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重点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重点训练(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三单元重点训练班姓名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xiǎn()为人知当之无kuì()锋芒ì()露家yù()户晓妇rú()皆知jú()躬尽cuì()qiè()而不舍lì()尽心血潜心guàn()注心会神níng()jiǒng()乎不同一反jì()往kāng()慨淋漓仰之mí()高群蚁排yá()jiǒngjiǒng()目光目不kuī()园hè()然而出义愤填yīng()鞍jiān()
试题预览
  第三单元重点训练                        班     姓名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xiǎn(   )为人知  当之无kuì(    )  锋芒bì(    )露  家yù (   )户晓  妇rú(   )皆知  jú(   )躬尽cuì(   )
qiè(    )而不舍  lì(    )尽心血  潜心guàn(    )注  心会神níng(    )   jiǒng(    )乎不同  一反jì(    )往     kāng(    )慨淋漓  仰之mí(    )高   群蚁排yá(    )  jiǒng jiǒng(       )目光     目不kuī(   )园   hè(   )然而出  义愤填yīng(    )  鞍jiān(   )  pèi(   )头  机zhù(   )  金tuò(    )   云bìn(    ) 筹(   )划    彷(   )徨(   )   仰慕(   )   可歌可泣(   )  元勋(   )嫣(   )红   曛(   )   铤(   )  迭(   )起   兀(   )兀穷年   气冲斗(   )牛  重荷(   )  深邃(   )   踌(   )躇(   )   磐(   )石   门槛(   )  女佣(   )   喧嚣(   )  钦(   )佩   脚踝(   )  白皙(   )  捋(   )魅(   )力  滑稽(   )   魁(   )梧   荒谬(   )  可(   )汗(   )   辔(   )头   鸣溅(   )溅   胡骑(   )   啾(   )   策勋(   )   云鬓(   )   扶将(   )
二、课内重点阅读             11 邓稼先
(一) “两弹”元勋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               的思想品质。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二)我不能走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        ;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     ;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     和稳健的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1.请将“A胆识 B见地  C判断  D直觉”填入文中相应的空白处。
2.体会“要将只手撑天空”中“撑”字好在哪里? 

3.反复品读文中画线句,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5、“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请用这个成语造句。

6、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7、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8、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 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奥本海默是                           ;邓稼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
2、 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是因为          ______       _ __      。
3、 选文第三小节中加点的词“常常”和“时有”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4、为什么作者选取了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5、 文中第一小节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第二小节中小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 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意义。
(1)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    )
A、纯粹        B、纯洁         C、纯朴         D、单纯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     )
A、对未来事物的想像      B、使人满意的   C、对未来事物的希望      D、符合希望的
7.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8.“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9.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①②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节的主要内容。

3、③自然段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③段中和⑦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
“精神食粮”:                           “这”:
5、⑥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6、将“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换成一个成语,它是                  。
7、“仰之弥高”中的“之”指的是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的是                  。
8、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


9.请你用精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大意。
10.请回答画线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1.30年代初的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潜心研究古代典籍?

12.文中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


13、选段语言优美,读来很有滋味,请把你认为最美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1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5、对照自己,这几段话中,你觉得闻一多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你学习。

(二)“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说说选文主要写了闻一多哪方面的“说”和“做”?给选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解释下列词语。
(1)迥乎不同: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一反既往: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4.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5.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6.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7.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9.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孙权劝学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史,记载了从    到    共    年的史事。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孙权,字    三国时   的创建者。
2.解释加点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见(       )往事耳   孰若(       )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   )始就学    卿今当涂掌事(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   及鲁肃过寻阳(        )   即更刮目相待(           )
3.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                                         
③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     、     
④文中侧面描写吕蒙的句子是                                     
5、文章出了两个成语:          ,意思是:                            
                                ,意思是:                            
6、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7、文中共出现了3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


8、文中的“经”具体是指:                      
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    描写,作用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吕蒙“学”的    
10、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1、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同学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是校园里的“势利眼”。请你联系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轶事,谈谈你的看法。

12、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学习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3、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你认为在仲永生活的环境里,谁对他的未来影响最大?假如你是仲永身边的同龄人,你打算怎样“劝学”?请用一句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或俗语作答。


14.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试揣摩一下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是怎样的?并分析他的答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15.读完全文,你受到了哪些教益和启发?

16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三单元重点训练    参考答案:
一、略
二、邓稼先(一)1.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热爱祖国 3.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两弹元勋 ③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二)1、 DBAC2.“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3.追述了邓稼先生命历程上的几个重要时刻.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揣摩他可能有的心理、心情、心态,充满关切和怀念之情。点拨:仔细品味三句当中的“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从中会感到对邓稼先的关切及深深的牵挂之情。4、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点拨:“我不能走”虽四个字,却字字千钧,给人一种执著与果断的感觉。5、(释义、造句略)6、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7、“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8、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暗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
(三)1、拨尖的人物,锋芒毕露;最不要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2、祖国的功臣,拨尖的人物;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3、不能,如果把“常常”和“时有”互换以后,就会和后面一句“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相矛盾,并且人的锋芒是随着年龄而逐渐收敛的,是逐渐成熟的,选文中顺序也符合人物的年龄变化特征。4、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5、意思递进;解释说明;内容的省略。6、(1)C  (2)B
 7.“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8.这两句话是对邓稼先作出的精要评价,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9.①因为二人都是各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和功臣,但其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②将这二人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朴实、无私奉献的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古代典籍。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4、精神食粮: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说了再做,做了再说” 5、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6、废寝忘食 7、古代典籍  深宵灯火 8、(1)撰写了《唐诗杂论》(2)完成了《楚辞校补》(3)编著了《古典新义》 9、闻一多潜心学术研究,是做了再说,甚至是做了不说。 10、钻探  比喻闻一多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形象的让读者感受到他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11、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12、用对比手法突出闻一多心会神凝,专注于治学的品质。(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  13、示例: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14、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第一步。15、指闻先生的字整齐地排列着 16、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废寝忘食、救国爱民等。
(二)1.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言’和‘行’”。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第二层:最后两节。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2.(1)形容相差很远。  (2)改变过去一贯的做法。 3.①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民主战士,开始他仅仅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从小声到大声,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②这句话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4.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5.“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6.“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7.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8.“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9.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1、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迁  君实  北宋 政治  史学
仲谋   吴 
2.①了解 ②像 ③好处④于是    ⑴当权 ⑵推托 ⑶只是   ⑷指历史    ⑸到了……的时候  ⑹重新
3、.略。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博士吗?
⑵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4、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③涉猎   见往事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刮目相待:另眼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指学识浅薄的人
6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天学习的重要(天性再好,不接受教育就会变成普通人;天性不好,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
7、 孙:善劝,关心属下     鲁:敬才 爱才   吕:善于听取意见、好学(.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
8、《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9、侧面描写  体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必要性
10.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1、答案不唯一,说出理由即可
12、12、吕蒙原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重点训练』  下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重点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