈姆莱特开脱,这说明她是有良知是真爱儿子的,但她柔弱的性格显然无力与强大的命运抗衡。当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决斗时,她为哈姆莱特担心,并不顾国王的阻止喝下酒替儿子加油。从她当时替儿子擦汗的动作来看,她是担心哈姆莱特赢不了剑术高明的雷欧提斯,替皿子打气。那杯酒是否是毒酒,王后不知,但她坚持喝下毒酒而死去,恰恰表现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仁慈,让看似替儿子舍命的一挡,结束了她随波逐流的生命,让命运完成了对她的最终审判。不然,她将如何面对儿子的死亡呢?选项错在夸大了她的母爱,这样的表述忽略了她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反而极不真实。
    13•【错误原因】这句独白的下半句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可见,生存与毁灭的思考,实质上是默默忍受命运还是奋然反抗命运的抉择。联系剧情来看,确实与哈姆莱特思考复仇与否的抉择有关;但这种思考是否就是犹豫不决的怯懦呢?根据剧作,哈姆莱特的这种思考是源自于得知父亲死后还要受到地狱的折磨。因为人死后如果没有灵魂和另外一个世界的话,那一切就将停止,也就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了;然而事实是,人死后或许还要承受神秘之国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可能比现世的凌辱、欺凌!鞭挞、讥嘲更深重。因此,生与死的抉择就变得艰难。所以,这句独白其实是作为思想者的哈姆莱特对生与死的严肃思索,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困惑,而不是因惧怕复仇死亡而表现出的怯懦。这是与性格无关,与思想有关的人生困惑。选项错在将一个具有深广意义的命题简单化为一个行动与性格的命题。
    17•【错误原因】《贡扎古之死》还没有演完,刚演到贡扎古的侄儿琉西安纳斯以毒药注入贡扎古的耳朵里时,克劳狄斯就已惊愕地站起,并终止了演出,匆匆离开了。他为自己的罪行败露而惴惴不安,认为他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但是他“还占有着那些引起”他的“犯罪动机的目的物”,不肯把非分攫取的利益交出,所以他不能忏悔,他只能向天使们祷告,祈求将一切转祸为福。可是善良的哈姆莱特以为叔父忏悔了,暂时放过了他。而哈姆莱特刚走,他就站起,说:“我的言语高高飞起,我的思想滞留地下;没有思想的言语永远不会上升天界。”他深知他的罪恶和愿望是不会终止的。选项错在“看完”和“忏悔”的表述上。
    18•【错误原因】克劳狄斯让王后和哈姆莱特谈谈,目的是表明自己被侄儿无故猜疑,是惺惺作态罢了。他早已准备好让哈姆莱特的两位同学送哈姆莱特去英国,然后借英国人之手杀死威胁自己地位的侄儿。波洛涅斯是自作聪明,主动提出去偷听王后母子二人的谈话,然后回来报告国王。波洛涅斯一贯阿谀逢迎,自以为是,实则愚蠢昏朽,他的死是无能者卷入漩涡的必然。正如哈姆莱特发现错杀了波洛涅斯时所说的:“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选项错在对克劳狄斯和波洛涅斯性格的不当理解,“派遣”表述不合剧情。   
    19.【错误原因】哈姆莱特装疯确实是报仇的需要,但他并未用恶毒的语言诋毁奥菲利娅。当时,哈姆莱特沉浸在得知真相的痛苦之中,他为母亲的不贞而痛苦,因此他对奥菲利娅所说的贞洁与美丽的论断,以及让奥菲利娅进尼姑庵保有贞洁的那段言辞激烈的话,实际上是对母后背叛父亲的谴责。奥菲利娅一直是他深爱的姑娘,但爱情在复仇的烈火面前已经没有了空间。所以他对奥菲利娅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确实令奥菲利娅痛苦不已。奥菲利娅说:“我是一切妇女中最伤心和不幸的,我曾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了今朝的泥土!”可见,奥菲利娅并没有因为哈姆莱特的挖苦、过激的言辞而伤心得失去理智。是哈姆莱特杀死了她的父亲,年少的未成熟的心灵无法抵御命运如此残酷的打击,这才是奥菲利娅发疯的根本原因。奥菲利娅之所以令人不由地生出同情,那是因为这个柔弱、沉静、少语的北国少女是那么年轻,却必须承受人世间深重的苦难,她的不幸和无助,她无处寻求庇护的迷失。选项错在对奥菲利娅发疯原因的分析上。   
    20.【错误原因】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分三个阶段,在哈姆莱特不知道父亲死亡真相时,他只是对叔父娶了母亲而郁郁寡欢,不能与克劳狄斯和谐相处,正如哈姆莱特自己所言:“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在哈姆莱特知道父亲死亡真相后,精神状态大变,引起了克劳狄斯的怀疑,克劳狄斯说:“大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他借口向英国追索延宕未纳的贡物,要派哈姆莱特去英国。然而,主动出击的哈姆莱特上演了一场“戏中戏”,克劳狄斯知道自己罪行败露后,便要置之死地,慑于哈姆莱特在国人中的声誉,这才处心积虑地设置了国书阴谋。选项忽视了剧中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对人物冲突一概而论,错在“因此”的逻辑联系。
  二、问题简答
    1.国王克劳狄斯的三个阴谋是:第一,克劳狄斯趁兄长哈姆莱特午睡时,偷偷将毒药灌进他的耳中,谎称是毒蛇咬死了老哈姆莱特,夺走了兄长的生命、王冠和王后。第二,克劳狄斯觉察罪行败露,借哈姆莱特错杀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惺地送其去英国避难,却在国书中威逼英国国王见到哈姆莱特后立刻将其枭首。第三,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换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第一个阴谋是冲突的开端,第二个阴谋是冲突的激化,第三个阴谋是冲突的高潮。
    2.第一、哈姆莱特生怕所看见的幽灵是魔鬼的化身,魔鬼看准了他的柔弱和忧郁,才把他引诱到沉沦的路上,所以他需要先得到比鬼魂更切实的罪行证据。第二、哈姆莱特已证实了克劳狄斯的罪行,但克劳狄斯正在祈祷,这个时候杀死他,哈姆莱特认为他可以进入天堂,这样简直是以恩报怨。因为老哈姆莱特在满心俗念、罪孽正重时被杀,无法升入天堂。因此,要等待克劳狄斯做邪恶之事时哈姆莱特再杀死他,让他的灵魂永堕地狱。第三、哈姆莱特有三分怯懦一分智慧组成的过于慎重的考虑;思考得太多,则无法在行动上表现出来。
    3.宫廷内混乱不堪:老王尸骨未寒,新王便迫不及待地娶了寡嫂;宫廷里国王通宵达旦地酗酒作乐。社会上群情激愤,暴动一触即发:人们猜测王国里有不可告人的坏事,和挪威小福丁布拉斯的交战难以避免;雷欧提斯为报父仇从法国赶回,登高一呼,暴乱的群众杀进了王宫。平民力量日渐威胁贵族:人人都变得越来越精明,连“庄稼汉的脚趾头都已经挨近朝廷贵人的脚后跟了”。总之,“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年代”,“整个社会像一所很大的牢狱”。这一环境令哈姆莱特的复仇行为某种程度上成为拯救国家的伟大行为,哈姆莱特就从一个为父报仇的个人英雄成为重整乾坤的国家英雄。
    4.哈姆莱特复仇既是为父亲也是为整个王国,是正义和邪恶的较量,是人性的善与恶的交锋,其中夹杂着一个思想者、年轻人的爱与恨的痛苦与困惑,最具有人生价值。雷欧提斯复仇是为了父亲,为了复仇他煽动民众,为了复仇他不择手段,复仇炽烈的怒火也毁灭了自我,最没有价值。小福丁布拉斯为了父亲的荣誉和土地复仇,当受到强有力的阻碍时,他便停止了复仇行动。他的复仇最具有功利性,也最不坚定,但也最理智。
    5.霍拉旭和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两人的对比。他们都是哈姆莱特的朋友,但前者忠于友情,坚持正义,是哈姆莱特在危难时可以依靠、托付的朋友。后者为了自己的尊荣,趋炎附势,背叛朋友,为虎作伥。剧作以后者映衬前者,塑造了忠诚、坚定、富有正义感的霍拉旭的形象。奥菲利娅与王后乔特鲁德的对比。同为爱情和命运的不幸者,前者纯真、善良,坚守着心中的爱和善;后者向命运屈服,随波逐流,耽于享乐和荣华,成为恶的猎物。前者的善与单纯与后者的复杂、混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国王克劳狄斯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对比。克劳狄斯表面诚恳仁慈,心底阴暗狠毒;波洛涅斯看似睿智,实则无能。两人性格遥相呼应,更凸显了克劳狄斯的虚伪和毒辣。
    6.奸淫残杀:克劳狄斯谋杀老哈姆莱特,窃取王位,诱奸王后。反常悖理的行为:王子哈姆莱特装疯。冥冥之中的判决:哈姆莱特以《贡扎古之死》让克劳狄斯暴露罪行。意外的屠戮: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借手杀人的狡计:克劳狄斯想借英国国王之手和雷欧提斯之手杀死哈姆莱特。陷人自害的结局:雷欧提斯以毒剑杀死哈姆莱特,不料自己也死于毒剑。
   7.“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莱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的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的脆弱的性格弱点,这成为世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莱特对生死的严肃思考,后成为人们面对两难抉择尤其是生死抉择的共同心声。“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哈姆莱特对人的礼赞,成为人文主义最经典的宣言。
    8.先王的魂灵出现在第一幕和第三幕中,他的陈述揭示了克劳狄斯的真实面目,刻画了克劳狄斯的贪婪和残忍;也为王后解除了参与阴谋的嫌疑,揭示了王后这一角色内心和人性的复杂性。他是整个剧情发展的推动力,是哈姆莱特复仇使命的赋予者,是催促哈姆莱特不断克服犹豫完成使命的力量。因为当他完成这些作用、之后,就退出了舞台。
    9.橡树是指像哈姆莱特承担不起、几乎连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但又决不可推卸的复仇重任,昂贵的花瓶是指哈姆莱特,一个纯洁、高尚、有道德、有才识、有决心、但更多以思想代替行为的纤弱心灵。可见,歌德认为哈姆莱特之所以延宕是本身无法承受艰难的复仇重任,延宕就是哈姆莱特作为思想者面对残酷现实的尴尬,是性格与环境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218.92.115.17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灌云高三试题精选』  下一个『湘潭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