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注音写字(4分):恣suī( ) 阴huì( ) chà()异 juē()断脚踝( ) 蓓( )蕾 惘()然拮()据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2分)。怒不可恶 兴高采烈 漫不经心 指迷不悟改斜归正 杳无消息谈笑风声 无人问津 改正:
试题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注音写字(4分):
恣suī ( ) 阴huì( ) chà( )异 juē( )断
脚踝 ( ) 蓓( )蕾 惘 ( ) 然 拮 ( ) 据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2分)。
怒不可恶 兴高采烈 漫不经心 指迷不悟
改斜归正 杳无消息 谈笑风声 无人问津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2)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 ( )
(3)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 )
(4)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动失常。 ( )
4.根据课文给下列句子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3分)
⑴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 _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⑵ 教室里一片 ,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
⑶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单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 !”他没再说下去,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5.读完下面一段话,你能想到当今教育存在哪些问题?(3分)
已经打过放学铃了。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大家都下课,就是 他们班还不下课。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6. 古诗名句默写。(4分)
⑴ 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⑵ ,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⑶ 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形容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的句子是: , 。
⑷ 请写出一句有关于青春的名言。
7.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见了大江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8.仿照例句,拟写一条绿色环保公益广告语。(2分)
例句1:春花烂漫,请你手下留情。
例句2:踏破青毡可惜,多走几步何妨。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列人物的描写方法。(3分)
(1)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
(3)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
10.名著导读(2分)
请你写出课外所读名著中主要人物有代表性的话语,并以此分析其性格特征。
话语:
性格特征: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25题。
(一)
①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子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圃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③“阿!闰土哥,——你来了?……”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⑧“老爷!……”
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⑩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予,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11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戍了路。
11.“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 )
A、“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
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
D、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
12.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选文第②段和第@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2分)
14.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选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2分)
15.选文出自鲁迅的哪部短篇小说集?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位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的朋友,后来他曾和鲁迅一起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这个人物是谁?简要概括出这篇文章的内容。(4分)
16.假设20年后,《故乡》中的宏儿和水生又见面了,联系课文内容,大胆展开合理想象,设计一段对话。要求:不少于150字。以对话描写为主,注意时代背景。(4分)
(二)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17.第一、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2分)
18.“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
19.“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的目的是什么?(2分)
20.此时父亲为什么“瞪着眼”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2分)
21.既然亲自看清是于勒,母亲为什么还让父亲“去跟船长打听一下”?(2分)
(三)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
22.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2分)
23.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2分)
24.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2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25.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2分)
26.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2分)
三.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试题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1.睢 晦 诧 撅 huái bèi wǎng jié
2. 遏 执 邪 生
3.斩钉截铁 与日俱增 莫名其妙 歇斯底里
4.终于 寂静 流氓
5.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任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意对即可)
6⑴叶底黄鹂一两声 ⑵酒困路长惟欲睡 ⑶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⑷如: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如: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7、如:没见过大漠的广袤 见了大漠的广袤 没见过森林的神奇
8.示例:芳草凄凄,请你足下留情
9.(1)神态描写 (2) 心理描写 (3) 肖像描写
10.能写出有代表性的、完整的句子即得1分,出自课本内容的不得分。性格分析准确得1分。
二.(一)11。D
12。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1分),表明闰土的生活已陷入贫困之中(1分)。
13。第②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我对现实故乡的失望之情(1
分)。第○11段自然环境描写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表现出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分)。
14。见到闰土,却感觉到不是“记忆上的闰土” (1分);依然记得闰土“红活圆实的手”和“紫色的圆脸”(1分);在脑诲中回旋着“角鸡,跳鱼儿,贝壳,猹”等许多少年趣事(1分);见到宏儿,认为他“正是廿年前的闰土” (1分)
15。《呐喊》(1分)范爱农(1分)《范爱农》追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 活片段(1分),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1分),表现了作者对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1分)。
16.开放性试题
㈡17。日子过得不富裕,却总要摆“上流人”的虚假的架势,非常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18.突然发现眼前的年老水手是于勒,心里骤然紧张。
19.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
20.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
21.仍存一线希望
(三) 22.“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2分)
2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1分);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1分)
24.(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意思接近即可,1分)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1分)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1分);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1分)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1分),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1分)。(意思接近即可)
25.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2分)
26.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2分)
三.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222.173.146.8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下一个『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