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试题
(七年级下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鲁教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文言文专题训练(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湖南永州四中周志恩425000一、基础练习题。(4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①贫者语于富者()②子何恃而往()③吾数年来()④一瓶一钵足矣()⑤环谒于邑人()⑥不能称前时之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6分)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试题预览
鲁教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文言文专题训练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湖南永州四中 周志恩 425000
一、基础练习题。(4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①贫者语于富者( ) ②子何恃而往( )
③吾数年来( ) ④一瓶一钵足矣( )
⑤环谒于邑人( ) ⑥不能称前时之闻(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6分)
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②吾材之敏,倍人也( )
③蜀之鄙有二僧( ) ④未尝识书具( )
⑤指物作诗立就( ) ⑥不能称前时之闻(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8分)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③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 ④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
⑤忽啼求之。( ) ⑥卒之为众人( )
4、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6分)
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②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③子何恃而往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5、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4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③父利其然( )
6、一词多义辨析。(5分)
①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日初出大如车盖( )
②去 西蜀之去南海( ) 等君久不至,已去( )
③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
④于 贤于材人远矣( ) 于舅家见之( )
⑤闻 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7、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2分)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②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
8、古诗词积累。(8分)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清平乐》)
④开轩面场圃, 。(孟浩然《过故人庄》)
二、综合练习题(课内精段阅读)。(40分)
(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4分)
9、本文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表明作者的写作文目的是勉励子侄们努力学习。作者对于求学、做学问的观点是贵在立志,事在人为,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成效。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5分)
答:
10、选段中富僧先后两次对贫僧说:“子何恃而往?”它们的语气与含义有什么不同吗?(4分)
答:
11、从选文看,蜀鄙之僧去南海到底会有哪些困难?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样?(6分)
答:
12、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特点。(3分)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
②子何恃而往?( )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译: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
(二)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6分)
14、“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忽”“即”“立”词刻划出仲永怎样的形象?(4分)
答:
15、《伤仲永》一文中天赋极高的方仲永为什么最终落得“泯然众人”的结局?文题中的“伤”有何含义?(6分)
答: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三、延伸阅读。(15分)
(一)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大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许,花大如掌。自是,所画兰益奇变。
17、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善画兰( ) ②大壑( )
③乃募壮士( ) ④执刀矢火攻( )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
译:
②自是,所画兰益奇变。
译:
19、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答:
(二)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
2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2分)
答:
【“第一、二单元文言文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1、①yù ②shì ③shù ④bō ⑤yè ⑥chèn 2、①及,赶得上。 ②超过。 ③边境,边邑。 ④曾经 ⑤完成,写完。 ⑥相称,符合。 3、①表示疑问语气 ②表示感叹语气 ③表示陈述语气 ④表示反问语气 ⑤它,指书具,代词。 ⑥语气助词,不译。4、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②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③子/何恃而往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5、①异:以……异,觉得奇异。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②奇:以……为奇,觉得奇异,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宾客: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③利:以……为利,觉得有利可图,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 6、①每天,名词作状语/太阳,名词。 ②距离/离开。 ③难道,反而/回头看,往旁边看。 ④介词,比/介词,在。 ⑤听说/名声。 7、①“扳”同“攀”,牵、引。 ②“屏”通“摒”。屏弃:摒弃。 8、①风正一帆悬②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③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④把酒话桑麻 9、选段主要叙述了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写法上采用了设喻论证的方式,用贫富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来作事例论据,显得真实亲切,富有激励作用。富僧虽条件优越、空有去南海的愿望而不付诸行动,结果未能到南海去,而贫僧仅凭“一瓶一钵”上路,结果去了一趟南海又顺利返回来了。贫富二僧的形象构成鲜明对比,形象有力地论证了文章论点。 10、富僧前面说:“子何恃而往?”是询问语气,表示对贫僧去南海之前做了什么准备的关心,意思是去南海可不容易了,你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与思想准备了吗?富僧后面说:“子何恃而往?”是反问兼劝阻语气,表示对贫僧去南海的成功性的怀疑,是对贫僧的劝阻与嘲讽,意思是我多年想去都还没有去成,你就别做梦了吧。 11、困难有:①路程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②路途凶险,需跋山涉江:富者“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③往返一趟耗时长、饮用水与食物难以备足:“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富者预测贫者“一瓶一钵”绝不可能成功。僧贫者能至和僧富者不能至的原因是:贫僧敢想敢干,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能勇往直前。富僧顾虑太多,缩手缩脚,缺乏付诸行动的勇气,缺乏战胜困难的自信。 12、①“何如”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属宾语前置。 ②“何恃”中疑问代词“何”作“恃”的宾语,属宾语前置。 ③“僧富者”中“僧”是中心词,“富者”作“僧”的定语,属定语后置。 13、①我多年来就一直想雇船顺江而下,还未能到南海去。②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的穷和尚吗? 14、“忽”“即”“立”词真切、形象地刻划出仲永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15、第一问:①乡里秀才们的盲目吹捧,捧杀了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之后,仲永诗“文理皆有可观者”的优点才能被公众接受,仲永才因此扬名。②邑人的附庸风雅,盲目追风,社会风气的误导:“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仲永诗才有巨大的销售市场。③仲永父的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利益,中断仲永的后天培养:“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才被迫疲于应酬,无暇求学。④仲永本人与作者身上也有原因。第二问:文题中的“伤”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含有作者对仲永这样天赋极高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不幸遭遇而哀伤,惋惜之情。 16、①同县的人很惊奇,渐渐以宾客之礼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用钱币求取(仲永的诗) ②仲永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17、①善:善于。 ②壑:沟。 ③乃:于是。④执:拿。 18、①敲着锣行走在深谷里,好像抵挡强劲的敌人一样。 ②从这以后,他所画的兰花更加奇特多变。 19、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 20、“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1、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24.229.128.5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鲁人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高考语文模拟题》
』  下一个『
安庆二模语文试题2008届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