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下)10-12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下)10-12(高二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默写(每空一分,共44分)1.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
试题预览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默   写(每空一分,共44分)
1.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海畔尖山似剑链,秋来处处割愁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13.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踏)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二.选择(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累及     磊落     护苗保蕾     身陷缧绁 
B.栖息     蹊跷     芳草萋萋     休戚相关
C.瑰丽     日晷     大家闺秀     奉为圭臬
D.悔悟     晦涩     诲人不倦     毁誉参半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勘误    焕散    明枪暗箭    迫不及待
B.贬值    反馈    和中共济    闻过饰非
C.契机    脏款    获益匪浅   额首称庆
D.伶仃    对峙    明火执杖    责无旁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句的是 (   )
A.已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首次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业已启动。
B.官至发改委主任的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成为公众的一大看点,主要的不在于中央用人不唯学历是举,更因为在当今文凭泛滥、尤其是领导干部热逐文凭成风的背景下,那一纸中专学历弥足珍贵。
C.达赖喇嘛近期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再次开始进行密集游走,一会儿访英,一会儿访美,可谓双管齐下,他的一系列言行与西方一些人挑起的一波波针对中国的反华浪潮精确合拍。
D.石油涨价直接带动生物能源涨价,只要今天的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居高不下,只要石油的价格一直上涨,世界粮价就将进入一条上升的快车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教育部官员称教育投入不足GDP4%系因财政收入低。一些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在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中占GDP都达到了4%或者5%,而我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虽在不断增长,但距离4%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B.“中部崛起之路”采访活动在洪山礼堂前正式启动,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及武汉市主要媒体的44名记者已踏上近1万多公里的采访征程,旨在通过集中宣传提升中部整体形象,吸引客商及公众关注中部,为第三届中博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C.CNN日前向中方发出的道歉声明不但把矛头转向了中国政府,企图挑拨中国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而且还没有对卡弗蒂恶毒攻击中国人民的言论作出真诚道歉,中方对此完全不能接受。
D.少数“藏独”分子企图干扰破坏奥运会圣火传递的公然挑衅奥林匹克精神的恶劣行径,完全不符合奥林匹克宪章的宗旨,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是不得人心的,必将激起爱好和平、拥护奥林匹克宗旨的人们的强烈愤慨,是注定要失败的。
5.下列句子的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   )
①为了达到一种万众跟随奥运火种的神圣感,国际奥委会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十分严格。
②国际奥委会相信这种纯净的火种能够代表奥运会所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
③如果火炬熄灭,也只能用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
④而在火炬接力过程中,只能有一个传递队伍,一条路线。
⑤火种必须是在奥林匹亚山脚下用凸透镜采集的太阳光。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①⑤③②④
三.诗 歌 赏 析:(每题6分,共36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2、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参考答案
二.选择(15分,每小题3分)
1.B(B组加点字全读qī。A组“缧”读léi,其余加点字读lěi。C组“晷”读guǐ,其余加点字读guī。D组“悔”、“毁”读huǐ,“晦”、“诲”读huì)
2.A(A项“焕”应为“涣”。B项“中”应为“衷”,“闻”应为“文”。C项“脏”应为“赃”,“首”应为“手”。D项“杖”应为“仗”,“待”应为“贷”)
3.C(“双管齐下”本指画画时两管笔同时并用,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此处用于一个人的连续行为,不当。A项“业已”:已经(多用于公文)。B项“看点”:值得观看、欣赏的地方。D项“快车道”指机动车分道行驶时,专供快速行驶的车道,这里是比喻义)
4.D(A项介词结构“在……中”吞并了主语,应去掉。B项“近一万多”自相矛盾,删掉“近”或“多”。C项“不但”“而且”的关系弄颠倒了。)
5.C(先确定第①句为首句,排除AB两项;按第①句“对火种和火炬接力的要求”的内容,应先谈“火种”,再谈“火炬”,因而接下来是⑤④两句,排除D项)
三.诗 歌 赏 析:(每题6分,共36分)
1.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2. 答:(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3.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4.  答:(1)秋风无形,但它可使草木枯黄,百花凋零,给自然带来秋光秋色,因此虽无形却可见。用“见”可将秋风及其带来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5. 答:(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6.  答:(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219.129.188.13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江苏涟水圣特外国语学校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