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祥云县刘厂中学2007年春季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白驹过隙,转眼间,七年级下学期已过去一半了。这半学期来,你对语文学习有了多少收获呢?就让这份试卷检验一下你的收获吧!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反映出来,做到诚信考试。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书写。(6分)注意:该题
试题预览
  祥云县刘厂中学2007年春季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白驹过隙,转眼间,七年级下学期已过去一半了。这半学期来,你对语文学习有了多少收获呢?就让这份试卷检验一下你的收获吧!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反映出来,做到诚信考试。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书写。(6分)
注意:该题的得分是根据试卷的书写情况来评的。书写工整、优美、准确的得6分,其余的视情况而定。
(1)、按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kāng   kǎi)                      厚道,随时愿意接济(        )别人。
(2)、选词填空。(3分)
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          ,环境实在太           ,生活实在太        了。(荒凉、简陋、岑寂)
2.背诵、积累。(8分,每句一分,有错字、别字该句为零分)
﹙1﹚《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敌军气势汹汹,我军严阵以待的诗句: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3)《饮酒》一诗中写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诗句:                                        
(4)《陋室铭》一文中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3.语言运用。(6分)
(1)、依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句话。例句:金钱能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仿句:           
                                                  
(2)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                                                。如果你是李大华你该怎样回答: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4—8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虎见之。蔽林间窥之。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能称前时之闻。C、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D、花之君子者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解释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陶后鲜有闻。(   )②濯清涟而不妖(    )
6、翻译句子。(4分)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7、理解填空。(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8、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3分)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5题。(20分)
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做名,干吗要用兰做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品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妖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洪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5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9、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                         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                           ;(救灾时见了兰草)                  。(3分)
10、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2分)
                                                                                                              
11 “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2分)
                                                                                                               
12、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                                                                                                       。(2分)
13、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2分)
答:第一层:                    兰草;第二层:              兰草。
14、第④段末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2分)

15、“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16、你喜欢文章中的哪句话,把这句话摘抄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

(≡)16分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牌坊村的一座普遍的三合院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邓小平。                                                                                                               
   1910年,6岁的邓小平进入私塾读书。蒙童时期的功课主要是读《三字经》﹑《千字文》等。那时,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可是,聪明伶俐的邓小平却爱动脑筋,敢于不懂就问,一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他背课文总是理解着背,不仅背得快,而且记得牢,为此,老师也特别喜欢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邓小平学会了用毛笔写字。他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每天放学后,他从不在路上贪玩,回到家里,读书后便开始反复练习写字。经过私塾写字课的严格训练,邓小平的书 法有了良好的基础。酷爱读书 、习字的邓小平并不是个小书呆子,他非常活泼顽皮。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他总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让他们坐好,自己则站在他们对面,学着课堂上老师的样子,一只手叉在腰部,一只手拿着书,一边摇晃着脑袋,一边背诵着刚学会的诗文,逗得家里人都哈哈大笑,都戏称他为“小先生”。
不仅如此,年少的邓小平还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在邓小平家附近,有两块高3米、宽1米的石碑,立在两个巨大的石龟背上。这是清朝嘉庆年间朝廷为表彰两名广安籍高官邓时敏和郑人庆的功绩而赐造后的。当地老百姓对它十分敬畏,谁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来祸灾。有一天,邓小平和村里的一群小伙伴玩耍到这里,看着巨大的石乌龟,他眼珠一转,招呼小伙伴们:“我们爬到乌龟背上去玩好不如好?”别看小伙伴们平时都挺听从邓小平的 ,可这时却吓得纷纷往后退说;“我可不敢,听大人们讲,这神碑是摸不得的,碰了它,会生病的。”可邓小平坚决不信这个邪,他说:“一个石头打的乌龟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果然,邓小平在小伙伴惊恐的眼神中爬了上去,并高兴地对站在下面目瞪口呆的小伙伴们说:“真好玩!真好玩!”后来小伙伴们看邓小平也没招来什么灾祸,也纷纷大着胆子,爬上去玩耍。这不信神、不信鬼,破除迷信的行为,也算是邓小平童年时代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吧!
17. 选文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3分﹚

18. 选文叙事时使用的是第几人称?﹙2分﹚

    19.选文选取了哪几个学习和生活的片断来写邓小平?﹙3分﹚



20.从选文看,邓小平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21.从选文中摘录两个成语,并造句。﹙4分﹚


               
 ﹙四﹚作文(任选一题)
22.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出来。(50分)
要求: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后的事物来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写的事物的特点联系起来。如夏季开放、颜色深红的石榴花恰与作者热烈、奔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相契合。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和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23、孩童时,你是家长的宝贝;上学后,你成了父母的希望。遵从了太多的约束,你变成了家里的乖孩子;顺应了太多的限制,你变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承载了太多的期待,你变成了过早成熟的小大人。面对约束、限制和期待、你学会了粉饰,加重了负载,懂得了伪装,同时也失去了应有的自然与率真、快乐和自由。于是,你迷惘、苦闷甚至挣扎,你渴望摘下面具,卸下包袱,活出一个真实的“我”。当然,你也许并没像以上说的那样,你就是一个真实的 “我”。
请以“真实的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情实感;⑵自拟题目,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逍遥游》练习题』  下一个『2008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