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狡黠(  )味同嚼蜡()脊梁()根深蒂固()zhì碍()吹毛求cī()kuāng骗()jí取()2、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1)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狡黠(  )    味同嚼蜡(     )      脊梁(    )根深蒂固(   )
      zhì碍(   )    吹毛求cī(     )      kuāng骗(    )jí取(   )
2、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3)《醉花阴》一词中表达作者因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的句子是:        ,            ,           。
(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你在课内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按以下提示各写出两条并注明出处:
A、珍惜时间:

B、珍重友谊:

3、某中学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4分) 
     《水浒》     《傅雷家书》     《培根随笔》 
                       名著推荐卡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请将你的探究结果写下来。(2分)
    材料一: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瞿艳丹身着白底蓝花汉服跪在竹席上,不断向周围的人作揖、行跪拜大礼。她旁边,站着十多位跟她同样宽袍大袖的青年男女。他们正在按传统的“笄礼”,举行汉服成人礼。
 瞿艳丹说.他们希望借此推广汉服,传承中华文化。在她周围.至少有十多个志同道合,立志复兴汉服的同学.“通过我们的宣传,更多的人已经发现了这种传统服装的美。”
材料二:5月16日,湖北武汉市2006年汉服成人仪式在东湖磨山楚城举行,五百多名18至20岁的学生身着汉代服饰,在编钟鼓乐声中庄严地完成“升国旗”“加冠”“拜师长”“拜父母”“成人宣誓”等仪式。
 可笔者从现场却丝毫感觉不到庄严的气氛,甚至有一种游戏和作秀的感觉。且不说从操练到正式举行仪式。学生要浪费多少宝贵的学习时间,单那一次性的汉服费用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记得五六十年代.我们身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举行各种宣誓仪式。同样有一种崇高的激情在心中荡漾.一种伟大的理想在心中根植,那种自豪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追求、爱好和情趣都呈现出了多元化。因而.有人喜汉服,有人爱唐装,有人披洋装.这是各人的自由,借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强迫别人着汉服,仅仅只是一种游戏而已。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们班开展“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信息和平时观察思考,拟订本次活动的研究专题、汇报方式,并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1)研究专题:                             
(2)汇报方式:
(3)宣传标语:
6.下面是几则义务献血的宣传标语,你最欣赏哪一条?说说你的理由。(3分)
(1)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
(2)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
(3)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
(4)我们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他们生命的全部。


7.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2分)
    上联:译著尚未成荫,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8.很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请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包含故事的成语,参考下面的表达形式,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将其叙述出来。(2分)
【揠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27题。
                              (一)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9. 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分)


10.作者在文中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什么作用?(2分)


11.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2分)


12.儒家认为读书讲究严谨、精细,他们反对陶渊明为代表的道家读书方法,
联系你的读书实际,谈谈你的观点。(3分)


(二)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1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2分)


14.画线句中“如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1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2分)


16.联系选文回答,怎样“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呢?(2分)


17.结合选文回答,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3分)



18.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请简要谈谈你将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分)


(三)   守 护 清 白
清白是纯洁,如白纸没有污点;清白是纯净,似泉水晶莹透明;清白是纯正,像赤金不含杂质。如白纸如清水如纯金的人道德高尚,没有任何私念杂念的人品质优秀。这种人高瞻远瞩,有大智慧大才华,是顶天立地、射放生命光华的人。守护清白,一如守护无价之珍宝,不允玷污,不允亵渎。像慈母精心守护婴孩,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事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
守护清白,就是守护宁静、淡泊的心境。这种人胸怀洒落,志高行远,超凡脱俗,他的人生字典里无欲无我,公而忘私,唯真唯善唯美是求,虽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不为物累,淡泊名利,经得起地位、权力、美女的刺激及诱惑,从不附庸风雅,随波逐流,为世俗所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这种人的写造。
守护清白,就是守护人的善良的本性,为人排患、解难而不图回报,于金钱无贪恋,于官爵不迷惑。战国时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鲁仲连,有一次漫游到赵国,秦军正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魏国大将军新垣衍也极力劝赵尊秦为帝,赵国公子平原君束手无策。鲁仲连会见新垣衍,慷慨陈词,力排异议,充分论证了尊秦为帝后患无穷的道理,新垣衍被说服了。秦知晓后立即退军50里,为此平原君三次提出晋升鲁仲连,而鲁仲连三次不受。平原君又以千金相赠,鲁仲连亦予拒绝。鲁仲连却秦救赵,有功不受赏,加官不任职,其人其行,如一叶扁舟漂荡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上,始终没有沉没。这给人以思索、遐想和启迪。
守护清白,就是守护廉洁的品格和嶙峋的坚韧,守护潇洒大度和高贵的气质。这种人敢作敢为,傲视权贵,从不屈从于贪官的压力。乾隆元年进士郑燮,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两地知县十余年,有年遇大旱,民不聊生,他办理赈济,得罪了上司和豪绅而被罢官。归乡时他画竹向潍县乡绅百姓告别,留下一首题画诗:“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首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弃官为民,垂钓江上,画画为生,乐在其中。“两袖寒”“清瘦竹”是对清白的形象诠释。
守护清白,就是守护尊严,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这是清白的最高人生境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横戈跃马,辗转沙场,当身陷囹圄,元世祖忽必烈劝其投降,并许愿让他做宰相时,他轻蔑地说:“文天祥受宋恩,为宰相,愿赐一死足矣!”就义时年仅47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身殉国的壮举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连同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凝聚着民族的尊严、华夏的骨气,永远是我中华儿女的骄傲。
从古至今,清白从来就是一种做人的准则。1941年,历史学家吴晗应重庆“国立编译馆”之约,写就一部明史,书稿寄交不久完璧归赵,有退稿函曰:“‘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稿酬从优”云云。仅以易一字之劳,便可名利双收,但为保持清白的品格,吴晗尊重历史,宁肯不出书,也不改动这个字。何等的光明磊落、高风亮节啊!
守护清白,做个清白的人吧!有了清白的品格,自会滋养出做人的骨气,这可是君子的浩然正气,是大丈夫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拥有这般无视金钱、蔑视死亡的灵魂和胆识,便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语)”,使自己的人生辉煌壮丽,光彩夺目,富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9.作者提倡“守护清白”,在文中“清白”具体指:(4分)


20.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21.从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说说感受最深的理由。(4分)



22.文章在论述时引用了名言警句。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联系上下文为第二段横线处补写一则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道理论据。(2分)
                                                                          
23.仿造第一段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再写一句。(2分)
像慈母精心守护婴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做事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
24.作者认为“从古至今,清白从来就是一种做人的准则”,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高速发展的新型社会,竞争激烈,请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4分)



三.写作(50分)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xiá   jiáo     jǐ  dì   滞       疵       诓    汲
2、(1)日高人渴漫思茶   (2)薄雾浓云愁永昼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背灼炎天光        (5)虫声新透绿窗纱     (6) 零落成泥碾作尘(7)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如:时间就是生命。——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8题各1分,9题2分)
3、答案略。推荐理由可从名著内容、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着笔(不少于两点)。
4、示例:(1)传统文化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开始占有一席之地;(2)穿汉服能唤醒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强化青年的成人意识;(3)继承传统文化,并非穿一次汉代长袍、戴一次汉代帽子、行一个汉代礼仪,将古人的一切习俗照搬,而是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底蕴;(4)穿汉服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复古,没有实际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5.如:初三优等生的读书方法介绍,中国古代名家的读书方法等;如:校园调查、网上查询等    标语:如 掌握正确读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示例:我最欣赏第一句,它把民族大义与献血光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7.呐喊
8.世外桃源:晋朝有个渔人,有一次捕鱼迷了路,无意中发现了桃花源,此中景色优美,民风淳朴,人们生活美满幸福。渔人在此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他告辞后再寻找桃花源,就再也找不到这地方了。
二、(一)9。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10.引用原文,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论述有的人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11.读书要虚心,要会意,注意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12.可赞同精细、严谨的读书方法;也可赞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言之有理即可。如精细的读书方法适合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适合课外的文学作品或报刊杂志阅读等。
(二)13.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4.由于情况的变化……不灵了。
1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16.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17.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持之以恒的毅力。(每点1分)
18.可从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重视培养自己的联想、想象力,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等方面展开。
(三)19.宁静淡泊的心境;善良的本性;廉洁、坚韧、潇洒、高贵;有尊严、有骨气。
20.例证:如文天祥以身殉国等;引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1.言之有理即可。如文章开头第一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清白的含义,。即没有污点、晶莹剔透、不含杂质。语言优美含蓄,令人回味。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如:像老师悉心领引学生等。
24.当今社会,清白仍然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因为当今社会有不少人经不起地位、权力、美女、金钱等的刺激和诱惑,最终成为国家、人民的罪人,因此我们应该牢记“清清白白做人”,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国家、人民、家庭和自己。
三、提示:
1、可以论证学业、事业都需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切忌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
2、可以论证成功的道路欲速则不达。
3、可以论证为师者应如何启迪学生战胜自我。 (222.173.146.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