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试卷[2]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试卷[2](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了不少古典诗词,并能熟背成诵。请认真阅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及篇目填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任选两项回答。)诗词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描绘人文景观、书写宏伟抱负、感慨人生冷暖的重要途径。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
试题预览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了不少古典诗词,并能熟背成诵。请认真阅读下面语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及篇目填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任选两项回答。)
诗词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描绘人文景观、书写宏伟抱负、感慨人生冷暖的重要途径。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回乡激荡着柳暗花明;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在他们留下的诗词中,是我们传承的一笔宝贵财富。
李  白:                   ,                   。《                》
辛弃疾:                   ,                   。《                》
范仲淹:                   ,                   。《                》
陆  游:                   ,                   。《                》
苏  轼:                   ,                   。《                》
2.你读一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完成(1)—(5)题。(11分)
[甲]黄山的钟灵毓秀,不在于其秀丽的自然景观,而在于其山川灵气所孕育的文化内蕴,可以说,黄山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发详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异军突起的桐城学派的摇篮。
[乙]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诗人的眼里,诗有形,那是“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诗有味,“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中的梅树清气飘逸;诗有声,“马作的卢飞快,               ”,征伐之声回荡在烟尘滚滚的沙场;诗有色,“角声满天秋色里,           ”,声色相衬,像一幅写意的画。
(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毓”应查      部,其读音是        。(2分)
(2)下面词语中“博”字与加横线词语“博大精深”中的“博”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博古通今    B.地大物博    C.以博欢心     D.聊博一笑
(3)上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错别字      ,订正:        。(1分)
(4)请根据[甲]文提供的关于“黄山”的评价,以及你对黄山的了解,完成下面句子的填空。
黄山作为名山,是安徽人的骄傲。它的美在于      ,它的美还在于       。(2分)
  (5)按[乙]段的要求,填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
3.名著阅读。(5分)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1分)
(2)从这段文字来看,马谡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2分)
A.智勇双全,谨慎细心      B.指挥若定,胆识超人       
C.狂妄自大,麻痹轻敌      D.好高务远,死守教条
(3)有关该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故事有不少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2分)
示例: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刘 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①刘备借荆州——                              
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③(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④(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学校准备举办“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认真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分)
(2)如果班里征集本次活动的方案,你打算设计哪几个步骤?(4分) 
(3)活动结束后,班里将出一期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仿照第一、二板块栏目拟出第三板块栏目。(2分)
第一板块:古诗王国里的母亲
第二板块:名人心目中的母亲
第三板块:                
(4)为了丰富板报材料,请你写几句感谢母亲的话,并在话中引用一句赞美母亲的名句。(50字左右)(5分)
    (5)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写了一篇赞美母亲的文章,有些小毛病,请帮助修改。(2分)
    还是白天,我在书店发现了废寝忘食的名著《简爱》,便跑回家缠着妈妈要钱。妈妈下岗四年了,本来就很节约的她,现在更节俭了。一听说要三十八块钱买课外书,她久久的坐在桌子旁默不作声。
    文中有一处成语运用不当,应当把                改为                
二、阅读(55分)
[一]  (22分)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上毒品,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根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于学院。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很贴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我稍稍后退了一步:这个老头,要做什么?凭着有几次将铃声响得久远,便要有求于我吗?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果然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
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
5.从全文看,题目“悠长的铃声”包含哪几层意思?(4分)
    
6.文章结尾才交待,“我”喊错了老人的姓这一点,前文有伏笔,请找出来。(4分)
  
7.文中有个词,最能体现老人的性格。是哪个词?请结合文中事例具体谈谈。(4分)
  
8.阅读文中划线句,想想为什么“我”觉得铃声“像一条鞭子”,老人为什么要“瞅瞅四周无人?(4分)
9.当人们埋怨人情日渐冷漠时,作家用一串悠长的铃声为你我注入了感恩的温泉。读罢此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写出来。(6分)

[二](18分)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秦 牧
①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因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② 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或者,他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的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③ 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④ 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人们常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消失了。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⑤ 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最美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外表。”这些话是说得很有道理的。
 ⑥有些钻研学术到了忘我境界的科学家、思想家,不修边幅,头发胡须都很蓬乱,甚至对随身衣物也常常忘记了这一件,丢掉了那一件,爱美的天性在这些人身上仿佛体现不出来。其实不然,他们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为了更高度地发挥心灵美、行为美,而把仪态美、装饰美在某段时间里暂时搁在一边罢了。这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正是他们的心灵美在灼灼闪光的缘故。
⑦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也能使一个人的仪表美好起来。你从一个思想家的脸孔和一个类人猿的脸孔或者从一个学者和一个流氓脸孔的比较中就可以很快发现这一点。我以为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丑恶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⑧我以为: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朋友,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的美的时候,我想,他必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
                                     [《中外永恒主题散文精品》(略有删节)]
10.第②段中作者采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什么? (3分)

11.第⑥段中 “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中的“不寻常”指的是什么?(3分)

12.对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13.本文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3分)

1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真正的美是什么?结合现实和自己的实际简要说说人怎样才能追求到真正的美?(5分)

[三](15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二章》)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 。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③已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已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讦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解】①盖:雨具  ②桔槔(jie gāo):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③ 繇(yóu):通“由”。从,自。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
17.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

(2)写出[乙]文中“天下之名言也”所指的名言,并简要说说你对该句名言的理解。

18.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3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三、写作(55分)
19.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到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我们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坚强”“生存”“忍耐”“理解”“宽容”“关心”等词语;
(2)文体不限,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且不准抄袭,否则被扣分;
(4)考虑到内容充实,文章不少于500字。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仿真卷
语文 (二)
(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卷面分 总  分
得  分 (一) (二) (三)

温馨提示:
    1.此答题卷共6页,你所有的答题内容请写在此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得  分 评卷人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不能将答案写在密封线内。
3.请按照“试题卷”依次填写答题内容,不要漏答内容。



一、(35分)

1.(4分)(任选两项回答。)
李  白:                   ,                   。《                》
辛弃疾:                   ,                   。《                》
范仲淹:                   ,                   。《                》
陆  游:                   ,                   。《                》
苏  轼:                   ,                   。《                》
2.(11分)
(1)(2分) “毓”应查      部,其读音是        。
(2)(2分)(     )
(3)(1分)错别字      ,订正:        。
(4)(2分)它的美在于                      ,它的美还在于                   。
  (5)(4分)“               ,浅草才能没马蹄”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马作的卢飞快,                 ”
“角声满天秋色里,                ”
 3.(5分)
(1)(1分)《              》
(2)(2分)(     )
(3)(选做两个即可)(2分)
①刘备借荆州——                              
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③(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④(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15分)
(1)(2分)                                                              
(2)(4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初四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  下一个『山东省2008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仿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d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