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五单元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正确。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
试题预览
第五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分)
池沼 xuān榭
(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为
2. 下面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 ,土地急剧 ,水土大量 ,环境严重 。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机。
A.锐减 荒漠 流失 玷污 B.锐减 沙化 流失 污染
C.减少 沙化 流动 污染 D.减少 荒漠 流动 玷污
3.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共有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逐一修改。(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2分)
①四水穿城、河湖交错的淮安,是一块“漂浮在水上的土地”,有“水乡”之誉。淮安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在珍惜、保护和利用方面也存在着隐忧。②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水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水做起。
修改一:
修改二:
4.仿照画线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2分)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
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
青春, 。
5. 走近名著。(2分)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该书描述了格列佛的一些传奇经历。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B.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设计并主持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
C.《西游记》中的沙僧,他原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王母娘娘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而被贬下凡。
D.《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该书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等形象。
7.细看下面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把关键信息告诉给你的同学或家人。请将表述的内容写在横线上。(2分)
各国网络使用量占全球使用量的比例
美国 中国 日本 英国 加拿大 德国
42.65% 6.63% 5.24% 3.94% 3.93% 3.64%
结论:
8.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连标点不超过45个字。(2分)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泽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45
9.综合性实践活动。(4分)
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老师让小华设计一期办报到的内容,她准备在班报中以“桥”为主题进行设计,她设计了两个专题,请你帮助她完成:
(1)与桥有关的故事(写出两个,要求简单叙述情节内容,每个不少于50字):
故事一:
60
故事二:
60
(2)与桥有关的诗句(写出连续的两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0—12题。(5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
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2.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
(二)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3-18题。(13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3. 这个语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2分)
14. 第二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5. 选文第二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16. 画线句子中的“艺术”和“技术”两个词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2分)
17. 文中加点线的“又”字照应着上文的哪个字?能突出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用第一段里的一句话来回答)(3分)
18. 这段文字的结构是( )(2分)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三)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19——23题。(10分)
没有谁能够确定,究竟是谁发明了眼镜。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从眼镜问世起,就深植于社会史中,成为各国民俗、流行和骄傲的一部分。
现知最古老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古城废墟中发现的。这块透镜用水晶石磨成。我们可依此推知古老的巴比伦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发现了一些透镜的放大功能。但他们并不一定了解透镜。古犹太人、古埃及人同样对眼镜一无所知。据记载,古罗马皇帝尼诺观察过各种宝石。但他只是透过宝石来观看五彩缤纷的奇异世界,并不为了提高视力。
在公元十三世纪末,眼镜几乎同时在中国和欧洲出现。马可•波罗在1260年写到:“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这证明,至少在这以前,中国人就知道眼镜并使其实用化。公元十四世纪的记载说,有些中国绅士,愿用一匹好马换一副眼镜。那时的眼镜,镜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黄玉制成,为椭圆形,并以玳瑁装边。戴眼镜的方法也颇奇特,用形形色色的东西固定;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有用细绳缠绕在两耳上,或者干脆固定在帽子里。间或也有人用一根细绳拴上一块装饰性的小饰物,跨过两耳,垂于两肩。因为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所以当时的人们与其说戴眼镜是为了保护目力,倒不如说是一种炫耀身份的装饰品。
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的人,真正可信者是十三世纪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但几乎过了一世纪,那里才普遍使用眼镜。
这期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的戴眼镜?开始是诸如今日放大镜的东西,用透明的水晶石、绿宝石、紫石英等矿石磨成的透镜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后来是用绳子系于胸前,逐步发展成长柄眼镜,后来出现了长柄双眼镜和夹鼻眼镜。夹鼻眼镜尤其适用于高鼻梁的罗马人及英国人。大文豪伏尔泰在作品中赞颂道:“每样东西的存在都有其目的,而每样东西都是达到那个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瞧那为眼镜而生的鼻子!因为它,我们才有了眼镜。”
假如你生就一个小个直的鼻子,戴眼镜就不那么容易了。一直到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尝试把丝带绑在镜架外侧,然后安全地套在双耳上,才算解决问题。直到1730年,一位英国人才发现了根据人头大小调整的眼镜,并很快演变成双钩于耳的样式,法国人称它为“太阳穴眼镜”,并且欣喜地宣称,这种样式,可以让人自由地呼吸。
不过这种欢欣并不表示法国人可以戴着眼镜到处跑,在当时法国人对戴眼镜一事颇觉踟躇。眼神不好的巴黎贵族只在私下使用眼镜,在不得不公然拿出眼镜的情况下,也只能迅雷不及掩耳地匆匆一瞥之后,赶快收起。
眼镜第一次传入英格兰,更使人啼笑皆非。英国的学者们,既蔑视又惧怕,拒不接受。牧师们则抨击说:“企图用眼镜来恢复衰退的视力,是对仁慈的上帝之恶意挑衅。”但是,眼镜的声誉并没有降低,这也许得力于一位漫画家威廉姆•霍加斯•潘特朗。这可怜的意大利幽默老人,为了攻击眼镜,常在他的讽刺画中画上眼镜。而事实上,适得其反,眼镜却更加普及。
然而在西班牙的情况却恰恰相反,1612年,一位米兰人在一本书中指出,西班牙“各阶层都欢迎眼镜,因为他们认为戴上眼镜会更显得不怒不威,举足轻重”。这本书行世后若干年,法国一位往访马德里的贵妇竟写到:“在西班牙,当某人财富增多的时候,他就加大他的眼镜。”
直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又使眼镜的声誉得以提高。至于无形眼镜,则是1887年由德国人制造的。
眼镜在今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无论从镜片的种类,还是镜架的样式,都有极大发展。今日的年轻人,以戴上钢质架的“奶奶眼镜”为潇洒。还有人专门研究何类人戴何种眼镜最为得体。眼镜与美联而系之。
综观眼镜的点滴轶事,叹人类智慧之高,有一项痛苦的需要,就有一项解决之术,由真而美,不断演进,以臻至善。
(选自《读者文摘》)
19.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最古老地透镜是在伊拉克地古城废墟中发现的,而且他们了解透镜。
B.天生长着小而直地鼻子的西班牙人尝试把丝带绑在镜架外侧,然后安全地套在双耳上,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C.法国人对戴眼镜一事颇觉踟躇,眼神不好地巴黎贵族只在私下使用眼镜。
D.英国的学者们,既蔑视又惧怕,拒不接受,眼镜地声誉因此降低。
20.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1分)
21.“这期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的戴眼镜?”句中加点词“这期间”指的是哪段时间?后来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4分)
22.选文第2段加点词“不一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3.在文章地最后,作者说眼镜在“不断演进,以臻至善”,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发明一种新的眼镜类产品,写下你的想法吧。(2分)
(四)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24——28题。(12分)
“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
时下,“平台”一词成了人们书面用语中的新热点,日渐流行开来。“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技术平台”“政务平台”等举不胜举,似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
感。
“平台”一词并非新造词,古已有之。唐李白诗《梁园吟》:“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杜甫诗《玉台观》之二:“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这里的“平台”指的是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这种用法现今也有,如“记者现场看到, 经过修复,绿阴中的苏州河亲水平台重新焕发出了风采”。但这并非本文要说明的时下流行的“平台”。
流行的新“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改革开放后,电脑大量涌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它与人们工作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电脑中的专业术语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也频频出现,如“菜单”“因特网”“点击”等。“平台”原先也是电脑中的专业术语。《电脑常用英语》中有个词语解释为“系统平台”,意思是系统为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基础的支持。这样的“平台”在许多电脑科技书中都可以看到。可见从英语翻译过来的“平台”,意思是电脑操作系统。由于电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普普通通的“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新词”,一个与高新信息技术相关的时髦词语。
这个“平台”在电脑行业中运用最广泛,如:“构筑这数字化的多彩生活平台, 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实现和高科技生活接入的方式,那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如今,“平台”的运用范围日益宽泛,扩展到电脑业以外的许多行业。同时它的意义也从“电脑操作系统”扩大到“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在物流业,“上海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在科技界,“西门子运用Java技术平台为手机用户开发多种无线服务”;在文化艺术界,“上海、巴黎架起交流平台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将举行”,“‘阳光新浪’并购共建国内最大跨媒体平台”; 在工商界,“共建企业电子商务智能平台”;在卫生、教育界,“国内外中医药共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
电脑的普及促使了“平台”在许多领域中的流行。由于它简洁又形象,渐渐成了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24.快速浏览全文,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3分)
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脑业:
其他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分)
26.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意为_______________ _,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27.由于“平台”一词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又有________________作为促使其流行的条件,因而成为书面语中的新热点。(2分)
28.有关电脑术语,除了文中提到的“菜单”“因特网”“点击”“平台”之外,请你再写出两个。(2分)
三、写作能力。(40分)
29.从以下两个作文习题中任选一个作文:
1.有一首歌《我坚强》这样唱道:“虽然家贫困,但是我坚强;只要还在努力,成功有希望;温室花易衰,娇惯难成才;年轻时候吃些苦,却能炼成钢。”请以“我很坚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②字体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景,是不是让你有了许多心里话?是什么话?想对谁讲?请以:“心里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②字体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1)zhǎo;轩(2)“载”改为“裁”(每小题1分,共2分)
2.B(2分)
3.第二句:删去“眼下的”;第三句:“人水和谐”的后面加上“的社会”。(2分)
4. 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出青春的某些特点,句式与例句相似。如:青春是余韵不绝的歌曲,跳跃的音符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2分)
5.英国;斯威夫特。(2分)
6.B(2分)
7.
8. 生物圈通过物质循环,使氧得到补充,水变得清洁,有害物质被分解、稀释,这就是天然自净作用。
9. 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
故事: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
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非常愤怒,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显法力,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经过劫难,又在初逢的断桥相见,百感交集,不由得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
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西湖,她打败了法海,将西湖水吸干,将雷峰塔掀倒,终于救出了白娘子。
(3)当阳桥的故事。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4)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
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每个点2分,共4分)
10.A(1分)
11.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1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
12.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⑵聪明机智 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3分,写出一点得1分。第⑵点如答“乐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  下一个『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