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高二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江宁区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一、语文知识应用(18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3分)A.参与/娱乐箴言/诤友狞笑/宁缺毋滥脉络/流水脉脉B.信笺/缄默角色/诡谲怅惘/为虎作伥剥削/瘦削不堪C.根茎/脖颈膝盖/油漆侥幸/矫揉造作馈遗/不遗
试题预览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江宁区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文知识应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3分)
A.参与/娱乐    箴言/诤友    狞笑/宁缺毋滥    脉络/流水脉脉
B.信笺/缄默    角色/诡谲    怅惘/为虎作伥    剥削/瘦削不堪
C.根茎/脖颈    膝盖/油漆    侥幸/矫揉造作    馈遗/不遗余力
D.押解/慰藉    棱角/愣怔    怜悯/冥思苦想    标识/识文断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3月在很多地方是传统的“学习雷锋活动日”,可据记者观察,这项活动已完全流于形式,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助人为乐、路不拾遗等好人好事的数量并没有因为“学习雷锋”而增多。
B.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黄金周期间来连云港旅游的客人们赞叹道:“连云港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D.当我们面对那些来自大山因营养不良而面如土色的孩子,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同一片蓝天下,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可生活境遇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B.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4、从“孔子、屈原、杜甫、韩愈、苏轼”等五人中任选两人为表述对象,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合理,字数相近。(4分)
  理想受挫,他们周游天下,上下求索;官场遭贬,他们仰天大笑,暂居山林。现实的遭际,生活的磨难并不能销蚀他们的斗志。李白,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被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         
                                                                  ! 古圣先贤们以浩浩之气,铮铮之骨,在历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不屈的丰碑。

5.下面是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谢延信的主要事迹介绍,请你据此写一段话,向谢延信表达你的敬意。要求言简意赅,事、理、情结合,不超过80字。(5分)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病重,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孝心。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谢延信直到患脑出血住院前,没有为自己看病花过一分钱,从岳父患病到去世,18年他没舍得给自己买过一个苹果。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穿了6年,一件衬衫穿了10年。2007年获中宣部“孝亲敬老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仲列传》)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国语•齐桓公求管仲》)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难
B、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不听从命令
C、治国家不失其柄               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D、鲍叔既进管仲                  进献
7、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使人请诸鲁                      投诸渤海之尾
D、则其管夷吾乎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三次从政为官三次被国君驱逐辞退;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胆怯,因为知道他背时,家有老母。
B、鲍叔牙虽然缺乏智谋,但他知人让贤,以自己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把过去曾几乎致他于死命的管仲从鲁国接回委以重任。
C、对于管仲和鲍叔牙,人们认为,像管仲这样贤能的人不多见,而像鲍叔牙这样能识别人才的人却并不少见。这与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寓意正好相反。
D、管仲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与管仲同样抱有这种人生态度的还有甘受胯下之耻的韩信、承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主动尝仇敌粪便的越王勾践等。
9、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二) 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注: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乌江亭》写于王安石变法革新失败以后。
(1)两首诗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评价项羽的,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2)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和际遇,分析他们各自的写作目的。(4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2)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天生我材必有用,                  。(《将进酒》)
⑸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6)花径不曾缘客扫,                         。(《客至》)
(7)                    ,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8)鸡声茅店月,                      。(《商州早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早春二月     肖复兴
十八年前的夏天,我如约到北京的北长街前宅胡同上海驻京办事处,孙道临①先生已经早在胡同口等候着我了。记忆是那样的清晰,一切恍如昨天:他,远远的就向我招着手,好像我们早就认识。我的心里打起一个热浪头。 
 要说我也见过一些大小艺术家,但像他这样的艺术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儒雅和平易,也许很多人可以做到,但他的真诚,一直到老的那种通体透明的真诚,却并非是所有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那天,我们谈的是一个话题,那就是母亲。他说他在年初的一个晚上看新的一期《文汇月刊》,那上面有我写的《母亲》,他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当时就萌生了要把它拍成电影的念头。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说服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投拍,让我来完成剧本的改编工作。他对我说,读完我的《母亲》,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北京西什库皇城根度过的童年,想起自己的母亲。他也想起了在“文化大革命”残酷的岁月里,他所感受到的如母亲一样普通人给予他的难忘的真情。 
    那天,他主要是听我讲述了我的母亲的故事和我对母亲无可挽回的闪失和愧疚。他听着,竟然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我不敢看他的眼睛,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七十岁的眼睛居然没有浑浊,还是那样清澈,清澈得泪花都如露珠一般澄清透明。他忽然站起来对我说:我为什么非要拍这部电影?我不只是想拍拍母爱,而是要还一笔人情债,要让现在的人们感到真情对于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一老一少泪眼相对,映着北京八月的阳光的时候,我感受到艺术家的一颗良心,在物欲横流中难得的真情,和对这个喧嚣尘世的诘问。
剧本定稿的时候,他请我到淮海中路他的家中做客。我和他说起了电影《早春二月》②。我说起第一次读柔石的小说时,我在读高二。那时,我们到北京南口果园挖坑种树,劳动之余,同学之间在偷偷传递着一本书页被揉得皱巴巴像牛嘴里嚼过一样的《二月》。书轮到我的手里,是半夜时分,我必须明天一早交给另一位守候的同学。老师还要在熄灯之后严加检查,我只好钻进被子里,打开手电筒,看了整整一夜。 
他静静地听我说完,告诉我当时拍摄和后来批判《早春二月》时的许多事情。我问他萧涧秋是不是他扮演的最重要也是最好的角色?他对我这样说:解放以后,一直在努力改变以往在屏幕上的形象,希望塑造工农兵的新形象,便拍摄了《渡江侦察记》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但是在这之后,他一直渴望有新的突破,在塑造了工农兵的形象之外,能够塑造更吻合他自己本色与气质的知识分子的角色。终于等来这样一部《早春二月》,他非常兴奋,也非常看重。他说不仅他自己看重,就连夏衍先生也非常看重,特别在他的剧本中详细地批注和提示。没有料到,这样一部电影,付出了他极大的心血,却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那天的交谈,让他涌出许多回忆和感喟,颇有“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的沧桑之感。
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代人,随历史浮沉跌宕之后,有些普通的词,便不再那么普通,而披戴上岁月的铠甲,比如老三届、红海洋、黑五类……早春二月,也是其中一个意味不寻常的词。这个词不仅有我们的青春作背景,也有孙道临先生的演绎作依托。因此,我一直认为,萧涧秋是他扮演的最重要也是最好的角色,他不仅成为新中国电影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而言,孙道临和萧涧秋互为镜像,有着内心深处的重叠。 
1994年2月,他寄给我两张照片留念,都是在1993年拍的,一张是九月在海南;一张是五月在新疆,他七十二岁的高龄骑在骆驼上跋涉戈壁滩。他在信中说:“影事难题太多,1993年,我不务正业,东奔西跑,倒也增加不少阅历,只是‘心为物役’的感受越来越强了,也好,总要设法摆脱,让想象好好驰骋一番吧!”
1995年2月,我寄他两本我的新书,里面有那篇《母亲》。他写信对我说:“再次读了你写的关于《母亲》的文章,仍然止不住流泪。也许是年纪大了些,反而‘脆弱’了吧。总记得十七八岁时是要理智得多,竟不知哪个时候的自己是好些的。”
如果不是意外的巧合,就一定是命中的注定:我和孙道临最后一次交谈是在十多年前的早春二月,窗外上海特有的法国梧桐悄悄地萌发着沁人心脾的新绿。如今,孙道临老师走了,又一个早春二月来临了。 
注:①孙道临:(1921-2007)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2007年12月28日去世。②电影《早春二月》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萧涧秋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早春二月》,亦寓示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如早春料峭的天气那样,寒意袭人。
12、文中说:“他的真诚,一直到老的那种通体透明的真诚,却并非是所有人能够达到的境界”,作者用哪些事情表现了孙道临的“真诚”?
答:                                                                       
                                                                             
                                                                            
13、为什么作者认为萧涧秋是孙道临扮演的最重要也是最好的角色?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末试卷


上一个『内蒙古包头市2008年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浙江省义乌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