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六一二单元(含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六一二单元(含答案)(八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测试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确凿(záo) 讪(càn)笑 瞬(shùn)息 秕(ǐ)谷B.狂澜(lán) 炽(chì)痛 污秽(suì)  玉簪(zān)C.赫(chì)然 重荷(hè) 深邃(suì)  踌躇(chù)D.骊(
试题预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语文期中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讪(càn)笑      瞬(shùn)息     秕(bǐ)谷
B.狂澜(lán)      炽(chì)痛      污秽(suì)     玉簪(zān)
C.赫(chì)然      重荷(hè)       深邃(suì)     踌躇(chù)
D.骊(lí)歌        菜畦(qí)      亘(gèn)古      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凶凶地向他走来。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
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忿填膺。
3.下列加点字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攒成:凑在一起   迥乎不同:差得远  哽住:声气阻塞  人迹罕至:稀少
B.鉴赏:鉴定     系上:打结       收敛:收拢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C.百千强:强大    著我旧时裳:穿    兽铤亡群:疾走  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D.朔气:北方       沥尽心血:滴      锲而不舍:刻    弥高:更加
4.与课文一致的一项是(   )
(1)走过院子,看那          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落了。
(2)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            的时候才好。
(3)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A.低垂      吃食     喧哗          B.垂落      觅食    喧闹
C.低垂      觅食     喧嚷          D.垂落      吃食    吵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习的例子。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性而鲜为人知。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伤仲永》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B. 《孙权劝学》选自纪传体通史《临川先生文集》。
C.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D.《土地的誓言》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于“九•一八”事变后的第十年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7.下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是因为爸爸离开了人世没有人照料的缘故,夹竹桃就败落了。
B.《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主人公为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即小时候的作者。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
D.《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格林,从作者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B.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了这件事。
D. 你决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吧——我先不提我自己。
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D.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学识的浅薄不足。
二、默写(每空1分,10分)
10.差之毫厘,                。
11.读书百遍,                。
12.小不忍,                  。
13.礼之用,                  。
14.                ,必有近忧。
15.                       ,小人长戚戚。
16.                       ,勿以善小而不为。
17.将军百战死,                     。
18. 《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体现征战生活艰苦的诗句是:                         ,
                                。   
三、探究与实践 (共计6分)
19.综合下面的资料,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材料一:有人评价现在的中学生没有责任感和道德观,追求享受,是“垮掉的一代”。
材料二:有针对当代中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
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事业”的占66%,答“金钱”的仅有7%。
你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答“道德品质”的占50%,“知识水平”的占27%,“外表风度”只占7%。
你认为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55%)。
你认为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是:“自己的努力”(54%)。
经过探究,我认为                                                              。
20.仿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               。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                  。

四、阅读与分析。
(一)阅读《伤仲永》一文,完成21-25题。(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2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分)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
                                                                                                
24.回答问题。(4分)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列现代文文段,回答问题。(共12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25.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此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2分)
26.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分)
                                                                                                      
                                                                                                   
27.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请在原文中用“——”划出。它暗示了什么社会背景?(2分)
                                                                                                  
28.“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描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3分)
                                                                                                  
                                                                                                 
                                                                                                    
29.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老师宣布下课后教室的情形。(60字以上)(3分)


60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30-39题。 (共20分)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时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30.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31.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2分)
32.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1992-2008年病句题分类整理集』  下一个『八年级下五单元测试(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