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湛江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高一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湛江一中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埋怨mán 尸骸hái 国玺xǐ 揩拭kān 罗绮qǐB.罪愆jiān 凝噎yē
试题预览
湛江一中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埋怨mán 尸骸hái 国玺xǐ 揩拭kān 罗绮qǐ
B.罪愆jiān 凝噎yē 雪茄qié 辞藻zǎo 蓑衣suō
C.伺候sì 蹩进bié 帷幄wò 妃嫔pín 茎叶jīng
D.憔悴qiáo 樯橹lǔ 揣度duó 倨傲jù d发髻j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B.对于一唱成名的“超女”和“快男”,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他们除了唱歌之外别无长物,实在不能作为青少年效仿的榜样。
C. 高一年级有许多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往往能在看到题目之后短时间内一挥而就,写出来的文章让人惊叹其构思的巧妙、语言的精美。
D.湛江的六月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朗的天一下子乌云密布,很快下起了瓢泼大雨,气温急速下降,只穿一件背心的他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学术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缺少新的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和体制。这一点,学者们心知肚明。
B.作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一部影片,《赤壁》是2007年中国电影预期票房收入最高、预计国际影响最大的影片,是一部注定将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作品。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忘不了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甚至发展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亿万观众看多年看滥了,不免生矫情、煽情之疑。
4.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西安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关联。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刻神往盛唐呢?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联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____。
A.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
A.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一本只能是四折,每折限用同一宫调;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
B.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按照反映矛盾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正剧、悲剧、喜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就是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C.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D.“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是对鲁迅杂文的高度概括,也指出了杂文这种文体的一个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迅速反映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及其在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反响。
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回答6——7题。(每小题3分,共6分。)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句:“请辞去。”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D.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7.下列加点字与“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中“先”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
A.且庸人尚羞之 B.单于壮其节
C.稍稍宾客其父 D.反欲斗其主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擢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其姑告邻人曰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不赂者以赂者丧
D.郡中离文法者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父亲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可以推断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D.亢旱三年证明了“于公”推断的正确,郡中百姓更加敬重他。后来他被封为西平侯。
第Ⅱ卷(共117分)
三、(21分)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3分)
译文:
(2)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3分)
译文: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6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是一首送别的词,但又不单纯表达送别之情,请结合本词中写景的句子,赏析词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地也, !天也, !
(2)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烟柳画桥,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共15分)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许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并不只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可以说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这一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是由于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而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可以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正如清代刘熙载指出的,“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的语言以塑造形象为己任,是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语言,启发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求得那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在这里,诗人完全是以塑造形象的手法来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一个手势,一个流盼,一颦一笑,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是语言不能曲折尽传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种“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形象里,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艺术的美感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形象所显现的,而且包括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心目中所引发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与欣赏者的想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现代接受美学要求文学创作有更多的“空白”、“不确定性”和“召唤性”,这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15.下列论述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
B.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而中国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
C.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D.“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在外国现代文学当中表现明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则很少。
16.下列论述,不是对“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的一项是 ( )(3分)
A.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B.“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的存在,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C.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
D.“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
17.请根据文意,简述诗歌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心理过程。(4分)
18.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名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五、阅读鉴赏。(13分)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⑧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
19.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②③节中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20.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4分)
21.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5分)
六.语言表达。(共8分)
22.阅读下文,填上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4分)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
泸州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
』  下一个『
湛江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