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命题: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龙定岩、方有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
试题预览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命题: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龙定岩、方有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与会 yù 掮客qián 骸骨hài 觊觎已久 jì
B.攻讦 jié 伉俪kàng 臀部 tún 令人咋舌 zé
C.标识 shí 乘客chéng 羞赧 nǎn 茅塞顿开 sè
D.踮脚 diǎn 晕车 yùn 和煦 xù 未卜先知 p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蛰居 一炷香 泛善可陈 革故鼎新
B.扫描 笑眯眯 蜂拥而入 提要钩玄
C.通牒 易拉罐 搬师回朝 死心塌地
D.文眉 气烘烘 里应外和 盘根错节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莫高窟可以 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② 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 。
③文人的魔力,竟能把 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A.傲视 蕴藏 偌大
B.蔑视 保存 巨大
C.傲视 保存 偌大
D.蔑视 蕴藏 巨大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秀”可算是如今中国社会一大奇观了,媒体上、生活中作秀现象铺天盖地,甚嚣尘上,作秀似乎成为成功的必然之举。
B.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即使是作为宠物的小巴儿狗,大的能耐没有,但它们的乖巧和聪明,给人们增添生活的愉悦和乐趣,怕也是罄竹难书。
C.环境污染曾一度成为某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经过大力的治理,该市现在已是天蓝地白,河清海晏了。
D.历代皇帝之所以如此垂青关羽,给他追加一个个尊贵美好的谥号,无非是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够见贤思齐,也像关羽效忠蜀汉一样效忠自己。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奥运火炬首次在澳门传递,受到澳门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火炬传递赞叹不已。
B. 我们如果不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否则,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C.拉萨打砸抢烧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境内外“藏独”分裂分子相互勾结形成的。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产生重大影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嫦娥一号”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
欧阳自远
嫦娥一号卫星要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需要在地面上有一个“管家”,告诉她怎样使用各种科学探测仪器;当探测的信息源源不断从天外发回地球时,地面上的这个“管家”还要接收、处理和管理这些信息。
这个连接着“天”与“地”的“管家”,就是探月工程中的地面应用系统。
地面应用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以数据为纽带,地面应用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即运行管理分系统、数据接收分系统、数据预处理分系统、科学应用和研究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运行管理分系统负责指挥调度数据采集。通俗地讲,运行管理分系统就像地面应用系统这位“管家”的“大脑”。嫦娥一号卫星上的很多探测仪器就如各种“器官”听从“大脑”调度。研究人员通过运行管理分系统,协调测控系统和整个地面应用系统,完成预定的科学探测与实时数据接收、处理和各种探测产品的生成等任务,以及负责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的在轨测试。
数据接收分系统负责数据收集。在运行管理分系统的调度下,探测仪器采集的数据经过数据传输天线发回地面。嫦娥一号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了两座大口径天线(射电望远镜)用于接收数据,这两座天线把从嫦娥一号卫星传送来的信息全部收集起来,通过与天线配套的接收系统,送到落地存储系统中保存。
数据预处理分系统负责数据预处理。通过天线接收的数据是二进制的,不是广大科学家能使用的图像、谱线等,还需要进行数据的预先处理。这个系统最大特点是实现全自动化作业,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生产出合格的数据产品。这些产品就像工厂里的标准件一样,称为标准数据产品。
科学应用和研究分系统负责数据深加工。通过预处理的数据是广大科学家都能识别的标准数据,但还不能为公众所理解。需要对这些数据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直观地反映月球表面各种特征的图。这个系统是整个探月工程数据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把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信息转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的图件和文章。
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数据管理。从数据接收开始,到数据预处理和深加工,每一小工序都将产生大量的数据文件,数据管理分系统负责存储海量数据以便随时调用和长期保存。经过“数据编目”和“数据储存”后,“数据取出”是数据管理中更为核心的内容。在“取”的过程中涉及“身份认证”,用户只要通过身份认证,确认登记,就能根据自己的权限,获得相应的数据。
——《新华文摘》2008.4
6.下列有关“地面应用系统”的理解,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
A.地面上负责接收、处理并管理嫦娥一号卫星探取的有关月亮宝贵信息的控制系统。
B.地面上控制嫦娥一号卫星探测仪器并负责对卫星探取的信息进行接收、处理以及管理的数据系统。
C.地面上控制嫦娥一号卫星探取月球信息并对卫星运行情况进行预处理和深加工的数据系统。
D.地面上对嫦娥一号卫星探取的月球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机器。
7.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管理范围的一项是 ( )
A.指挥调度嫦娥一号卫星的探测仪器,负责天地对接试验和月球探测的在轨测试。
B.接收嫦娥一号卫星传送来的信息,在落地存储系统中保存,对接收数据进行预处理,转换成标准数据产品。
C.把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信息转换成形象生动的图形、文章 ,并进行相应的注释说明,使之为公众所理解,并修复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D.存储探月工程中各项数据,并负责管理这些数据,确认不同用户的使用权限,提供相应资料备查。
8.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嫦娥一号卫星需要自行使用携带的各种科学探测仪器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
B.地面应用系统的五个分系统之间分工合作又自成体系,各个独立又相互依赖。
C.地面应用系统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是完全自动化的,不需要科学家们参与。
D.嫦娥一号卫星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需要经过极其复杂的处理过程才能应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 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 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鞫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啖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十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 倭:奸诈、奸邪
B.鱼汤米饭,度自荆林 度:经过、路过
C.鞫之,无他故 鞫:审问、审讯
D.阅其牍,疑中鳝毒 牍:医药书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狱其有冤乎? / 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
B.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 / 因出死囚与食
C.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 / 有卖薪者,性嗜鳝
D.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 /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
①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 ②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 ④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察狱者自宜留心 ⑥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B.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于是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C.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杀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D.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吃了十斤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案了。
第Ⅱ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4分)
译文: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3分)
译文: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两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这两联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2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乐府双壁”指的是乐府诗《木兰辞》和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作者是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2)千古凭高对此, 。 ,但寒烟芳草凝绿。 (王安石《桂枝香》)
(3)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
(4)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兰亭集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从 何 处 走 向 大 唐
余秋雨
巍巍大唐就在前面不远处了,中国,从哪条道路走近它?
很多学者认为,顺着中国文化的原路走下去,就成,迟早能到。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
走向大唐,需要一股浩荡之气。这气,秦汉帝国曾经有过,尤其在秦始皇和汉武帝身上。但是,秦始皇耗于重重内斗和庞大工程,汉武帝耗于六十余年与匈奴的征战,元气散逸。到了后来骄奢无度又四分五裂的乱世,更是气息奄奄。尽管有魏晋名士王羲之、陶渊明他们延续着高贵的精神脉络,但是,越高贵也就越隐秘,越不能呼应天下。
这种状态,怎么缔造得了一个大唐?
浩荡之气来自于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无法从宫廷和文苑产生,只能来自于旷野。
旷野之力,也就是未曾开化的蛮力。未曾开化的蛮力能够参与创建一个伟大的文化盛世吗?这就要看它能不能快速地自我开化。如果它能做到,那么,旷野之力也就可能成为支撑整个文明的脊梁。
中国,及时地获得了这种旷野之力。
这种旷野之力,来自大兴安岭北部的东麓。
一个仍然处于原始游牧状态的民族,鲜卑族,其中拓跋氏一支,渐有起色。当匈奴在汉武帝的征战下西迁和南移之后,鲜卑拓跋氏来到匈奴故地,以强势与匈奴余部联盟,战胜其他部落,称雄北方,建立王朝,史称北魏。此后,又经过半个世纪的征战,北魏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胜利,以及胜利后统治范围的扩大,使北魏的鲜卑族首领们不得不投入文化思考。
最明显的问题是:汉族被战胜了,可以任意驱使,但汉族所代表的农耕文明,却不能由游牧文明的规则来任意驱使。要有效地领导农耕文明,必然要抑制豪强兼并,实行均田制、户籍制、赋税制、州郡制,而这些制度又牵动着一系列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重大改革。
要么不改革,让中原沃土废耕为猎,一起走回原始时代;要么改革,让被战胜者的文化来战胜自己,共同走向文明。
鲜卑族的智者们,勇敢地选择了后者。从公元五世纪后期开始,经由冯太后,到孝文帝拓跋宏,开始实行一系列强有力的汉化措施。先在行政制度、农耕制度上动手,然后快速地把改革推向文化。
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孝文帝拓跋宏强迫自己的部下皈依汉文化,却未曾约束他们把豪迈之气带入汉文化。或者说,只有当他们充分汉化了,豪迈之气才能真正植入汉文化。
中华文化也就像骑上了草原骏马,鞭鸣蹄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鲁迅说“唐人大有胡气”,即是指此。
事情还不仅仅是这样。
自从孝文帝拓跋宏竭力推动鲜卑族和汉族通婚,一个血缘上的融合过程也全面展开了。请注意,这不再是政治意义上,而是生命意义上的不分彼此,这是人类学范畴上的宏大和声。
由此我要从更深邃的层面上来揭示造就大唐的秘密了:大唐皇家李氏,正是鲜卑族和汉族混血的结晶。
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都是鲜卑人。李世民的皇后,也是鲜卑人。结果,唐高宗李治的血统,四分之三是鲜卑族,四分之一是汉族。
一条通向大唐的路,这才真正打通了。 路的开始有点小,有点偏,有点险,但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大道。
通向大唐之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主持石窟建造的鲜卑族统治者不仅在这里展现了雄伟的旷野之美,而且还爽朗地在石窟中引进了更多、更远的别处文明。
他们本身缺少文化厚度,还没有形成严密的文化体系,这种弱点很快转化成了优点,他们因为较少排他性而成为多种文化融合的“当家人”。于是,真正的文化盛宴张罗起来了。
这就是北魏的气魄。吞吐万汇,兼纳远近,几乎集中了世界上几大重要文化的精粹,熔铸一体,互相化育,烈烈扬扬。
这种宏大,举世无匹。
由此,大唐真的近了。
大唐之所以成为大唐,正在于它的不纯净。
大道周边,百方来朝。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都主动靠近。
这是一个云蒸霞蔚的文化图象,我每每想起总会产生无限惋叹。人类常常因为一次次的排他性分割,把本该频频出现的大气象,葬送了。
人类总是太聪明,在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之后就敏感地与别种文化划出一条条界线。结果,由自我卫护而陷入自我禁锢。
如果放弃这样的聪明,一切都会改观。
想起了歌德说的一段话:人类凭着自己的聪明划出了一道道界限,最后又凭着爱,把它们全都推倒。
推倒各种人为界限后的大地是一幅什么景象?北魏和大唐作出了回答。
(选自《新华文摘》 2008年4期,有删改)
16、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是从何处走向大唐?原因是什么?(7分)
17、联系原文,解释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4分)
(1)越高贵也就越隐秘,越不能呼应天下。
(2)唐人大有胡气。
18、文章结尾说:“推倒各种人为界限后的大地是一幅什么景象?北魏和大唐作出了回答。”那么北魏和大唐分别是一幅什么景象?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具体而鲜活的事实,驳斥了很多学者所认为的“顺着中国文化的原路“就能走向大唐的观点。
B.走向大唐,需要一种旷野之力,文章对这种旷野力,作了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加地鲜明。
C.文章说,通向大唐的路“开始有点小,有点偏,有点险”形象地表现了北魏推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充满了血腥味。
D.文章写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运用了象征手法,主要是为了渲染北魏的气魄,照应了文章前面所写的“浩荡之气”和“旷野之力”。
E.本文和〈〈道士塔〉〉都是以对中国历史的追溯为主线,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在历史叙述中渗透了一种忧患意识。
六、(9分)
20.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句,但不得改变原意。(80字以内) (4分)
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
答: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08年焦作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  下一个『
福州屏东中学07-08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末考试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