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然后按顺序改正在下面的方格中。(2分)(1)甘拜下风(2)相形见拙(3)脍灸人口(4)锐不可当(5)死不冥目(6)漠不关心(7)老奸巨滑(8)闻名遐尔(9)再接再励(10)义不容辞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250
试题预览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然后按顺序改正在下面的方格中。(2分)
(1)甘拜下风  (2)相形见拙   (3)脍灸人口   (4)锐不可当   (5)死不冥目 
(6)漠不关心  (7)老奸巨滑   (8)闻名遐尔   (9)再接再励   (10)义不容辞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降水感叹:逝者如斯夫,,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③鲁迅的作品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   启示    
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泻   闪耀   启发
3.下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话,划线的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⑴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
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⑵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得到了极大提高。
修改:
(1)                                                                         
(2)                                                                         
4. 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2分)
沈阳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都,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工业基地和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对于我们建设既葆有古都风貌,又具有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A.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B.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
C.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
D.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
5. 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所用修辞方法相同。(2分)
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牵挂是                       ,                          ;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
6.观察下列一组数据,回答问题。(2分)
“1,2,3,5,8,13,21,34,55,89,144……”这是数学中有趣的斐波那契级数。该级数的最大特征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7.一位老师去家访,与学生的不识字的奶奶聊上了。老师用哪种说法更好?请将选择的项填在横线上并说明理由。(3分)
    “你老人家身体很好哇。什么?我不是来告状的。你孙子在学校没有        (A.犯错误  B.惹事),就是念书还要           (A.多用功  B.发奋图强),数学考试最近又不及格啦。在学校你别担心,我们会          (A.抽空  B.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给他补补;可在家里,你老人家要          (A.做做他的思想工作B.说说他)。”你认为老师这样说话的理由是                                                          
8. 名著综合习题。(2分)
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                                     
9.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3分)
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0—13题。(5分)(七年级一单元)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②值:遇到。 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毁坏,舍弃。  
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停留。 ⑦全:保全。
10.用“//”给选文划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1分)
荀 巨 伯  远 看 友 人 疾 值 胡 贼 攻 郡。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不忍委之            
(2)遂班军而还             
1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吾今死矣!子可去。

(2)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1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分)


(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4-18题。(13分)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分)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3分)
起笔点明礼赞的原因——(                   )——(                    )——揭示象征意义——(                   )
16.文中说白杨树是“普通的”,又说它“绝不是平凡的树”,二者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它们的含义?二者是怎样统一起来的?(2分)



17.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一句好,为什么?(3分)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进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18.举例说明本文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4分)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9-22题。(12分)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
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
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19.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20.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体现文中“我”的情感变化。(2分)
盼望 → (         ) →  (          )  → 看到希望 → 珍惜
21.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对她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22.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2分)



(四)阅读下列选文,完成23-25题。(10分)
点球中的科学
     ①足球是许多人都爱看的体育项目。复杂多变的战术组合,娴熟高超的个人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特别是互罚点球决定胜负的紧张场面,更是令人难忘。你
想过没有,罚点球里面也有不少科学道理呢。 
    ②1998年夏天,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上,英格兰队和阿根廷队之间的点球大战让所有的现场球迷和电视观众都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场上比分6:5,阿根廷队领先。轮到英格兰罚球,如果这个球进不了,英格兰就输了。巴蒂主罚,你相信吗?就在巴蒂出脚的一刹那,有一个人就感觉到了英格兰的失败!他不是久经赛 场的球星,也不是经验丰富的教练,更不是见多识广的记者,而是一个研究核弹的专家。他的判断不是来自幻觉,而是来自科学。他就是英国诺贝尔奖候选人、核弹专家德里克•劳博士。 
    ③德里克博士说:“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成功率最高的点球应该是贴着地面滚入大门的。一个身体素质良好的运动员很容易向上或向左右跳跃,以扑住来球。但当他用手向下扑球时,他身体的重心必须急速下降,而手部向下移动的速度平均只有每秒9.75米,这个速度与球向前冲的速度相比相差很远。所以贴着地面的点球是守门员最难扑出的。而巴蒂却选择了一个成功率极低的半高球。所以在巴蒂射门的一瞬间,我已经感觉到了英格兰的失败!”他在信中建议这位教练:“回国以后,你还是和巴蒂一起好好补习一下物理吧!” 
    ④其实,早在德里克博士之前, 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对罚点球进行过研究。他们经过测试和分析,得出的结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点球实际上是扑不到的!因为根据测试,球从罚球点踢出到越过球门 线,经过的时间仅为0.2至0.4秒,而守门员看准来球的方向,做出扑球动作,这段时间最少也要0.4秒以上。所以守门员根本不能等到看准来球再做出反应,只能在罚球的运动员起脚的同时, 向着预感到可能来球的方向扑过去,这样才有扑住点球的一线希望。知道了这一点,您就会明白为什么常常看到点球飞进球门的这边,而守门员却扑向了另一边.他 不是判断错误,只是来球方向和他预想的不一致罢了。如果等到判断正确,哪怕动作再快,也望球莫及了。 
    ⑤为什么还有占一定比例的点球被扑着了呢?瞎猫碰着死耗子吧?不过,偶然中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罚球的运动员经过120分钟的激烈对抗,体力已经消耗 到了极点。此外,胜败在此一脚,球员在心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即使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球星踢出的点球也难免或高,或偏,或被对方守门员“没收”。现在不 少运动员罚点球时采用“让皮球贴着地面滚进球门’的踢法,也许是接受了德里克博士的意见.老练的守门员则平时就注意搜集有关资料,掌握各个球员的射门特 点,扑点球时,向着球最可能飞来的方向扑去。这是一场体力、毅力和智慧的较量,也应用着科学方面的知识。 
    ⑥足球,蕴含着那么多预料不到的和值得琢磨的东西,所以才如此引人入胜。 
23. 第⑤段中说,点球被守门员扑着是“偶然中也包含着某些必然的因素”,请概括说明这“必然因素”包括哪些因素?(3分)



24.文中第③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5.第④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仅”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三、写作能力(4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 
    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明些什么?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品行,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相形见绌;脍炙人口;死不瞑目;再接再厉。
2.B  
3.(1)将“发扬”改为“发挥”;(2)去掉“通过”或“使”。
4.B 
5.略。句式、修辞、内容符合即可。
6. 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中,第三个数是前两数之和。
7.B A A B理由:①说话要看对象。②说话要看场合。③说话要口语化。④说话要讲究方式。(答出一点即可)
8.示例:见义勇为,鲁达智打镇关西。
9.(1)无文(语、历、政)寸步难行。(2)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给分)
10. 荀 巨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课堂练习』  下一个『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